-
公开(公告)号:CN102859862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180021067.8
申请日:2011-04-2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2N2/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188 , B81B3/0078 , H01L41/1136
Abstract: 一种振动发电器件,具备:框架部;配重部,设在框架部的内侧;弯曲部,将框架部与配重部之间连接,由于配重部振动而弯曲;以及发电部,在弯曲部的一方的表面从下层起依次层叠有下部电极、压电层和上部电极,与配重部的揺动相应地产生交流电压;在框架部与配重部之间具备共振频率调节机构。
-
公开(公告)号:CN102906987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180021062.5
申请日:2011-04-2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2N2/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41/1136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振动发电装置,其设置有:框架部;配重部,其设置在所述框架部内部;挠曲部,其接合在所述框架部与所述配重部之间,并且配置为响应于所述配重部的位移而弯曲;以及发电部,其至少位于所述挠曲部处,并且配置为响应于所述配重部的振动而产生交流电压。所述框架部和所述配重部由硅衬底形成。所述发电部在其自身表面上包括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弹性膜。所述挠曲部包括由所述树脂材料形成的所述弹性膜,所述树脂材料的杨氏模量小于形成所述框架部和所述配重部的硅的杨氏模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859862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180021067.8
申请日:2011-04-2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2N2/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188 , B81B3/0078 , H01L41/1136
Abstract: 一种振动发电器件,具备:框架部;配重部,设在框架部的内侧;弯曲部,将框架部与配重部之间连接,由于配重部振动而弯曲;以及发电部,在弯曲部的一方的表面从下层起依次层叠有下部电极、压电层和上部电极,与配重部的揺动相应地产生交流电压;在框架部与配重部之间具备共振频率调节机构。
-
公开(公告)号:CN102859737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180016715.0
申请日:2011-03-3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L41/293 , B81C3/00 , G01J1/02 , H01L21/8246 , H01L27/105 , H01L41/08 , H01L41/113 , H01L4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5/34 , H01L28/56 , H01L37/02 , H01L41/1136 , H01L41/313 , H01L41/319
Abstract: 在第二衬底的一个表面侧上形成具有预定图案的籽晶层,并且在所述第二衬底的所述一个表面侧上形成铁电层。在所述铁电层上形成下部电极,并且经由接合层来接合所述下部电极和第一衬底。从所述第二衬底的另一表面侧照射具有预定波长的激光射束以将所述铁电层的与籽晶层重叠的铁电膜以及所述籽晶层转印至所述第一衬底的所述一个表面侧上。所述激光射束是具有一波长的射束,在这里,所述射束穿透所述第二衬底、被所述籽晶层反射、并且还被所述铁电层的第二部分吸收。所述第二部分不与所述籽晶层重叠。
-
公开(公告)号:CN102906987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180021062.5
申请日:2011-04-2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2N2/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41/1136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振动发电装置,其设置有:框架部;配重部,其设置在所述框架部内部;挠曲部,其接合在所述框架部与所述配重部之间,并且配置为响应于所述配重部的位移而弯曲;以及发电部,其至少位于所述挠曲部处,并且配置为响应于所述配重部的振动而产生交流电压。所述框架部和所述配重部由硅衬底形成。所述发电部在其自身表面上包括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弹性膜。所述挠曲部包括由所述树脂材料形成的所述弹性膜,所述树脂材料的杨氏模量小于形成所述框架部和所述配重部的硅的杨氏模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081340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280002678.2
申请日:2012-01-3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2N2/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1/18 , H01L41/042 , H01L41/1136 , H02N2/181 , H02N2/186
Abstract: 提供一种不仅能够实现小型化而且还能够实现高输出化的发电器件以及使用该发电器件的发电模组。发电器件(1)中,发电部(20)具有由形成在压电体(21)的厚度方向的两面且相互对置的两个1组的电极(22、23)以及作为在压电体(21)中两个1组的电极(22、23)所夹的部分的功能部(21a)构成的多个发电元件(200)。另外,发电器件(1)中,多个发电元件(200)包括一个或多个第1发电元件(201)和一个或多个第2发电元件(202)。第1发电元件(201)与第2发电元件(202)的沿着压电体(21)的厚度方向的极化的朝向相反。发电部(20)中,成对的第1发电元件(201)和第2发电元件(202)由布线部(24)连接,该布线部(24)对形成在压电体(21)的厚度方向的相同面侧的电极(22、22)彼此进行连接,多个发电元件(200)全部串联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2859735B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180019864.2
申请日:2011-04-1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41/1136 , B81B2201/032 , B81C1/00658 , G01J5/04 , G01J5/046 , G01J5/34 , G01P15/09 , G01P2015/0828 , H01L37/02 , H01L41/0815 , H02N2/186
Abstract: 一种强电介质器件,具备:下部电极(第1电极)(14a),形成在硅基板(第1基板)(10)的一表面侧;强电介质膜(14b),形成在下部电极(14a)的与第1基板(10)侧相反的一侧;以及上部电极(第2电极)(14c),形成在强电介质膜(14b)的与下部电极(14a)侧相反的一侧,强电介质膜(14b)由与硅之间存在晶格常数差的强电介质材料形成。在下部电极(14a)的正下方设置有缓冲层(14d),缓冲层(14d)由与强电介质膜(14b)之间的晶格匹配性比硅好的材料形成,在第1基板(10)上形成有空洞(10a),该空洞(10a)使缓冲层(14d)的与下部电极(14a)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露出。
-
公开(公告)号:CN102859737B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180016715.0
申请日:2011-03-3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L41/293 , B81C3/00 , G01J1/02 , H01L21/8246 , H01L27/105 , H01L41/08 , H01L41/113 , H01L4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5/34 , H01L28/56 , H01L37/02 , H01L41/1136 , H01L41/313 , H01L41/319
Abstract: 在第二衬底的一个表面侧上形成具有预定图案的籽晶层,并且在所述第二衬底的所述一个表面侧上形成铁电层。在所述铁电层上形成下部电极,并且经由接合层来接合所述下部电极和第一衬底。从所述第二衬底的另一表面侧照射具有预定波长的激光射束以将所述铁电层的与籽晶层重叠的铁电膜以及所述籽晶层转印至所述第一衬底的所述一个表面侧上。所述激光射束是具有一波长的射束,在这里,所述射束穿透所述第二衬底、被所述籽晶层反射、并且还被所述铁电层的第二部分吸收。所述第二部分不与所述籽晶层重叠。
-
公开(公告)号:CN103081339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180040667.9
申请日:2011-09-2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2N2/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41/1136 , H02N2/181 , H02N2/186
Abstract: 振动发电元件包括含有支撑部及悬臂部的基底基板、以及用于根据悬臂部的振动而产生交流电的发电部。发电部包括下部电极,其在基底基板的一个表面侧与悬臂部重叠地形成;第1压电层,形成在从悬臂部观察时的下部电极的相反侧;中间电极,形成在从下部电极观察时的第1压电层的相反侧;第2压电层,形成在从第1压电层观察时的中间电极的相反侧;以及上部电极,形成在从中间电极观察时的第2电极的相反侧。
-
公开(公告)号:CN103069708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180041011.9
申请日:2011-08-2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2N2/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41/1136 , H02N2/1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振动发电元件,具有:基底衬底,其具有支承部和能够自由摆动地被该支承部支承的悬臂部;以及发电部,形成在悬臂部上,与该悬臂部的振动相应地产生交流电,其中,发电部具有第一压电转换部和第二压电转换部,该第一压电转换部和第二压电转换部相互并列设置在基底衬底的一表面侧上的与悬臂部重叠的部位,并具有:将第一压电转换部及第二压电转换部共用的下部电极电连接的共用电极;以及单独连接第一压电转换部及第二压电转换部的各自的上部电极的单独电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