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2310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76126.4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IPC: G01L1/18 , G01K7/22 , G01D21/02 , G16C60/00 ,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温压传感器及其实现数据自动补偿的方法。它包括第一柔性基底层、第一电极层、敏感材料层、第二电极层和第二柔性基底层,所述的第一柔性基底层、第一电极层、敏感材料层、第二电极层和第二柔性基底层从上到下依次叠合在一起,所述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均采用金属材料铜作为电极来收集信号,所述的敏感材料层采用改进型的Velostat材料组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制造维护,不同层之间可以单独设计组装,方便更换;减少外界环境的干扰,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有效减少外界干扰对敏感材料层的影响,提高传感器抗干扰能力;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需要来进行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3405597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110613524.8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开关柜内传感器布局结构及布局结构的评价方法,所述布局结构包括外壳及设置于外壳内的内部电力设备,外壳内至少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超声波局部放电传感器、微振动传感器、电场传感器和磁场传感器,所有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开关柜的主控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各至少包括三个且均分布设置于外壳的内壁上;超声波局部放电传感器至少包括四个且分布设置于外壳内顶点处;微振动传感器至少包括一个且设置于内部电力设备上;电场传感器和磁场传感器各至少包括一个且均设置于外壳的内壁上。通过多种传感器联合检测,提高覆盖范围,提升测量精度;通过评价函数对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和反馈,优化传感器的布局。
-
公开(公告)号:CN113405597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13524.8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开关柜内传感器布局结构及布局结构的评价方法,所述布局结构包括外壳及设置于外壳内的内部电力设备,外壳内至少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超声波局部放电传感器、微振动传感器、电场传感器和磁场传感器,所有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开关柜的主控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各至少包括三个且均分布设置于外壳的内壁上;超声波局部放电传感器至少包括四个且分布设置于外壳内顶点处;微振动传感器至少包括一个且设置于内部电力设备上;电场传感器和磁场传感器各至少包括一个且均设置于外壳的内壁上。通过多种传感器联合检测,提高覆盖范围,提升测量精度;通过评价函数对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和反馈,优化传感器的布局。
-
公开(公告)号:CN113271617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510518.X
申请日:2021-05-11
Applicant: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精确间歇测量的多传感器网络协同估计方法,包括:S1、确定待测目标的动力学系统,建立多传感器之间的通信拓扑图,传感器之间的交互通过拉普拉斯矩阵表示;S2、根据测量要求,确定传感器的测量模型,并建立基于周期间歇测量算法的状态空间估计模型;S3、引入自适应算法,通过建立参考模型获得改进的分布式协同估计算法;S4、根据改进后的分布式协同估计算法的系统信息,通过分析协同估计一致性,确定间歇测量参数从而得到能够克服干扰因子对系统影响的自适应间歇测量算法;S5、将步骤S4得到的间歇测量算法引入到各传感器中,并通过步骤S1建立的通信拓扑图实现传感器之间的不连续信息交互。该方法能够保证协同估计的平均一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0975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00380.2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虚衬底计算衬底上分子膜原子结构的方法,本发明涉及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领域,将单分子形成分子膜的结合能从整个吸附系统的结合能中分离出来建立虚拟衬底,改进吸附能公式。根据衬底可能的结构参数构建出周期性的衬底晶胞,删除晶胞内所有原子构建出虚衬底,再把单分子放入该衬底晶胞,构建出虚衬底上分子膜的模型;通过计算这些模型的能量找出能量最低(最稳定)的模型,确定出分子膜在衬底吸附的结构参数。先计算虚衬底上分子膜的能量确定出分子膜的结构参数,再计算吸附系统的能量确定出分子膜在衬底吸附的结构参数,该方法耗时较少,且可以计算出分子膜内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
-
公开(公告)号:CN204216663U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420711990.5
申请日:2014-11-25
Applicant: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IPC: H02J9/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进线柜一联络柜供电系统的自动投切装置,包括PLC,及分别连接所述PLC的断路器QF1、QF2、QF3,中继继电器K1、K2、K3,转换开关SA1、SA2、SA3;所述断路器QF1、QF2、QF3分别接入第一进线柜、第二进线柜、联络柜的进线线路,且断路器QF1、QF2、QF3的辅助常闭触点作为每个开关的分闸反馈信号给PLC;所述中继继电器K1、K2分别连接所述断路器QF1、QF2的上端头中的任意两相线路,且所述中继继电器K1、K2的常开触点连接PLC的数字量输入端口;所述转换开关SA1、SA2、SA3分别设于第一进线柜、第二进线柜、联络柜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用PLC控制相应的电气开关,实现了自投自复的供电模式,提高了供电的连续性及可靠性,降低了维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04216438U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420690993.5
申请日:2014-11-18
Applicant: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配电柜内专用计量模块,包括一个具有开口的前表面的绝缘材料箱体,还包括铰接于该箱体开口处的窄绝缘板及铰接于该窄绝缘板上的宽绝缘板,所述窄绝缘板与宽绝缘板经折叠后将箱体内部分为电度表室和互感器室;所述互感器室设有若干平行分布的铜排,铜排的两端分别经设于所述箱体顶面和底面的孔洞伸出箱外,并于箱体内的部分安装有电流互感器;所述宽绝缘板对应电度表室的一侧设有电度表安装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配电柜内专用计量模块,并能根据不同需求预置不同规格的电流互感器以及电度表,使得配电柜内计量装置的安装更方便、规范,同时也节省了配电柜内的空间,为配电柜的标准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218243113U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22808585.2
申请日:2022-10-25
Applicant: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配电网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系统,涉及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连接的中央控制器、电能质量监测模块、电能质量调控模块,所述电能质量监测模块和所述电能质量调控模块均与配电网连接;所述电能质量监测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信号采集单元、模数转换器、处理器;所述信号采集单元包括三相电流互感器、三相电压互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与三相电流互感器、三相电压互感器连接的故障录波器;所述电能质量调控模块包括滤波模块、补偿模块、电压调控模块。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出配电网中的电能质量问题,并针对所得的电能质量问题进行针对性电能质量调控,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205081027U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20918888.7
申请日:2015-11-18
Applicant: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IPC: H01H9/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开关领域,提供了一种三双负荷开关联锁装置,应用于双电源进线模式的进线机构,包括联锁盘一、联锁盘二及设于所述联锁盘一与联锁盘二之间的活动拨叉;所述联锁盘一和联锁盘二均为圆盘形,所述联锁盘一于边缘处设有凹口一和邻近凹口一的凸块一,所述凹口一和凸块一之间隔有圆弧一,相应的,所述联锁盘二上设有凹口二和凸块二和圆弧二,所述联锁盘一安装于进线机构的手柄一上,所述联锁盘二安装于进线机构的手柄二上。本实用新型的三双负荷开关联锁装置,保证了两路进线在正常分合负荷开关和地刀的时候不会出现两路同时都合闸的可能,从而保障了双电源模式下只能有一路电源进线合闸另一路分闸或接地。
-
公开(公告)号:CN205218995U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21066844.2
申请日:2015-12-21
Applicant: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IPC: B25B27/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配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压RM6柜互感器与传感器连接的专用装配工具,包括部件一和部件二,所述部件一包括套筒一和设于套筒一一端的端盖;所述部件二包括套筒二和设于套筒二一端沿径向延伸的环形凸台,所述部件二套设于套筒一上,部件二与部件一轴向活动连接,所述环形凸台与端盖位于同一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工具,在连接过程中,首先将弹簧的一端套在套筒一上,然后将装配工具整体塞入高压RM6柜的狭窄空间内,到位后保持部件一的位置不动,单手轻推部件二,即可将弹簧压装在互感器的椭圆安装部位上。该装配工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装配效率高,完全解决了人工在狭小空间连接互感器与传感器的缺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