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14332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0119176.3
申请日:2022-02-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具备蓄电装置、配置在车身的底部的底板构件(18)、以及固定于底板构件(18)且与底板构件(18)之间形成蓄电装置的收容空间的罩构件(16)。电动车辆具备向收容空间导入车室内的空气的进气口、以及将在收容空间的内部与蓄电装置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向车室内排出的排气口。排气口由底板构件(18)和罩构件(16)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6252544B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610236449.7
申请日:2016-04-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77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便蓄电单体膨胀而层叠方向上的尺寸发生变化,也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吸收该尺寸的变化,且能够良好地确保蓄电模块与安装板的固定状态的蓄电装置。蓄电装置(10)具备蓄电模块(16)和与所述蓄电模块(16)连接的安装板(18)。在安装板(18)上设有位移吸收部(46a、46b),该位移吸收部(46a、46b)沿着与蓄电单体(22)的层叠方向交叉的单体侧面方向延伸,且通过所述层叠方向的载荷而发生变形,来吸收该层叠方向的位移。位移吸收部(46a、46b)设置在比螺纹孔(36a、36b)靠层叠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2440829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010701716.X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L58/26 , B60K1/00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蓄电装置的冷却部件的成本的排气流路结构。排气流路结构是用于配置于电动车辆(1)的驾驶室(C)内的蓄电装置(2)的冷却排风的排气流路结构,所述排气流路结构具备:后横梁(23),其划分出驾驶室(C)和行李室(L),并在车宽方向上延伸;排气空间,其至少由后横梁(23)划分而成;以及排气通道(50),其引导来自蓄电装置(2)的排风。排气通道(50)与排气空间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0809525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1880044440.3
申请日:2018-04-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鹿野浩史
Abstract: 本发明的吸入车辆V的车室内的空气的进气格栅(40)具备:框体(41);多个第一格栅形成部(42)及多个第二格栅形成部(43),它们在框体(41)的内部配置成格子状;以及流量调整板(44),其以与第一格栅形成部(42)及第二格栅形成部(43)正交的方式配置在框体(41)的内部。流量调整板(44)在由第一格栅形成部(42)及第二格栅形成部(43)形成的开口部(45)的内部具有流量调整窗(46),所述流量调整窗(46)的开口面积小于该开口部(45)的开口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5214332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119176.3
申请日:2022-02-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具备蓄电装置、配置在车身的底部的底板构件(18)、以及固定于底板构件(18)且与底板构件(18)之间形成蓄电装置的收容空间的罩构件(16)。电动车辆具备向收容空间导入车室内的空气的进气口、以及将在收容空间的内部与蓄电装置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向车室内排出的排气口。排气口由底板构件(18)和罩构件(16)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10831801B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1880044508.8
申请日:2018-04-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JP)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车辆(V),其具备:进气格栅(40),其吸入车室内的空气;电气设备(D);壳体(21),其收容电气设备(D);以及进气通道(50),其将在壳体(21)上设置的进气口(25)与进气格栅(40)连接,所述车辆(V)中,当将进气格栅(40)在所述车宽方向上划分为靠近进气口(25)的区域和远离进气口(25)的区域时,位于远离进气口(25)的区域的流量调整窗(46)的开口面积的总和大于位于靠近进气口(25)的区域的流量调整窗(46)的开口面积的总和。
-
公开(公告)号:CN110831801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880044508.8
申请日:2018-04-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车辆(V),其具备:进气格栅(40),其吸入车室内的空气;电气设备(D);壳体(21),其收容电气设备(D);以及进气通道(50),其将在壳体(21)上设置的进气口(25)与进气格栅(40)连接,所述车辆(V)中,当将进气格栅(40)在所述车宽方向上划分为靠近进气口(25)的区域和远离进气口(25)的区域时,位于远离进气口(25)的区域的流量调整窗(46)的开口面积的总和大于位于靠近进气口(25)的区域的流量调整窗(46)的开口面积的总和。
-
公开(公告)号:CN110809525A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880044440.3
申请日:2018-04-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鹿野浩史
Abstract: 本发明的吸入车辆V的车室内的空气的进气格栅(40)具备:框体(41);多个第一格栅形成部(42)及多个第二格栅形成部(43),它们在框体(41)的内部配置成格子状;以及流量调整板(44),其以与第一格栅形成部(42)及第二格栅形成部(43)正交的方式配置在框体(41)的内部。流量调整板(44)在由第一格栅形成部(42)及第二格栅形成部(43)形成的开口部(45)的内部具有流量调整窗(46),所述流量调整窗(46)的开口面积小于该开口部(45)的开口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06347104B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610548575.6
申请日:2016-07-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既能够降低在进气管道中流动的空气的压损,又能够容易地组装进气管道。车辆(1)具有:电池模块(11);上游侧进气管道(118);左右一对的底部框架(8);电池收纳部(5),其设置于底部框架(8)之间且设置于后备箱下空间(10)中;以及前部框架部件(21)和后部框架部件(22),它们以电池模块(11)被配置于电池收纳部(5)的方式将电池模块(11)悬吊保持在底部框架(8)之间。前部框架部件(21)和后部框架部件(22)的一端侧的固定部(14a)紧固于一个底部框架(8),而前部框架部件(21)和后部框架部件(22)的另一端侧的固定部(14a)紧固于另一个底部框架(8),上游侧进气管道(118)沿着一个底部框架(8)配置于后备箱下空间(10)中。
-
公开(公告)号:CN115692913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0873868.7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3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向蓄电池模块供给更低温的冷却气体,且冷却性能提高的蓄电池单元。蓄电池单元(20)具备:至少一个蓄电池模块(30);冷却装置(40),其将冷却蓄电池模块(30)的冷却气体送出至蓄电池模块(30);以及接线台(52),其安装有将蓄电池模块(30)和外部设备电连接且供蓄电池模块(30)的充电电力和/或放电电力流动的配线部件。接线台(52)配置在冷却装置(40)的上方,且位于从上下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冷却装置(40)重叠的位置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