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模具及其制造方法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10717C

    公开(公告)日:2007-04-18

    申请号:CN200380102116.6

    申请日:2003-10-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C9/061 B22D17/2209

    Abstract: 一种主要由SMC420制成的铸造模具(10),其中型腔形成部件(14)包括马氏体时效钢,该马氏体时效钢具有优于SMC420的韧性和耐热冲击性,该型腔形成部件(14)设在从熔融金属入口(16)朝向型腔表面(18)的垂直壁(24)中和在型腔表面(18)中最靠近熔融金属入口(16)的部分中,该垂直壁(24)和所述部分是与熔融金属接触的受到较大热冲击的部分;以及一种用于提供型腔形成部分(14)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通过弧焊由熔化焊条(36)产生的熔融金属来填充凹陷部分(32),换言之,进行堆焊,而后冷却并固化熔融金属。

    铸造模具及其表面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08369A

    公开(公告)日:2005-12-14

    申请号:CN200380102115.1

    申请日:2003-10-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C9/06

    Abstract: 一种铸造模具的表面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对由SCM420材料制成的固定模(12)的型腔表面进行第一喷丸硬化处理、硫代渗氮处理以及第二喷丸硬化处理。由于硫代渗氮层(32)的存在,使固定模(12)的获得的型腔表面具有700或更高的维氏硬度,并且还具有大于1200MPa的压缩残余应力以及8μm或更小的最大高度(Ry),该最大高度是由日本工业标准定义的表面粗糙度值。

    铸造模具及其表面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17091C

    公开(公告)日:2007-05-23

    申请号:CN200380102115.1

    申请日:2003-10-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C9/06

    Abstract: 一种铸造模具的表面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对由SCM420材料制成的固定模(12)的型腔表面进行第一喷丸硬化处理、硫代渗氮处理以及第二喷丸硬化处理。由于硫代渗氮层(32)的存在,使固定模(12)的获得的型腔表面具有700或更高的维氏硬度,并且还具有大于1200MPa的压缩残余应力以及8μm或更小的最大高度(Ry),该最大高度是由日本工业标准定义的表面粗糙度值。

    铸造模具及其制造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08370A

    公开(公告)日:2005-12-14

    申请号:CN200380102116.6

    申请日:2003-10-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C9/061 B22D17/2209

    Abstract: 一种主要由SMC420制成的铸造模具(10),其中型腔形成部件(14)包括马氏体时效钢,该马氏体时效钢具有优于SMC420的韧性和耐热冲击性,该型腔形成部件(14)设在从熔融金属入口(16)朝向型腔表面(18)的垂直壁(24)中和在型腔表面(18)中最靠近熔融金属入口(16)的部分中,该垂直壁(24)和所述部分是与熔融金属接触的受到较大热冲击的部分;以及一种用于提供型腔形成部分(14)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通过弧焊由熔化焊条(36)产生的熔融金属来填充凹陷部分(32),换言之,进行堆焊,而后冷却并固化熔融金属。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