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08010A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080006499.7
申请日:2010-03-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5/16 , C21D9/0018 , C21D9/0025 , C21D9/40
Abstract: 将具有弹性力的金属环推入多个搁板部件之间,上述多个搁板部件平行且按固定间隔沿垂直方向设置,并具备边的总和比该金属环的外周长的开口部,在该金属环的配置状态下,使金属环全部变形为能通过开口部的大致多边形而从内侧按压把持金属环,并将金属环从开口部拔出,在具备与上述开口部相同的开口部、并能平行且按上述间隔地沿垂直方向装载金属环的热处理夹具中,当从该热处理夹具的开口部将在上述配置状态下从内侧把持的金属环全部插入后,解除在上述配置状态下从内侧的把持而进行装载,对金属环与上述热处理夹具一起进行热处理,并将金属环从上述搁板部件之间拉出。
-
公开(公告)号:CN102639724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080038898.1
申请日:2010-09-0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D9/0025 , C21D9/40 , F27D3/12 , F27D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保持和传送弹性记忆金属环(R1,R2)的传送架(10)和用于保持金属环(R1,R2)的方法。传送架(10)设有基部(12)和多个保持轴(14a-14j),所述多个保持轴平行于彼此延伸,并且立设在所述基部(12)上,并且所述保持轴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突起部(30),所述多个突起部邻接在金属环(R1,R2)的下端表面上。突起部(30)通过点接触邻接在金属环(R1,R2)的下端表面上。
-
公开(公告)号:CN100460552C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申请号:CN03822623.5
申请日:2003-09-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金属环的氮化处理方法及其装置,在有卤化合物气体存在的条件下对马氏体时效钢制金属环进行加热,除去金属环表面的氧化膜,以形成卤化合物膜。在真空或减压气氛下对金属环进行加热,除去卤化合物膜之后,在含有氨的气氛下,在450~500℃的处理温度下保持30~120分钟,来进行氮化处理。所述氮化处理具有以下工序,即,将所述金属环收装于加热炉中并升温到所述处理温度的工序;将含有氨50~90容量%、氧0.1~0.9容量%、以及余下部分由氮构成的第1混合气体导入到加热炉内,并保持在该处理温度,以在该金属环的表面形成氮化层的工序;当经过所述处理时间的1/3~1/2后,将炉内的气氛置换成含有氨0~25容量%、以及余下部分由氮构成的第2混合气体,直到经过该处理时间的余下时间为止而保持在该处理温度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2308010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080006499.7
申请日:2010-03-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5/16 , C21D9/0018 , C21D9/0025 , C21D9/40
Abstract: 将具有弹性力的金属环推入多个搁板部件之间,上述多个搁板部件平行且按固定间隔沿垂直方向设置,并具备边的总和比该金属环的外周长的开口部,在该金属环的配置状态下,使金属环全部变形为能通过开口部的大致多边形而从内侧按压把持金属环,并将金属环从开口部拔出,在具备与上述开口部相同的开口部、并能平行且按上述间隔地沿垂直方向装载金属环的热处理夹具中,当从该热处理夹具的开口部将在上述配置状态下从内侧把持的金属环全部插入后,解除在上述配置状态下从内侧的把持而进行装载,对金属环与上述热处理夹具一起进行热处理,并将金属环从上述搁板部件之间拉出。
-
公开(公告)号:CN102639724B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080038898.1
申请日:2010-09-0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D9/0025 , C21D9/40 , F27D3/12 , F27D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保持和传送弹性记忆金属环(R1,R2)的传送架(10)和用于保持金属环(R1,R2)的方法。传送架(10)设有基部(12)和多个保持轴(14a-14j),所述多个保持轴平行于彼此延伸,并且立设在所述基部(12)上,并且所述保持轴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突起部(30),所述多个突起部邻接在金属环(R1,R2)的下端表面上。突起部(30)通过点接触邻接在金属环(R1,R2)的下端表面上。
-
公开(公告)号:CN1685075A
公开(公告)日:2005-10-19
申请号:CN03822623.5
申请日:2003-09-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金属环的氮化处理方法及其装置,在有卤化合物气体存在的条件下对马氏体时效钢制金属环进行加热,除去金属环表面的氧化膜,以形成卤化合物膜。在真空或减压气氛下对金属环进行加热,除去卤化合物膜之后,在含有氨的气氛下,在450~500℃的处理温度下保持30~120分钟,来进行氮化处理。所述氮化处理具有以下工序,即,将所述金属环收装于加热炉中并升温到所述处理温度的工序;将含有氨50~90容量%、氧0.1~0.9容量%、以及余下部分由氮构成的第1混合气体导入到加热炉内,并保持在该处理温度,以在该金属环的表面形成氮化层的工序;当经过所述处理时间的1/3~1/2后,将炉内的气氛置换成含有氨0~25容量%、以及余下部分由氮构成的第2混合气体,直到经过该处理时间的余下时间为止而保持在该处理温度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2257165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0980150701.0
申请日:2009-10-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C21D1/00 , B21D15/04 , B21D26/033 , C21D9/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D9/0025 , B21D26/033 , C21D9/40 , F27D5/0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送夹具(10),制造运送夹具(10)的方法,以及采用运送夹具(10)热处理金属环(R1,R2)的方法。运送夹具(10)设置由基板(12)和从基板(12)上凸起的10个保持轴(14a-14j)。凸脊(26)和凹槽(28)交替设置在每个保持轴(14a-14j)的侧壁中。金属环(R1,R2)通过接合在保持轴(14a-14j)中的凹槽(28)中而被保持到合适的位置。封闭在保持轴(14a-14j)内的空间与气氛连通,且这在由运送夹具(10)保持的金属环(R1,R2)在热处理炉中经受热处理时,允许气氛在封闭在保持轴(14a-14j)内的空间中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01535522B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0780041343.0
申请日:2007-10-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浓度渗碳钢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不会导致熔炉寿命的缩短、钢材的变形和工作效率的降低,能大量分散精细的球形碳化物,并且包括以下步骤:(i)在一次渗碳温度T1(℃)对具有某种组成的钢材进行渗碳直至表面碳浓度C变为某一碳浓度的一次渗碳步骤,(ii)然后以1℃/分钟以上的冷却速率冷却至Arl点以下的冷却步骤,(iii)升温至比T1低100℃以上的二次渗碳开始温度T2s以在T2进行渗碳的二次渗碳初始步骤,(iv)接着升温至淬火温度Tq以在Tq进一步渗碳的二次渗碳后期步骤,和(v)然后对钢材进行淬火的淬火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01535522A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780041343.0
申请日:2007-10-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浓度渗碳钢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不会导致熔炉寿命的缩短、钢材的变形和工作效率的降低,并且所述方法能够大量分散精细的球形碳化物。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在一次渗碳温度T1(℃)对具有某种组成的钢材进行渗碳直至表面碳浓度C变为某一碳浓度的一次渗碳步骤,(ii)在完成一次渗碳步骤后以大于或等于1℃/分钟的冷却速率将所述钢材冷却至低于或等于Arl点的冷却步骤,(iii)将所述钢材的温度升至比一次渗碳温度T1低大于或等于100℃的二次渗碳开始温度T2s以在二次渗碳温度T2对钢材进行渗碳的二次渗碳初始步骤,(iv)在完成二次渗碳初始步骤后升温至淬火温度Tq以在淬火温度Tq进一步渗碳的二次渗碳后期步骤,和(v)在完成所述二次渗碳后对钢材进行淬火的淬火步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