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可变升程气门传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434671C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610101743.3

    申请日:2006-07-07

    Abstract: 内燃机的可变升程气门传动装置,对可变升程机构所具有的控制轴进行转动驱动的致动器安装在发动机本体上,该致动器具有:电动机;减速机构;设置于控制轴和减速机构之间的传动机构;以及默认机构。在致动器(60)的壳(59)上,收容减速机构(63)的减速机构收容部(59a)和收容默认机构(65)的默认机构收容部(59c),从两侧夹持与控制轴(54)直接连接的热脆弱部(71)。从而能够避免产生对致动器所具有的热脆弱部的热损害,并提高致动器的安装位置的自由度。

    电动车辆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256611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610397747.4

    申请日:2016-06-07

    Inventor: 村濑广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需另行设置高电压线缆的保护结构,就能够以经济且紧凑的结构良好地保护所述高电压线缆的电动车辆。在电动车辆(10)中,DC‑DC转换器(28)通过低电压电路而与未图示的第三电气设备连接,中继端子台(62)位于比所述DC‑DC转换器(28)靠车辆外侧的位置且与所述低电压电路的中途电连接。在DC‑DC转换器(28)上连接有高电压线缆(36),并且所述高电压线缆(36)在从车辆上方的俯视观察下,将在中继端子台(62)与所述DC‑DC转换器(28)之间形成的空间部(68)贯通。

    内燃机的可变升程气门传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891982A

    公开(公告)日:2007-01-10

    申请号:CN200610101743.3

    申请日:2006-07-07

    Abstract: 内燃机的可变升程气门传动装置,对可变升程机构所具有的控制轴进行转动驱动的致动器安装在发动机本体上,该致动器具有:电动机;减速机构;设置于控制轴和减速机构之间的传动机构;以及默认机构。在致动器(60)的壳(59)上,收容减速机构(63)的减速机构收容部(59a)和收容默认机构(65)的默认机构收容部(59c),从两侧夹持与控制轴(54)直接连接的热脆弱部(71)。从而能够避免产生对致动器所具有的热脆弱部的热损害,并提高致动器的安装位置的自由度。

    发动机的排气系统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33924C

    公开(公告)日:2005-12-28

    申请号:CN01803077.7

    申请日:2001-09-27

    Inventor: 村濑广之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具有一带其上焊接一排气管的壳体的废气净化器,包括一第一排气管(3),该废气净化器(4)具有一由相互焊接在一起的第一和第二壳体半部构成的壳体(20)。第一排气管(3)的上游端(3b)通过一球形接头(6)与一排气总管联接,第一排气管(3)的下游端(3a)焊接到形成壳体(20)顶部的第一壳体半部上,使其焊缝(W1)不与上述壳体半部(W1,W2)的焊缝(W2)重叠。这种结构防止两焊缝(W1,W2)重叠,保持强度不降低,且废气仅通过下游排气管(3)流入壳体(20)中。

    发动机的排气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392920A

    公开(公告)日:2003-01-22

    申请号:CN01803077.7

    申请日:2001-09-27

    Inventor: 村濑广之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具有一带其上焊接一排气管的壳体的废气净化器,包括一第一排气管(3),该废气净化器(4)具有一由相互焊接在一起的第一和第二壳体半部构成的壳体(20)。第一排气管(3)的上游端(3b)通过一球形接头(6)与一排气总管联接,第一排气管(3)的下游端(3a)焊接到形成壳体(20)顶部的第一壳体半部上,使其焊缝(W1)不与上述壳体半部(W1,W2)的焊缝(W2)重叠。这种结构防止两焊缝(W1,W2)重叠,保持强度不降低,且废气仅通过下游排气管(3)流入壳体(20)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