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216C
公开(公告)日:2005-04-06
申请号:CN01808045.6
申请日:2001-02-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三樱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09 , H01M4/04 , H01M4/043 , H01M4/0435 , H01M10/0431
Abstract: 首先,将同为平板状的正极板与负极板在之间夹入隔片,利用一对卷绕辊(6)一边在直径方向上加压一边卷绕形成卷绕电极体(E′)。然后,将形成的卷绕电极体(E′)在直径方向上反抗其径向扩张的弹力地用一对夹头(7)保持。之后,将在直径方向上保持的卷绕电极体(E′)插入夹具(8)上形成的既定直径D的圆形孔(8a)内。这之后,通过解除一对夹头(7)在直径方向上的保持,使卷绕电极体(E′)弹性地扩径到圆形孔(8a)的直径。然后,将扩径后的卷绕电极体(E′)不改变其直径地在两端焊接集电体(4)进行固定后,从夹具(8)中拔出。
-
-
公开(公告)号:CN1603149A
公开(公告)日:2005-04-06
申请号:CN200410012077.7
申请日:2004-09-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83 , B60K1/04 , B60K6/28 , B60K6/48 , B60K6/543 , B60Y2200/12 , B60Y2200/126 , B62K2202/00 , B62K2208/00 , B62M7/12 , H01M2/1077 , Y02T10/6221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蓄电池布置结构,包括一个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到驱动轮的电动机,一个用于将电能供应给电动机的蓄电池,和一个储物箱。电动机布置在沿车辆纵向的定位的车辆中心线的一侧,而蓄电池围绕储物箱布置在车辆中心线的相对侧。一种车辆的蓄电池安装结构包括一个复合蓄电池,该复合蓄电池包括多个储存在蓄电池壳体内的单电池,并且该蓄电池壳体从外侧由一个车身罩的外侧部的侧罩遮盖。该复合蓄电池由多个单排地紧密布置在一起的单电池构成。该蓄电池壳体包括一个外壳体半体,其外形沿侧罩的一个内表面形状行进。
-
公开(公告)号:CN1193473C
公开(公告)日:2005-03-16
申请号:CN01123220.X
申请日:2001-07-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2J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81
Abstract: 提供一种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和装置,能够在正极的电极材料中采用镍氧化物的蓄电池中,一边把其负极容量的减小抑制到最小限度一边充电足够的电荷。该装置包括:检测充电中的蓄电池的端子电压Vch的充电电压检测装置(14),检测前述端子电压Vch变化率的变化率Δ(ΔV)/Δ(Δt)的二次变化率检测装置(16),以及如果前述变化率的变化率低于预定的基准变化率Vref则使充电结束的充电结束装置(25)。
-
公开(公告)号:CN1423846A
公开(公告)日:2003-06-11
申请号:CN01808045.6
申请日:2001-02-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三樱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09 , H01M4/04 , H01M4/043 , H01M4/0435 , H01M10/0431
Abstract: 首先,将同为平板状的正极板与负极板在之间夹入隔片,利用一对卷绕辊(6)一边在直径方向上加压一边卷绕形成卷绕电极体(E’)。然后,将形成的卷绕电极体(E’)在直径方向上反抗其径向扩张的弹力地用一对夹头(7)保持。之后,将在直径方向上保持的卷绕电极体(E’)插入夹具(8)上形成的既定直径D的圆形孔(8a)内。这之后,通过解除一对夹头(7)在直径方向上的保持,使卷绕电极体(E’)弹性地扩径到圆形孔(8a)的直径。然后,将扩径后的卷绕电极体(E’)不改变其直径地在两端焊接集电体(4)进行固定后,从夹具(8)中拔出。
-
公开(公告)号:CN100522676C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410012077.7
申请日:2004-09-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83 , B60K1/04 , B60K6/28 , B60K6/48 , B60K6/543 , B60Y2200/12 , B60Y2200/126 , B62K2202/00 , B62K2208/00 , B62M7/12 , H01M2/1077 , Y02T10/6221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蓄电池布置结构,包括一个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到驱动轮的电动机,一个用于将电能供应给电动机的蓄电池,和一个储物箱。电动机布置在沿车辆纵向的定位的车辆中心线的一侧,而蓄电池围绕储物箱布置在车辆中心线的相对侧。一种车辆的蓄电池安装结构包括一个复合蓄电池,该复合蓄电池包括多个储存在蓄电池壳体内的单电池,并且该蓄电池壳体从外侧由一个车身罩的外侧部的侧罩遮盖。该复合蓄电池由多个单排地紧密布置在一起的单电池构成。该蓄电池壳体包括一个外壳体半体,其外形沿侧罩的一个内表面形状行进。
-
公开(公告)号:CN1334631A
公开(公告)日:2002-02-06
申请号:CN01123220.X
申请日:2001-07-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2J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81
Abstract: 提供一种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和装置,能够在正极的电极材料中采用镍氧化物的蓄电池中,一边把其负极容量的减小抑制到最小限度一边充电足够的电荷。该装置包括:检测充电中的蓄电池的端子电压Vch的充电电压检测装置(14),检测前述端子电压Vch变化率的变化Δ(ΔV)/Δ(Δt)的二次变化率检测装置(16),以及如果前述变化率的变化低于预定的基准变化率Vref则使充电结束的充电结束装置(25)。
-
公开(公告)号:CN100361838C
公开(公告)日:2008-01-16
申请号:CN200510070488.6
申请日:2005-05-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有效利用行驶风提高电池冷却效率的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该电动车辆具有前架部(4)从头管(3)向车体斜后下方延伸的车架(2),能够以电动机作为动力源行驶,对上述电动机供电的电池(70)以将该电池(70)的冷却面直接暴露于行驶风的结构安装在车架的前架部(4)上。
-
公开(公告)号:CN1260867C
公开(公告)日:2006-06-21
申请号:CN03103301.6
申请日:2003-01-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8 , H02J7/0075 , H02J7/0091
Abstract: 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的充电控制装置,即使在环境温度变化及随时间劣化时,也可以把二次电池的充放电特性维持在初期状态。其中,同时使用在未满满充电时执行停止充电的通常充电单元(6),和在超过满充电一定量时执行停止充电的恢复充电单元(7)。在通常充电单元(6)连续例如10次充电时,在下一次充电时由恢复充电单元(7)进行。通常充电单元(6)及恢复充电单元(7)使用的截止电压,由对基准电压V0在环境温度检出单元(21)检出的环境温度TA0下进行校正而决定。此外,根据基准满充电电压、初期满充电电压Vmax(1)、现在满充电电压Vmax(n)、初期最大电池温度Tmax(1)、现在最大电池温度Tmax(n)进行电池劣化校正。
-
公开(公告)号:CN1433121A
公开(公告)日:2003-07-30
申请号:CN03103301.6
申请日:2003-01-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8 , H02J7/0075 , H02J7/0091
Abstract: 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的充电控制装置,即使在环境温度变化及随时间劣化时,也可以把二次电池的充放电特性维持在初期状态。其中,同时使用在未满满充电时执行停止充电的通常充电单元(6),和在超过满充电一定量时执行停止充电的恢复充电单元(7)。在通常充电单元(6)连续例如10次充电时,在下一次充电时由恢复充电单元(7)进行。通常充电单元(6)及恢复充电单元(7)使用的截止电压,由对基准电压V0在环境温度检出单元(21)检出的环境温度TA0下进行校正而决定。此外,根据基准满充电电压、初期满充电电压Vmax(1)、现在满充电电压Vmax(n)、初期最大电池温度Tmax(1)、现在最大电池温度Tmax(n)进行电池劣化校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