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用模具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56245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067873.2

    申请日:2018-0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铸造用模具及其制造方法,通过抑制涂层的剥离,能够维持熔融金属的流动性。该铸造用模具(1)具有表面处理部(3),在该表面处理部(3),在形成于模件(2)的熔融金属接触部位的表面上的格子状槽(4)的多个槽部(5)处涂布有碳膜(6)。在该表面处理部(3)处,槽部(5)的宽度(W1)在35μm以下,并且三维表面粗糙度的偏态系数(Ssk)处于-0.8~-0.2的范围内,而且,使用纳米压痕仪测定的碳膜(6)的压入硬度在1000N/mm2以上。由此,针对表面处理部(3),能够将熔融金属(铝10)的进入比例抑制到较低,能够进行最佳化而使得涂层(碳膜(6))不易从槽部(5)剥离。

    培养方法和培养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4665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380030748.3

    申请日:2023-02-20

    Abstract: 培养装置(10)具有气体供给部(16)和多个收容部(12a~12c)。气体供给部和多个收容部经由多个气体供给管道(20、22a、22b)分别连接。在多个气体供给管道上分别设置多个阀(24a~24c)。在将微藻类在多个收容部中培养的过程中,调节多个阀的开度。通过该开度调节,在多个收容部中的1个(12a)中,供给有比其他的收容部(12b、12c)更大量的气体。

    培养装置
    6.
    发明公开
    培养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136229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280025571.3

    申请日:2022-02-24

    Abstract: 培养装置(10)的培养槽(12)具有引导部(18)和气体供给口(20),所述引导部由接合该培养槽的内壁面彼此而形成;所述气体供给口能够朝向铅垂方向的上方且向引导部的内侧供给气体。在引导部上设置有通过经由气体供给口供给气体,将培养槽内的培养液(L)从引导部的外侧吸入到内侧的吸入口(22)和从内侧排出到外侧的排出口(24)。排出口被配置于吸入口的上方,沿与铅垂方向交叉的一个方向排出培养液。

    铸造用模具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56245B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810067873.2

    申请日:2018-0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铸造用模具及其制造方法,通过抑制涂层的剥离,能够维持熔融金属的流动性。该铸造用模具(1)具有表面处理部(3),在该表面处理部(3),在形成于模件(2)的熔融金属接触部位的表面上的格子状槽(4)的多个槽部(5)处涂布有碳膜(6)。在该表面处理部(3)处,槽部(5)的宽度(W1)在35μm以下,并且三维表面粗糙度的偏态系数(Ssk)处于-0.8~-0.2的范围内,而且,使用纳米压痕仪测定的碳膜(6)的压入硬度在1000N/mm2以上。由此,针对表面处理部(3),能够将熔融金属(铝10)的进入比例抑制到较低,能够进行最佳化而使得涂层(碳膜(6))不易从槽部(5)剥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