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76347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780044423.5
申请日:2017-07-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Abstract: 利用简单的构造提高减震器外壳及减震器外壳延长部的强度/刚性。包括减震器基座(12)及减震器外壳(14)、在减震器外壳(14)的车辆前方侧与减震器外壳(14)连续的减震器外壳延长部(16),减震器外壳(14)形成为以至少具有面向车辆前方的前表面的前壁(30)朝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弯曲,减震器外壳延长部(16)形成为以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弯曲,在连续的减震器外壳(14)与减震器外壳延长部(16)之间具有形成S字状截面的S字状截面部(38)。
-
公开(公告)号:CN106184402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331589.2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8 , B62D25/0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具备:设置于车辆(V)的左右两侧并具有容纳减震器(D)的减震器罩部(22)的后轮罩(2、2),以及设置于左右的后轮罩(2、2)之间并分隔车厢(CR)和货舱(LR)的后隔板(3)。在减震器罩部(22)的上部设置有形成封闭空间的袋结构(1)。袋结构(1)固定减震器(D),并且该袋结构(1)固定于后隔板(3)。据此,既能提高车辆轻量化水平及操纵稳定性又能抑制减震器安装面的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6184368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510474748.X
申请日:2015-08-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1 , B60K5/1208 , B60K5/1216 , B60K5/12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副车架结构,其降低从路面对副车架输入的振动,且利用已存的副车架结构而进一步提高防振效果。副车架结构体(10)具备:配置于前横梁(20)而对动力装置(P)进行浮动支承的第一防振装置(100a)及第一弹性体而对动力装置(P)进行浮动支承的第二防振装置(100b)及圆筒状衬套(86)。另外,在接地面上接地的车轮(W)由配置在副车架结构体(10)的下部侧的悬架下臂(15)弹性地支承。(64);以及配置于后横梁(18)的安装托架(32)
-
公开(公告)号:CN106184402B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610331589.2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具备:设置于车辆(V)的左右两侧并具有容纳减震器(D)的减震器罩部(22)的后轮罩(2、2),以及设置于左右的后轮罩(2、2)之间并分隔车厢(CR)和货舱(LR)的后隔板(3)。在减震器罩部(22)的上部设置有形成封闭空间的袋结构(1)。袋结构(1)固定减震器(D),并且该袋结构(1)固定于后隔板(3)。据此,既能提高车辆轻量化水平及操纵稳定性又能抑制减震器安装面的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6184368B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510474748.X
申请日:2015-08-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副车架结构,其降低从路面对副车架输入的振动,且利用已存的副车架结构而进一步提高防振效果。副车架结构体(10)具备:配置于前横梁(20)而对动力装置(P)进行浮动支承的第一防振装置(100a)及第一弹性体(64);以及配置于后横梁(18)的安装托架(32)而对动力装置(P)进行浮动支承的第二防振装置(100b)及圆筒状衬套(86)。另外,在接地面上接地的车轮(W)由配置在副车架结构体(10)的下部侧的悬架下臂(15)弹性地支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