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前部构造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54470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610955664.2

    申请日:2016-1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34 B60R19/023 B62D21/152 B62D2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具有:前部骨架部件;沿着车宽方向而配置在车辆的前部的保险杠横梁(9);固定在保险杠横梁(9)的后表面,且后端部与前部骨架部件的前端部结合的碰撞吸能盒(10);和配置于形成在保险杠横梁(9)的后表面与碰撞吸能盒(10)的侧面之间的角部的角落加强部件(15),角落加强部件(15)的外侧面在与保险杠横梁(9)的后表面和碰撞吸能盒(10)的侧面抵接的状态下接合。

    车身前部构造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593071B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480054805.2

    申请日:2014-09-22

    Inventor: 原田淳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B60R2019/1886 B60R2019/527

    Abstract: 一种车身前部构造(10),其将上格栅(21)及下格栅(22)沿上下设置于保险杠外观件(19),将护底板(18)设置于下格栅(22)的下方。利用螺栓(45)、螺母(46)将下格栅(22)的上端部(22b)紧固于保险杠外观件(19)。利用下卡定爪(52)使下格栅(22)的下端部(22a)卡定于保险杠外观件(19)。在车身前部构造(10)中设置有抑制移动构件(25)。抑制移动构件(25)抑制下格栅(22)的下端部(22a)向车身后方移动。

    压力传感器配置构造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35615A

    公开(公告)日:2023-05-19

    申请号:CN202211319788.3

    申请日:2022-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为了更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性,在车辆的偏置碰撞时也能够由压力传感器准确且稳定地检测压力管内的压力变化的压力传感器配置构造。本发明的压力传感器配置构造包括:保险杠横梁(2);减震器(3),其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横梁(2)的前方;压力管(5),其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横梁(2)与所述减震器(3)之间;压力传感器(6),其安装于所述压力管(5)的端部;以及传感器罩(8),其固定于所述减震器(3)的后表面,所述传感器罩(8)在所述减震器(3)的车宽方向的端部,在车宽方向上不同的多个位置固定于所述减震器(3)。

    车辆后部构造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39623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1910153418.9

    申请日:2019-0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后部构造,其能够在车辆后碰撞时更加可靠地避免在后侧车架彼此之间配置的车载部件相互干涉。本发明的车辆后部构造(S)的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后侧车架(2),其设置在车身(10)的后部左右;下纵梁(1),其与所述后侧车架(2)的前部连接,在车身的左右两侧延伸;以及车载部件,其至少一部分在车宽方向与所述后侧车架(2)并列配置,所述下纵梁(1)在与所述车载部件相比的前方设置脆弱部(13),该脆弱部(13)的强度低于所述后侧车架(2)的与所述车载部件并列的部位。

    车辆后部构造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239628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176862.2

    申请日:2019-03-08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一种车辆后部构造,其即使在碰撞载荷偏向单侧后侧车架的输入的情况下也能够高效地吸收碰撞能量。本发明的车辆后部构造(S)的特征在于,包括在车身(10)的后部左右设有一对的后侧车架(2)、和在所述后侧车架(2)彼此之间设置的车载部件(燃料箱32、电池33),所述后侧车架(2)具有相对于所述车载部件在车宽方向上并列的保护部(22a)和与所述车载部件相比向后方延伸的后延部(22b),在所述后延部(22b)的分别远离前端和后端的位置,设有使所述后延部(22b)彼此连结的横梁(第3横梁5)。

    车体后部结构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091921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084540.5

    申请日:2019-0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体后部结构。在追尾碰撞时为了保护被支撑在车体后端部中的电池组,一种车体后部结构包括:一对左右后侧架(10),该对左右后侧架以侧向间隔开的关系沿前后方向延伸;后底板(14),该后底板附接到后侧架(10),并且限定用于在其中接纳电池组的电池接纳空间(40);以及载荷传递构件(46),该载荷传递构件具有固定地紧固到车体的结构构件(24)的前端(46A),并且延伸到载荷传递构件的位于电池接纳空间后方的后端(46B)。

    车身构造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89467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0643942.6

    申请日:2022-06-08

    Inventor: 原田淳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其不会导致重量增加、制造成本升高、针对拉伸载荷具有充分的接合强度。车身构造(S1、S1a、S2、S3、S4)具备被夹持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横梁(BB)与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侧车架之间的延伸件(EX),延伸件(EX)上设有:固定板(10),其由板状部件构成,面向车辆前后方向并固定于侧车架的突端;压溃体(20),其配置在固定板(10)上;以及连结带(30),其由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构成,将固定板(10)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与保险杠横梁(BB)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相连并连续为一体。

    车体后部结构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091921B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1910084540.5

    申请日:2019-0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体后部结构。在追尾碰撞时为了保护被支撑在车体后端部中的电池组,一种车体后部结构包括:一对左右后侧架(10),该对左右后侧架以侧向间隔开的关系沿前后方向延伸;后底板(14),该后底板附接到后侧架(10),并且限定用于在其中接纳电池组的电池接纳空间(40);以及载荷传递构件(46),该载荷传递构件具有固定地紧固到车体的结构构件(24)的前端(46A),并且延伸到载荷传递构件的位于电池接纳空间后方的后端(46B)。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