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14268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280045153.7
申请日:2012-10-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40 , F02M26/32 , F28D7/1684 , F28D21/0003 , F28F1/06 , F28F1/426 , F28F13/12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给排气气体带来回旋流而实现较高的热交换效率的同时、能够将每单位体积的热交换量大幅提高的热交换器用管。采用扁平管主体(14),所述扁平管主体(14)为使多根圆管相互接近而排列为平面状并将其相互间的接近部位作为连通部(13)而连接那样的形状,在该扁平管主体(14)的相当于上述圆管的圆管部(15)的内周面上,以沿着与该圆管部(15)的中心轴(O)同心的螺旋轨道的方式形成回旋流形成突起(16),能够在上述各圆管部(15)中独立地形成排气气体(10)的回旋流,而构成热交换器用管。
-
公开(公告)号:CN103814268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280045153.7
申请日:2012-10-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40 , F02M26/32 , F28D7/1684 , F28D21/0003 , F28F1/06 , F28F1/426 , F28F13/12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给排气气体带来回旋流而实现较高的热交换效率的同时、能够将每单位体积的热交换量大幅提高的热交换器用管。采用扁平管主体(14),所述扁平管主体(14)为使多根圆管相互接近而排列为平面状并将其相互间的接近部位作为连通部(13)而连接那样的形状,在该扁平管主体(14)的相当于上述圆管的圆管部(15)的内周面上,以沿着与该圆管部(15)的中心轴(O)同心的螺旋轨道的方式形成回旋流形成突起(16),能够在上述各圆管部(15)中独立地形成排气气体(10)的回旋流,而构成热交换器用管。
-
公开(公告)号:CN110000237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126739.X
申请日:2013-10-24
Applicant: 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21C3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造在内外表面具备凹凸形状的扁平管(1)的方法,在金属制的薄板(2)上开出扁平管(1)的展开形状的缺口,并且在开出该缺口之际,预先保留前述扁平管(1)的展开形状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4)(中段部)与前述薄板(2)接合,在前述扁平管(1)的展开形状的范围内加工出凹凸形状后,从前述薄板(2)上隔着前述未切除的中间部(4)将前述扁平管(1)的展开形状切起,使该切起片(8)的顶端部彼此闭合,将整体作为扁平管(1)进行成形,从前述薄板(2)上切下前述未切除的中间部(4)而得到扁平管(1)。
-
公开(公告)号:CN104755190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80056730.7
申请日:2013-10-24
Applicant: 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5/16 , B21D5/015 , B21D28/02 , B21D35/001 , B21D35/002 , B21D53/04 , B21D53/06 , F28F1/025 , F28F1/426 , F28F2001/428 , F28F2255/08 , B21D53/08 , F28F1/02 , F28F2001/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造在内外表面具备凹凸形状的扁平管(1)的方法,在金属制的薄板(2)上开出扁平管(1)的展开形状的缺口,并且在开出该缺口之际,预先保留前述扁平管(1)的展开形状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4)(中段部)与前述薄板(2)接合,在前述扁平管(1)的展开形状的范围内加工出凹凸形状后,从前述薄板(2)上隔着前述未切除的中间部(4)将前述扁平管(1)的展开形状切起,使该切起片(8)的顶端部彼此闭合,将整体作为扁平管(1)进行成形,从前述薄板(2)上切下前述未切除的中间部(4)而得到扁平管(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