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14268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280045153.7
申请日:2012-10-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40 , F02M26/32 , F28D7/1684 , F28D21/0003 , F28F1/06 , F28F1/426 , F28F13/12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给排气气体带来回旋流而实现较高的热交换效率的同时、能够将每单位体积的热交换量大幅提高的热交换器用管。采用扁平管主体(14),所述扁平管主体(14)为使多根圆管相互接近而排列为平面状并将其相互间的接近部位作为连通部(13)而连接那样的形状,在该扁平管主体(14)的相当于上述圆管的圆管部(15)的内周面上,以沿着与该圆管部(15)的中心轴(O)同心的螺旋轨道的方式形成回旋流形成突起(16),能够在上述各圆管部(15)中独立地形成排气气体(10)的回旋流,而构成热交换器用管。
-
公开(公告)号:CN103814268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280045153.7
申请日:2012-10-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40 , F02M26/32 , F28D7/1684 , F28D21/0003 , F28F1/06 , F28F1/426 , F28F13/12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给排气气体带来回旋流而实现较高的热交换效率的同时、能够将每单位体积的热交换量大幅提高的热交换器用管。采用扁平管主体(14),所述扁平管主体(14)为使多根圆管相互接近而排列为平面状并将其相互间的接近部位作为连通部(13)而连接那样的形状,在该扁平管主体(14)的相当于上述圆管的圆管部(15)的内周面上,以沿着与该圆管部(15)的中心轴(O)同心的螺旋轨道的方式形成回旋流形成突起(16),能够在上述各圆管部(15)中独立地形成排气气体(10)的回旋流,而构成热交换器用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