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15995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511873.9
申请日:2021-05-11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曹建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狭窄空间施工桥梁道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开挖现状挡土墙墙背的山体,开挖后的山体包括上面、底面和坡面,上面开挖至路基顶面标高,底面开挖至现状挡土墙的基础标高,上面和底面之间通过坡面过渡;拆除现状挡土墙;在现状挡土墙的原址施工新建挡土墙,在底面施工靠近新建挡土墙的第一排桥梁桩基;第一次回填土至新建挡土墙的墙顶标高;在回填的土层和坡面形成的基础上,施工第二排桥梁桩基、承台、桥墩和桥梁上部结构;第二次回填土至路基顶面标高,在回填的土层和上面顶部实施路面结构。本方案开辟了一种新的思路,既能保证施工期间山体的安全,又为墙顶路基提供了安全的路基和支挡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8643037B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810376740.3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1D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沥青路面结构及建造方法,结构包括路基和铺设在路基上面的上面层,上面层的纵向方向具有伸缩缝,上面层包括处于下层的沥青混凝土层和沥青混合料层,沥青混合料层包括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和开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层的厚度为1.8~2.3cm。施工时先刨除部分上面层,然后铺设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和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这种建造方法只需刨除路面的上面层约一半的厚度,更加节能环保;刨除厚度变小后,施工时间相对缩短,施工噪音和粉尘污染也会减少,对现有交通和周边居民的干扰变小;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组合,有利于排水、吸噪,使路面更加安全。此发明用于路面施工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643037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376740.3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IPC: E01D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沥青路面结构及建造方法,结构包括路基和铺设在路基上面的上面层,上面层的纵向方向具有伸缩缝,上面层包括处于下层的沥青混凝土层和沥青混合料层,沥青混合料层包括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和开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层的厚度为1.8~2.3cm。施工时先刨除部分上面层,然后铺设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和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这种建造方法只需刨除路面的上面层约一半的厚度,更加节能环保;刨除厚度变小后,施工时间相对缩短,施工噪音和粉尘污染也会减少,对现有交通和周边居民的干扰变小;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组合,有利于排水、吸噪,使路面更加安全。此发明用于路面施工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625300B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810376833.6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水泥路面的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方法:采用分边施工的方式,封闭半幅路面使形成路线改道;沿桥梁的纵向分别刨除伸缩缝左右两侧范围内的水泥混凝土面层,然后在此范围内铺筑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达到原路面标高;沿桥梁的纵向分别刨除更外侧的路面,然后在此范围内铺筑厚度为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待路面表面的温度低于验收标准后开放交通。在改造过程中由于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和原路面标高相同,无需更换伸缩缝,而且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进一步往外的路面仅仅是刨除表层,施工噪音小,施工速度快,产生废料少;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和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组合,能有优化桥梁的排水效果。此发明用于桥梁道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755317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787634.4
申请日:2018-07-18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1C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C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直分层的立交结构,包括横向道路、隆起的第一匝道桥和隆起的第二匝道桥,横向道路包括上车行道和下车行道。第一匝道桥和第二匝道桥均为单向车道,第一匝道桥在下车行道的部分车道上形成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第二匝道桥在上车行道的部分车道上形成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两条匝道桥的平面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当横向道路上存在立交结构设置在两个交叉口之间,在进出口的布置上进行优化,可以避免十字路口交通冲突和地面交通在进出口处的压力。这种竖直分层的立交结构,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降低匝道桥对大面积净空的要求,拉开了匝道桥结构与周围建筑的距离避免噪音和震动的影响。此发明用于道路改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970764B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610374705.9
申请日:2016-05-30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水路面的铺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开挖机动车道侧土体至路床底标高线,铺设排水管道;靠绿化带侧铺设防水土工布,防水土工布的底部折叠压入路床下;铺设路床和基层至设计标高形成路基,布设接入排水管道的收水管;将防水土工布顶部折叠到路基顶面,沿路基边缘铺设第一压条,第一压条的底部与基层顶部平齐;铺设路面结构层形成路面,路面具有向绿化带侧倾斜的横坡,第一压条的顶部与路面的顶面平齐,修建收水口;绿化带填土,植树、植草,绿化带断面呈“U”形,所述绿化带中线标高低于路面标高,路面与绿化带的边界依自然弧面平顺相接。
-
公开(公告)号:CN113215995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110511873.9
申请日:2021-05-11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曹建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狭窄空间施工桥梁道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开挖现状挡土墙墙背的山体,开挖后的山体包括上面、底面和坡面,上面开挖至路基顶面标高,底面开挖至现状挡土墙的基础标高,上面和底面之间通过坡面过渡;拆除现状挡土墙;在现状挡土墙的原址施工新建挡土墙,在底面施工靠近新建挡土墙的第一排桥梁桩基;第一次回填土至新建挡土墙的墙顶标高;在回填的土层和坡面形成的基础上,施工第二排桥梁桩基、承台、桥墩和桥梁上部结构;第二次回填土至路基顶面标高,在回填的土层和上面顶部实施路面结构。本方案开辟了一种新的思路,既能保证施工期间山体的安全,又为墙顶路基提供了安全的路基和支挡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8797247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785870.2
申请日:2018-07-17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错位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包括横向道路、第一纵道、第二纵道、第一匝道和第二匝道,第一纵道和第二纵道分别与横向道路交叉形成错位交叉口。第一匝道和第二匝道分别为单向立交或者单向隧道,其平面投影没有相交且只占用部分车道。第一匝道连接第一纵道和横向道路,第二匝道连接第二纵道和横向道路。第一匝道和第二匝道的出口都位于错位交叉口中,并在其各自入口处设有掉头口。这种错位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降低净空或者地层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立交桥梁或者是隧道结构。在面对错位斜交十字交叉口是可以很好地解决其交通互通问题,减少小角度转弯点和较大的汇流点。此发明用于道路改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342940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810300333.4
申请日:2018-04-04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 E01C7/32 , E01C11/1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交车停靠站路面结构,包括路基,路基上设有一段停车路面和两段混合路面,两段混合路面分别处于停车路面的首尾两端,两混合路面的高度平齐停车路面,两混合路面均包括水泥层和沥青层,停车路面与各水泥层均为钢筋混凝土材质,停车路面与各水泥层之间设有连接网,各水泥层靠近停车路面的一侧高于远离停车路面的一侧。把停车路面作为公交车启动和停止的位置,利用了停车路面抗车辙特性和温度稳定性,混合路面作为行车路面,保留了沥青路面高舒适性的优点,改造后的公交停靠路面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行车舒适。此发明用于道路建设结构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970764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374705.9
申请日:2016-05-30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 E01C11/00 , A01G2/00 , E01C11/224 , E03F1/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水路面的铺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开挖机动车道侧土体至路床底标高线,铺设排水管道;靠绿化带侧铺设防水土工布,防水土工布的底部折叠压入路床下;铺设路床和基层至设计标高形成路基,布设接入排水管道的收水管;将防水土工布顶部折叠到路基顶面,沿路基边缘铺设第一压条,第一压条的底部与基层顶部平齐;铺设路面结构层形成路面,路面具有向绿化带侧倾斜的横坡,第一压条的顶部与路面的顶面平齐,修建收水口;绿化带填土,植树、植草,绿化带断面呈“U”形,所述绿化带中线标高低于路面标高,路面与绿化带的边界依自然弧面平顺相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