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52689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211402617.7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D06M15/03 , D06M11/74 , C08B37/08 , D06M1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紫外羊绒复合织物的制备方法,涉及纺织技术领域。通过制备双醛基壳聚糖(D‑CS)溶液再去合成纳米壳聚糖(Nano‑CS)溶液、制备经Nano‑CS修饰后的羊绒织物、将经过Nano‑CS修饰后的羊绒织物浸泡在氧化石墨烯(GO)溶液中,借助Nano‑CS的“桥梁”作用将GO负载到羊绒织物表面,通过抗紫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抗紫外羊绒复合织物的UPF数值可达500+,UVA低于5%,具有出色的抗紫外能力,且改性织物抗紫外性能的水洗耐久性良好;抗紫外羊绒复合织物以GO为抗紫外整理剂,具备抗菌、抗静电以及抗紫外性能,在抗紫外织物、智能穿戴、抗菌衣物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910533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210498481.8
申请日:2022-05-0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阵列的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是以镀金聚丙烯腈(Au@PAN)纳米阵列为电极,通过Au‑S键将适配体共价结合在电极表面,获得的修饰电极即为工作电极,采用三电极体系,构成用于选择性识别待检测物的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本发明将有序纳米结构与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相结合,利用适配体的特异性选择、电化学传感器的响应快速以及纳米结构的信号增强功能,实现对待检测物的快速、灵敏、选择性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093597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0875706.7
申请日:2022-07-2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疏水聚苯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前驱体、正硅酸四乙酯为前驱体、无水甲醇为溶剂、氨水为催化剂制备二氧化硅溶胶,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凝胶,再利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原理,以PS为基材,四氢呋喃为良溶剂,无水乙醇、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为非溶剂,在玻璃基底上采用滴涂法制备PS超疏水膜。本方法提供的超疏水薄膜可为PS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生产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支撑和理论依据,简单高效,易于实验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5748090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39178.7
申请日:2022-11-1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壳结构的纳米纤维指示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所述的核壳结构的纳米纤维指示膜,组成薄膜的纳米纤维是由内核和包覆在内核外的壳层组成,其中,内核由醋酸纤维素溶液静电纺丝而成,壳层由醋酸纤维素/花青素纺丝溶液静电纺丝而成。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核壳结构的纳米纤维指示膜的方法,其步骤包括配置制备壳层的醋酸纤维素/花青素纺丝溶液、配置制备内核的醋酸纤维素纺丝溶液、同轴纺丝,从而获得核壳结构的纳米纤维指示膜。在同轴纺丝时,使醋酸纤维素/花青素壳层纺丝溶液的注射速度和醋酸纤维素溶液的注射速度的比率为1:1,使得花青素可以在纳米纤维壳层的富集,并提高富集程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更稳定的指示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230867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617179.1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湿强度纤维素复合材料,涉及功能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所述复合材料由改性材料改性纤维素纳米纤丝获得,所述改性材料为植物油基聚合物,植物油基聚合物的结构式为:其中,R为H或CH3;20≤m≤500,20≤n≤500,且m和n均为整数;x和y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1≤q≤6,且q为整数。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对材料刚性和强度影响较小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了纤维素材料的湿机械性能和表面疏水性,拓展了该类材料在湿环境下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19867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00956.3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Ag@BiOI纳米片阵列复合SERS基底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电沉积制备碘氧化铋(BiOI)纳米片阵列、溅射银纳米颗粒到BiOI纳米片表面获得Ag@BiOI纳米片复合阵列、氙灯照射Ag@BiOI纳米片复合阵列增强SERS信号;制备时首先通过电沉积法在经过预处理的FTO导电玻璃表面得到大面积均匀的BiOI纳米片阵列,然后在BiOI纳米片表面溅射银纳米颗粒获得Ag@BiOI纳米片阵列复合基底,然后将该复合SERS基底浸泡在检测溶液中吸附检测分子,最后将浸泡后的Ag@BiOI纳米片复合基底置于氙灯下照射一定时间后再进行拉曼检测;通过氙灯照射可以显著提高Ag@BiOI纳米片复合基底对目标检测分子的吸附量,进而提高SERS信号,提高检测灵敏性;基于氙灯照射后的Ag@BiOI纳米片复合基底展现出良好的SERS灵敏性,可作为基底实现对食品中常见的有害物质罗丹明6G(R6G)、结晶紫(CV)、农药残留草甘膦的低浓度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69691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22246.5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B22F9/24 , G01N21/65 , B22F1/054 , C23C18/52 , C23C14/34 , C23C14/16 , B82Y30/00 , B82Y40/00 , B82Y1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序的银纳米颗粒@铋纳米片@铜网阵列的制备方法及应用,首先通过浸渍法在铜网表面发生刻蚀反应在铜网表面生长铋纳米片,然后溅射银纳米颗粒到铋纳米片表面,从而得到有序的银纳米颗粒@铋纳米片@铜网阵列薄膜,然后再将该阵列薄膜浸泡在4‑对氨基苯甲醛(4‑ABZ)溶液中,在银纳米颗粒@铋纳米片@铜网阵列表面吸附4‑ABZ分子作为信号探针分子,然后将吸附有4‑ABZ分子的银纳米颗粒@铋纳米片@铜网阵列作为衬底放置于有海鲜、肉类等肉源性食品食品的包装环境中,利用衬底表面4‑ABZ分子的SERS信号强度来监测肉源性食品新鲜度,随着肉源性食品新鲜度的下降,衬底表面4‑ABZ分子的SERS信号逐渐降低。同时该银纳米颗粒@铋纳米片@铜网阵列对机染料污染物分子罗丹明6G、4‑氨基苯硫酚(4‑ATP)也具有很好的SERS信号响应和信号均匀性,在环境监测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90522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95997.0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D06M15/37 , D06M11/74 , D06M10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抗静电织物制备技术领域的一种抗静电羊绒复合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配置Tris溶液、配置不同种浓度的聚多巴胺(PDA)溶液、制备经聚多巴胺(PDA)修饰后的羊绒织物、制备聚多巴胺(PDA)修饰后的羊绒负载石墨烯织物,通过调控聚多巴胺(PDA)的溶液浓度、聚合时间以及在氧化石墨烯(GO)溶液中的浸泡次数等条件,借助多巴胺(DA)的粘附作用将具有抗静电性能的材料负载在织物表面,从而获得性能优异的羊绒/PDA/GO复合织物,进一步用抗坏血酸(AA)对其进行还原得到羊绒/PDA/rGO复合织物,经改性后的羊绒织物其最大静电压可从502V下降至73V,半衰期由2.48s下降至0.25s且羊绒/PDA/rGO织物经过40次水洗测试后最大静电压为100.61V,半衰期为0.32s,依然具有优秀的抗静电性能,在抗静电织物、智能穿戴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929807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167608.7
申请日:2017-03-1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4/34 , C08J7/06 , C08J2333/20 , C23C14/205 , C23C18/42 , G01N21/6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银纳米片修饰的聚丙烯腈纳米柱阵列薄膜SERS衬底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聚丙烯腈溶液浇筑在具有有序纳米竖直孔洞的硅模板上,之后进行烘干,冷却后获得上层的聚丙烯腈膜,即可得到PAN纳米柱有序阵列薄膜;采用离子溅射方法,将所得到的PAN纳米柱阵列薄膜表面溅射金纳米颗粒,即得到金纳米颗粒溅射的PAN纳米柱阵列薄膜;将金纳米颗粒修饰的薄膜与铜片连接在一起置于硝酸银与柠檬酸的混合沉积液中,利用原位池反应在PAN纳米柱表面沉积银纳米片,从而构筑银纳米片修饰的聚丙烯腈纳米柱阵列薄膜SERS衬底。由本发明方法所获得的衬底具有很好的SERS信号重复性、检测灵敏性和信号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2982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17152.3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缫丝废水制备氮掺杂碳量子点的方法,主要包括缫丝废水的预处理、缫丝废水与L‑天门冬氨酸水热反应、离心、透析以及干燥处理等步骤,得到氮掺杂的碳量子点固体粉末;该方法制备的氮掺杂的碳量子点呈球形,其平均直径约9.8nm;在紫外激发光下,该方法得到的氮掺杂碳量子点发射蓝绿色荧光;该方法操作简单,基于氨基酸的氮掺杂可实现荧光发射波长的调控,随含氮量的增加,发射波长不断增加,荧光波长发生红移;基于本发明的制备技术不仅有利于解决缫丝废水的再利用难题,而且制备的氮掺杂碳量子点在生物医学、能源、环境、电子信息、纺织等多个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