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元结构、板状晶格结构及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03413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111217196.6

    申请日:2021-10-19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胞元结构、板状晶格结构及构建方法,胞元结构包括三个长方体板,三个长方体板正交设置,将立体空间分为八个区域,每个区域内具有空心四面体,空心四面体的一个顶点与三个长方体板相交的O点重合,每个所述区域内均具有三个A点,三个所述A点分别位于三个所述长方体板上,每个所述A点与所述O点呈对角线设置,所述空心四面体的另外三个顶点分别与相应的所述区域内的三个A点重合。板状晶格结构由若干个胞元结构沿三维空间内的左右、前后及上下方向周期性阵列形成;本申请的胞元结构、板状晶格结构及构建方法,结构设计简单,可实现性强,相较于点阵晶格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

    增材制造方法及具有尖角特征的构件

    公开(公告)号:CN115007878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0720510.0

    申请日:2022-06-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材制造方法及具有尖角特征的构件,涉及金属增材制造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在待成型面上形成粉末层,粉末层具有尖角易翘区域;控制激光束在尖角易翘区域内沿尖角易翘区域的中轴线扫描,以使中轴线处的粉末熔融形成主叶脉冷却结构;分别控制激光束在尖角易翘区域的中轴线一侧区域内沿与中轴线相交的方向扫描多次,且多次扫描路径之间间隔开,以形成细叶脉冷却结构,得到尖角易翘区域的叶脉形支撑结构;控制激光束扫描熔融粉末层中除叶脉形支撑结构所在区域之外的粉末,以填充叶脉形支撑结构,得到成型层。实现了降低粉末床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制造构件的残余应力,降低构件翘曲的风险,提高生产构件的成型效率、尺寸精度和稳定性。

    胞元结构、板状晶格结构及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03413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217196.6

    申请日:2021-10-19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胞元结构、板状晶格结构及构建方法,胞元结构包括三个长方体板,三个长方体板正交设置,将立体空间分为八个区域,每个区域内具有空心四面体,空心四面体的一个顶点与三个长方体板相交的O点重合,每个所述区域内均具有三个A点,三个所述A点分别位于三个所述长方体板上,每个所述A点与所述O点呈对角线设置,所述空心四面体的另外三个顶点分别与相应的所述区域内的三个A点重合。板状晶格结构由若干个胞元结构沿三维空间内的左右、前后及上下方向周期性阵列形成;本申请的胞元结构、板状晶格结构及构建方法,结构设计简单,可实现性强,相较于点阵晶格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

    单胞结构、多胞结构、梯度板状晶格结构及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36754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111217184.3

    申请日:2021-10-19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单胞结构、多胞结构、梯度板状晶格结构及构建方法,单胞结构包括三个第一长方体板及六个第二长方体板,三个第一长方体板正交于O点,将立体空间分为八个区域,八个区域组成一个虚拟长方体;六个第二长方体板分别与虚拟长方体的六个对角面重合,并与三个第一长方体相交于O点。多胞结构由若干个不同密度的单胞结构沿三维空间内的左右、前后及上下三个方向中的任一方向按预定顺序组合装配而成;本申请的单胞结构、多胞结构、梯度板状晶格结构及构建方法,设计方法简单,可实现性强,相较于其他梯度点阵晶格结构在施加载荷时表现出均匀稳定的塑形变形,具有优异的能量吸收能力。

    增材制造的方法及产品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13427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847742.2

    申请日:2022-07-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材制造的方法及产品,本发明技术方案首先在待成形面上铺设得到粉末层,然后对粉末层进行烧结熔融程序,获得当前成形层,在获得当前成形层之后,便对当前成形层进行压平处理,得到目标成形层,利用辊压处理的方式,使得本发明在实施时能够解决相关技术在采用烧结法对粉末层进行增材制造过程中因烧结熔融时产生热应力堆积而导致无法进行粉末床增材成型件的后续成形,最终影响粉末床增材成形件的良品率的技术缺陷。采用发明能够在粉末床增材成形过程中对当前成形层进行实时辊压处理,以实现实时消除当前成形层的局部翘曲变形区域的目的,最终达到提升粉末床增材成型件的良品率的目的。

    增材制造方法及具有尖角特征的构件

    公开(公告)号:CN115007878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720510.0

    申请日:2022-06-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材制造方法及具有尖角特征的构件,涉及金属增材制造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在待成型面上形成粉末层,粉末层具有尖角易翘区域;控制激光束在尖角易翘区域内沿尖角易翘区域的中轴线扫描,以使中轴线处的粉末熔融形成主叶脉冷却结构;分别控制激光束在尖角易翘区域的中轴线一侧区域内沿与中轴线相交的方向扫描多次,且多次扫描路径之间间隔开,以形成细叶脉冷却结构,得到尖角易翘区域的叶脉形支撑结构;控制激光束扫描熔融粉末层中除叶脉形支撑结构所在区域之外的粉末,以填充叶脉形支撑结构,得到成型层。实现了降低粉末床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制造构件的残余应力,降低构件翘曲的风险,提高生产构件的成型效率、尺寸精度和稳定性。

    一种选区激光熔化成形金属材料的工艺开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19049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253104.8

    申请日:2022-03-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选区激光熔化成形金属材料的工艺开发方法,包括步骤:在待成形金属粉末球形度在90%以上的基础上,测量D50和D90的值,根据D50或D90的值设定SLM工艺的扫描层厚t;设计关于激光功率P和扫描速度v的二维参数矩阵;成形单道单层试样;观察成形的单道单层试样,筛选出成形形貌良好,成形性连续均匀的试样;利用线切割,沿垂直于扫描方向在筛选出的试样中间部位切开,制备成金相试样,测量并计算孔隙率η;观察孔隙率最低试样内部组织,测量其熔池深度d及熔池尺寸r;根据熔池尺寸r计算出临界扫描间距h′;根据扫描间距h′计算得到扫描间距h,以此确定SLM成形所需的四项工艺参数扫描层厚t、激光功率P、扫描速度v以及扫描间距h。

    一种基于3D打印的无支撑蜂窝式换热单元及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2595145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552511.6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无支撑蜂窝式换热单元及换热器,其中一方面,换热单元包括外边框和设置在所述外边框内的用于流通所述第一流体的管道结构;所述管道结构设置有连通外部的第一流体进出口;所述管道结构包括若干个子管道,任一所述子管道的端部同时和与所述子管道端部相邻的另外两个所述子管道的端部连通,以形成在竖直平面上排列分布的蜂窝状结构;所述蜂窝状结构的孔格形成流通第二流体的第一通孔。换热器包括若干个上述的换热单元。本发明提供的基于3D打印的无支撑蜂窝式换热单元及换热器,提高了换热性能,并且增强了换热器的结构强度。

    单胞结构、多胞结构、梯度板状晶格结构及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36754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217184.3

    申请日:2021-10-19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单胞结构、多胞结构、梯度板状晶格结构及构建方法,单胞结构包括三个第一长方体板及六个第二长方体板,三个第一长方体板正交于O点,将立体空间分为八个区域,八个区域组成一个虚拟长方体;六个第二长方体板分别与虚拟长方体的六个对角面重合,并与三个第一长方体相交于O点。多胞结构由若干个不同密度的单胞结构沿三维空间内的左右、前后及上下三个方向中的任一方向按预定顺序组合装配而成;本申请的单胞结构、多胞结构、梯度板状晶格结构及构建方法,设计方法简单,可实现性强,相较于其他梯度点阵晶格结构在施加载荷时表现出均匀稳定的塑形变形,具有优异的能量吸收能力。

    一种航空燃油滑油热交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12595160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552510.1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燃油滑油热交换器,其包括:壳体,设有第一入口、第一出口和换热腔,第一流体依次流过第一入口、换热腔、以及第一出口;芯体,贯穿换热腔设置,芯体包括第一芯体,第一芯体连接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第一芯体包括若干条相互平行的换热流道,第二流体依次流过第二入口、若干条相互平行的换热流道、以及第二出口,第二流体在换热流道内的流动方向与第一流体在换热腔内的流动方向垂直;换热流道的横截面为椭圆形,任一换热流道的横截面长轴的延伸方向趋向于第一流体流经所述任一换热流道时的流动方向。本发明提供的航空燃油滑油热交换器,在显著提高换热性能的同时,不明显增加流动阻力,实现热交换器换热性能的有效提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