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循环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677939B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080024101.6

    申请日:2020-03-26

    Abstract: 制冷剂回路(20)具有第1压缩机(21)、第2压缩机(22)、热源侧热交换器(24)、膨胀机构(26)和利用侧热交换器(27)。制冷剂回路(20)能够进行第1压缩机(21)和第2压缩机(22)中的一方工作而另一方停止的单级压缩运转、以及第1压缩机(21)和第2压缩机(22)双方工作的双级压缩运转。控制部(100)对制冷剂回路(20)进行控制,以便进行单级压缩运转和双级压缩运转中的压缩效率高的一方。

    制冷循环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936793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980022682.7

    申请日:2019-03-22

    Abstract: 在具有双重防振结构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存在着下述课题:在将驱动压缩机用电动机的电气元器件放在防振台上,并将进行其他控制的电气元器件固定于壳体的情况下,两个电气元器件的振动状态即错位产生差异,应力施加于配线。经由壳体(20)的底部件(20a)、第二弹性部件(24)、台座(21)和第一弹性部件(23)配置压缩机(1),并将驱动压缩机用电动机的第一电气元器件(31)和进行其他控制的第二电气元器件(32)固定并配置于台座(21)。

    回转式压缩机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12250A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180014587.6

    申请日:2011-0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18/324 F01C21/0809 F04C18/045 F04C23/001

    Abstract: 偏心旋转式压缩机构(20、30)具有气缸(21、31)、活塞(22、32)和驱动轴(53),该气缸(21、31)具有呈环状的气缸空间(C1),该活塞(22、32)偏心于气缸(21、31)配置,该驱动轴(53)与活塞(22、32)连结,活塞(22、32)包括活塞部(22a、22b)和活塞侧端板部(22c、32c),该活塞部(22a、22b)相对于气缸(21、31)进行偏心旋转运动,该活塞侧端板部(22c、32c)封闭气缸空间(C1),在偏心旋转式压缩机构(20、30)中形成有多个气缸室(23a、…、23d、33a、…、33d)。为了抑制成本的上升和结构的复杂化实现实用化,该偏心旋转式压缩机构(20、30)在气缸(21、31)内形成有确保活塞侧端板部(22c、32c)可进行偏心旋转运动地收纳该活塞侧端板部(22c、32c)的端板收纳空间,使气缸空间(C1)构成主气缸室,并使端板收纳空间构成副气缸室(C2)。

    制冷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49116A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780017909.6

    申请日:2007-0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装置(10)。该制冷装置(10)包括由压缩机(20)、散热器(14)、膨胀机(30)及冷却器(15)通过制冷剂管道依次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11),电动机的旋转轴(22)连结到该压缩机(20)所具有的压缩机构(21)上,发电机(33)的旋转轴(32)连结到该膨胀机(30)所具有的膨胀机构(31)上。在所述制冷装置(10)中设置有用来使发电机(33)作为电动机工作的电输入机构(41、43),以便能够当启动装置时使膨胀机(30)确实地工作来保证系统启动,确实地控制启动时的起动性能。

    容积型膨胀机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31702A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200580032751.0

    申请日:2005-0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C1/322 F01C11/002 F01C21/006

    Abstract: 外壳(31)内,收纳着膨胀机构(60)和压缩机构(50)。膨胀机构(60)的后头(62)上设置了压力缓和室(71)。压力缓和室(71),由活塞(77)分隔成与流入管道(34)连通的流出入室(72)、和与外壳(31)内部连通的背压室(73)。活塞(77),对应于吸入压力的变动产生位移,改变流出入室(72)的容积。由此,流出入室(72)对压力变动产生源的流入管道(34)进行直接的冷媒供给和吸入,有效的抑制了吸入压力的变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