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92710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082507.5
申请日:2019-11-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16F7/00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复合型负刚度吸能蜂窝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复合型负刚度吸能蜂窝结构,本发明要解决现有负刚度结构可重用次数低,强度低,吸能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将复合材料的设计理念用于负刚度结构的设计,利用负刚度结构变形过程中各部分受力特征不同,应力分布不均匀的特点,采用软材料和硬材料结合的两种材料来构建负刚度结构,在保证高次可重复利用的基础上以达到减重并提高结构力学性能的目的。本发明主要通过增材制造技术,如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LS)、熔融沉积技术(FDM)、选择性激光熔融技术(SLM)等完成复合型负刚度蜂窝结构的制备。本发明为改善超材料的能量吸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发明应用于超材料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792710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911082507.5
申请日:2019-11-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16F7/00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复合型负刚度吸能蜂窝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复合型负刚度吸能蜂窝结构,本发明要解决现有负刚度结构可重用次数低,强度低,吸能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将复合材料的设计理念用于负刚度结构的设计,利用负刚度结构变形过程中各部分受力特征不同,应力分布不均匀的特点,采用软材料和硬材料结合的两种材料来构建负刚度结构,在保证高次可重复利用的基础上以达到减重并提高结构力学性能的目的。本发明主要通过增材制造技术,如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LS)、熔融沉积技术(FDM)、选择性激光熔融技术(SLM)等完成复合型负刚度蜂窝结构的制备。本发明为改善超材料的能量吸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发明应用于超材料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187848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582040.1
申请日:2021-05-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缓冲装置包括:壳体、多个缓冲管、弹性部、支撑件以及弹性支撑部。缓冲管的孔壁上设置有多个类环形凹槽,且缓冲管上具有多个沿缓冲管轴向设置的缝隙。弹性部设置在容纳腔内。每一支撑柱的外壁面上均设置有多个类环形凸起。弹性支撑部设置在连接孔内,并位于壳体与支撑柱之间。其中,支撑柱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段、凸起段及支撑尾段,多个支撑柱的支撑尾段的长度至少为二种。本申请提供的缓冲装置,由于多个支撑柱中的支撑尾段长度不同,使不同的支撑柱上的凸起段存在相位差,所以不同支撑柱所受到的阻力也不相同,从而通过不同支撑柱的组合来改变结构的载荷‑位移曲线,进而大幅度提高缓冲装置的比阻尼系数达到增强结构缓冲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75353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30955.1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返回舱缓冲座椅、返回舱和航天器,涉及航天器零部件技术领域,该返回舱缓冲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座椅本体具有相背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座椅本体用于安装在返回舱的舱体的内部;悬挂结构,悬挂结构的上端铰接于舱体内,悬挂结构的下端与第一端铰接;缓冲单元件,缓冲单元件安装在舱体的内部,缓冲单元件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位于第二磁性件的上方,且与第二磁性件相斥,第二端位于第一磁性件的上方,且与第一磁性件相抵。该返回舱缓冲座椅的缓冲单元件利用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性力,而且缓冲单元件的结构较为简单,可在保证返回舱缓冲座椅的缓冲性能的同时,提升拆装维护便捷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87848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110582040.1
申请日:2021-05-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缓冲装置包括:壳体、多个缓冲管、弹性部、支撑件以及弹性支撑部。缓冲管的孔壁上设置有多个类环形凹槽,且缓冲管上具有多个沿缓冲管轴向设置的缝隙。弹性部设置在容纳腔内。每一支撑柱的外壁面上均设置有多个类环形凸起。弹性支撑部设置在连接孔内,并位于壳体与支撑柱之间。其中,支撑柱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段、凸起段及支撑尾段,多个支撑柱的支撑尾段的长度至少为二种。本申请提供的缓冲装置,由于多个支撑柱中的支撑尾段长度不同,使不同的支撑柱上的凸起段存在相位差,所以不同支撑柱所受到的阻力也不相同,从而通过不同支撑柱的组合来改变结构的载荷‑位移曲线,进而大幅度提高缓冲装置的比阻尼系数达到增强结构缓冲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828526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676585.4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伸式准零刚度隔振连续结构,属于隔振技术领域。所述连续结构为多个单胞构成的阵列,每个单胞包括:余弦曲梁、拉簧、加劲梁和支撑,所述支撑为槽型,所述余弦曲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的开口侧两沿连接,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的内侧底部和所述余弦曲梁的中点,所述加劲梁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内部。本发明通过对结构单胞的合理设计,所提出的连续结构能获得良好的准零刚度特性,具有优良的隔振性能,在拉伸悬挂设备的隔振中作为连续结构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