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时序基于InSAR技术的空间非连续形变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3147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52778.2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空间非连续形变监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基于选取的相干点构建弧段网络,采用无形变模式约束的弧段解算模型对网络中的所有弧段进行时序解算;然后基于非连续形变处的相位跳变机制,采用弧段均方误差阈值法探测位移不连续处并将相干网络分割成多个独立子网;基于结构的力学形变特性,在每个子网内选取中心点为参考点,进而完成所有子网的多参考点、自适应解缠,最终获取到较为可靠的形变监测结果。本发明所提供方法能够自动探测到位移不连续处并进行自适应分段解缠,可以克服现有时序InSAR算法在进行空间非连续形变监测时的不适用性,提高形变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一种公共交通复合网络中站点站间可达性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40107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478390.X

    申请日:2021-12-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共交通复合网络中站点站间可达性评价方法,包括:S1、明确公共交通复合网络对象,设计换乘出行意愿调查方案;S2、确定影响乘客换乘感知阻抗的关键因素集及层次;S3、通过情景设计构建乘客出行意愿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进行编码处理;S4、基于出行路径选择调查数据建立二元logit模型,计算各关键因素的支付意愿,建立不同衔接模式下考虑换乘环境的换乘感知阻抗模型;S5、获取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站点以及换乘环境信息;S6、构建复合公共交通加权拓扑网络;S7、计算站点的最短路径指数,进一步计算站点的可达性指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公共交通复合网络、考虑换乘环境的站间可达性评价方法,评价可靠客观。

    一种用于岩溶隧道注浆加固与堵水一体化测试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78074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208656.7

    申请日:2018-10-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岩溶隧道注浆加固与堵水一体化测试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作测试模型:取内筒和外筒组成套筒,套筒管壁之间倒入水泥浆,取出内筒形成测试模型;(2)测试模型注浆:在测试模型中设置丝瓜瓤,向丝瓜瓤中注浆;(3)注浆加固效果测试:向注浆结石体施加压力,测量注浆结石体受力时的变形位移,根据注浆结石体所受压强峰值与变形位移表征注浆加固效果;(4)注浆堵水效果测试:将测试模型置于容器中,向注浆结石体上方的测试模型中注入水,测量流入容器中的水量,计算水流量并根据水流量大小表征注浆堵水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测试模型材料绿色无污染,且制作简单,耗时短,测试方法易操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