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823979B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10257428.9
申请日:2015-05-1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II在防治植物线虫病害上的应用,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II的结构如式(1)所示。化合物(1)所述的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II对植物线虫具有强毒杀活性,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孵化有很强抑制活性,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对短体线虫各龄期线虫、对水稻干尖线虫各龄期线虫均有强毒杀活性。本发明所述的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II来源于天然植物中,在环境中易于降解,因此与化学杀线剂相比,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性,与环境的相容性更好,符合绿色植保和可持续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4823978B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510257137.X
申请日:2015-05-1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IV在防治植物线虫病害上的应用,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IV的结构如式(1)所示。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IV对孢囊线虫、根结线虫、短体线虫、水稻干尖线虫均有强毒杀活性,特别是对根结线虫的毒力很强。本发明所述的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IV来源于天然植物中,在环境中易于降解,因此与化学杀线剂相比,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性,与环境相容性更好,符合绿色植保和可持续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4920363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257546.X
申请日:2015-05-1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Ⅲ在防治植物线虫病害上的应用,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Ⅲ的结构如式(1)所示。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Ⅲ对孢囊线虫、根结线虫、短体线虫、水稻干尖线虫均有强毒杀活性,特别是对孢囊线虫的毒力非常强。含有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Ⅲ的油茶籽饼粉大田试验表明,对大豆孢囊线虫病害的防治效果与目前常用化学杀线虫剂噻唑磷的药效相当。
-
公开(公告)号:CN104823978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257137.X
申请日:2015-05-1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IV在防治植物线虫病害上的应用,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IV的结构如式(1)所示。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IV对孢囊线虫、根结线虫、短体线虫、水稻干尖线虫均有强毒杀活性,特别是对根结线虫的毒力很强。本发明所述的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IV来源于天然植物中,在环境中易于降解,因此与化学杀线剂相比,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性,与环境相容性更好,符合绿色植保和可持续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4920363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510257546.X
申请日:2015-05-1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Ⅲ在防治植物线虫病害上的应用,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Ⅲ的结构如式(1)所示。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Ⅲ对孢囊线虫、根结线虫、短体线虫、水稻干尖线虫均有强毒杀活性,特别是对孢囊线虫的毒力非常强。含有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Ⅲ的油茶籽饼粉大田试验表明,对大豆孢囊线虫病害的防治效果与目前常用化学杀线虫剂噻唑磷的药效相当。
-
公开(公告)号:CN109439575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332541.9
申请日:2018-11-09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20 , C02F3/34 , C02F101/16 , C12R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假单胞属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8588。本发明所述的假单胞属菌株在较低温度、偏碱性环境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反硝化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823979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257428.9
申请日:2015-05-1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II在防治植物线虫病害上的应用,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II的结构如式(1)所示。化合物(1)所述的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II对植物线虫具有强毒杀活性,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孵化有很强抑制活性,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对短体线虫各龄期线虫、对水稻干尖线虫各龄期线虫均有强毒杀活性。本发明所述的黄酮类化合物theaflavanoside II来源于天然植物中,在环境中易于降解,因此与化学杀线剂相比,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性,与环境的相容性更好,符合绿色植保和可持续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9439575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811332541.9
申请日:2018-11-09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20 , C02F3/34 , C02F101/16 , C12R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假单胞属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8588。本发明所述的假单胞属菌株在较低温度、偏碱性环境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反硝化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422818A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710738449.1
申请日:2017-08-2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8B37/00 , A61K31/715 , A61P3/04 , A61P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α-糖苷酶抑制活性的辣木叶多糖MLP20-1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辣木叶多糖MLP20-1的制备方法、该多糖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以及该发明可应用于制备降血糖药物以及治疗肥胖症的药物的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07873956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610889852.X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微生物发酵辣木叶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有益复合微生物组合物包括乳酸菌10~17份、酵母菌3~8份、芽孢杆菌10~17份、拟杆菌3~8份、光合菌2~6份。复合微生物与辣木叶粉按照2~10∶1000的比例混合进行发酵。辣木叶发酵后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5倍。该发酵辣木叶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河虾,降低了发病率,提高了饲料利用率。该辣木叶发酵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可大幅度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降低成本,安全无毒,易于推广,有望实现“无抗养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