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煤工作面煤层弱化智能控制与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99083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23440.3

    申请日:2024-06-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煤工作面煤层弱化智能控制与评价方法,包括:确定对煤层进行弱化的工作面,实时监测采煤机工作过程中支架立柱的下沉量及支架支撑力;通过试验确定初始最优下沉量,将采煤机支架立柱的实时下沉量与所述初始最优下沉量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支架支撑力,直至所述支架立柱的实时下沉量大于所述初始最优下沉量;监测采煤机的工作参数,根据工作参数实时调整初始最优下沉量,获得最优下沉量,根据最优下沉量进行压力调控。本发明明确了煤层弱化所需测量的参数,对煤层弱化、工作面智能监控等具有重要意义。

    车载定位智能应答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99270A

    公开(公告)日:2005-03-23

    申请号:CN200410009418.5

    申请日:2004-08-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定位智能应答器,由功能芯片、GPS接收机、电源和GSM模块组成的终端设备。它采用GPS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GSM与车辆监控中心连接实施。GPS接收机用来接收监控中心的信息和采集数据,功能芯片经过计算后进行合理地响应;无线通信采用GSM的短消息功能,用来发送车辆的位置数据和转发来自监控中心的控制信令;车辆监控中心来实时报告交通现状。其优点在于:能节省能量和空间信道资源,并能高速、准确地实施交通现状报告,解决了交通现状实时报告和GPS能量节省及空间信道资源占用的问题。

    煤炭资源开采绿色减损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787015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99968.5

    申请日:2024-0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煤炭资源开采绿色减损控制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岩层理论控制方程,基于岩层理论控制方程,确立理论目标和工程实际目标;基于理论目标和工程实际目标,确立控制准则,基于控制准则,确立顶板岩层控制的工程目标;基于顶板岩层控制的工程目标,根据模型实验、现场测量和数值模拟获取顶板岩层的运动规律,确立顶板裂隙、离层产生的时间和空间大小;基于顶板裂隙、离层产生的时间和空间大小,针对不同地点和时间采取相应的控制技术对顶板岩层进行控制,实现地表减沉。本发明可以减轻、减缓上覆岩层运动剧烈程度,减小岩层运动空间,从而降低采矿引起的岩层和地表环境损伤,实现绿色开采,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一种采煤工作面煤层弱化智能控制与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99083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0723440.3

    申请日:2024-06-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煤工作面煤层弱化智能控制与评价方法,包括:确定对煤层进行弱化的工作面,实时监测采煤机工作过程中支架立柱的下沉量及支架支撑力;通过试验确定初始最优下沉量,将采煤机支架立柱的实时下沉量与所述初始最优下沉量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支架支撑力,直至所述支架立柱的实时下沉量大于所述初始最优下沉量;监测采煤机的工作参数,根据工作参数实时调整初始最优下沉量,获得最优下沉量,根据最优下沉量进行压力调控。本发明明确了煤层弱化所需测量的参数,对煤层弱化、工作面智能监控等具有重要意义。

    煤炭资源开采绿色减损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78701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199968.5

    申请日:2024-0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煤炭资源开采绿色减损控制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岩层理论控制方程,基于岩层理论控制方程,确立理论目标和工程实际目标;基于理论目标和工程实际目标,确立控制准则,基于控制准则,确立顶板岩层控制的工程目标;基于顶板岩层控制的工程目标,根据模型实验、现场测量和数值模拟获取顶板岩层的运动规律,确立顶板裂隙、离层产生的时间和空间大小;基于顶板裂隙、离层产生的时间和空间大小,针对不同地点和时间采取相应的控制技术对顶板岩层进行控制,实现地表减沉。本发明可以减轻、减缓上覆岩层运动剧烈程度,减小岩层运动空间,从而降低采矿引起的岩层和地表环境损伤,实现绿色开采,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高强韧性低碳贝氏体厚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50066C

    公开(公告)日:2007-11-21

    申请号:CN200410096796.1

    申请日:2004-1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韧性低碳贝氏体厚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含量(Wt%)为:C 0.04%~0.08%、Si 0.1%~0.5%、Mn 1.4%~1.85%、Nb 0.015%~0.060%、Ti 0.005%~0.03%、B 0.0005%~0.0030%、Cu 0.10%~0.60%、Ni 0.05%~0.6%、Al 0.015%~0.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以成本低廉的Mn元素作为主要添加元素,将Cu、Ni、Nb、B等元素对贝氏体转变的作用充分联合应用,不含成本较高的Mo元素;该钢种碳含量低,低温韧性好,韧脆转折温度在-80℃以下,焊接性能优良,焊接前不需预热,焊接后不需热处理,而且具有优良的冷弯成型性能。采用TMCP+RPC工艺,不需要回火处理,工艺简单,既提高了钢的强度,又降低了成本,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采挖机械、重型汽车、容器、舟桥、船舶、集装箱及海洋设施等领域。

    高强韧性低碳贝氏体厚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86247A

    公开(公告)日:2006-06-14

    申请号:CN200410096796.1

    申请日:2004-1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韧性低碳贝氏体厚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含量(Wt%)为:C 0.04%~0.08%、Si 0.1%~0.5%、Mn 1.4%~1.85%、Nb 0.015%~0.060%、Ti 0.005%~0.03%、B 0.0005%~0.0030%、Cu 0.10%~0.60%、Ni 0.05%~0.6%、Al 0.015%~0.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以成本低廉的Mn元素作为主要添加元素,将Cu、Ni、Nb、B等元素对贝氏体转变的作用充分联合应用,不含成本较高的Mo元素;该钢种碳含量低,低温韧性好,韧脆转折温度在-80℃以下,焊接性能优良,焊接前不需预热,焊接后不需热处理,而且具有优良的冷弯成型性能。采用TMCP+RPC工艺,不需要回火处理,工艺简单,既提高了钢的强度,又降低了成本,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采挖机械、重型汽车、容器、舟桥、船舶、集装箱及海洋设施等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