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隧道的通风控制系统及隧道通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17091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180942.9

    申请日:2021-1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风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的通风控制系统及隧道通风方法。所述隧道(1)的位于该第一隧道口和第二隧道口之间的中间部分设置有旁通外部空间的风道,至少部分所述风道内设有风机,所述通风控制系统包括空气参数采集装置(8)和控制装置(9),所述空气参数采集装置位于所述隧道内并能够检测所述隧道内空气的特征参数;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根据所述特征参数控制所述风机的启停和/或转动方向以选择性控制为自然通风模式或复合通风模式。本发明能够由空气参数采集装置检测隧道内空气的特征参数,并将所检测到的参数传输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隧道内空气特征参数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通风模式,从而减小通风系统的能耗。

    冷却系统及冷却设备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269133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1811133774.6

    申请日:2018-09-27

    Inventor: 褚伟鹏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冷领域,公开了一种冷却系统及冷却设备,冷却系统包括冷却介质管路及压缩制冷装置和蒸发冷却装置;压缩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和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和蒸发器由管路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蒸发冷却装置包括水池、风筒及第一布水装置和第二布水装置,第一布水装置与水池相连,冷凝器内设置有冷却通道,冷却通道的进口与水池连接且出口与第二布水装置连接;冷却介质管路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冷却介质管路上设置有切换阀门,切换阀门能够切换为使冷却介质仅流经第一管段,或仅流经第二管段,或先经过第一管段后再经过第二管段。本发明的冷却系统及冷却设备,能够满足冷却需求且能耗较小。

    综合管廊电缆竖井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411806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111611792.2

    申请日:2021-1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综合管廊领域,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电缆竖井。该电缆竖井包括竖井本体,竖井本体的内部至少设有一个用于与综合管廊的电舱连通的电舱室,电舱室上设有用于与外部连通的通风口,电舱室的内部设有多个支撑平台和爬梯,多个支撑平台沿着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以将电舱室的内部分割成多个腔室,腔室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捆绑电缆的绑线架,每个支撑平台沿竖直方向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有用于电缆穿过的通孔,支撑平台上设有用于通风的通气通道,支撑平台的横截面积小于电舱室的横截面积;爬梯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电舱室的内壁上,爬梯靠近支撑平台设置,爬梯的底部支撑在电舱室的底部,爬梯的顶部向上伸出处于顶部的支撑平台。

    综合管廊电缆竖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411806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611792.2

    申请日:2021-1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综合管廊领域,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电缆竖井。该电缆竖井包括竖井本体,竖井本体的内部至少设有一个用于与综合管廊的电舱连通的电舱室,电舱室上设有用于与外部连通的通风口,电舱室的内部设有多个支撑平台和爬梯,多个支撑平台沿着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以将电舱室的内部分割成多个腔室,腔室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捆绑电缆的绑线架,每个支撑平台沿竖直方向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有用于电缆穿过的通孔,支撑平台上设有用于通风的通气通道,支撑平台的横截面积小于电舱室的横截面积;爬梯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电舱室的内壁上,爬梯靠近支撑平台设置,爬梯的底部支撑在电舱室的底部,爬梯的顶部向上伸出处于顶部的支撑平台。

    一种船舶安全过闸检测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80596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511435.1

    申请日:2023-05-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安全过闸检测装置和方法,属于港航信息化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船位船速监测模块、船闸禁停监控模块和系船钩监控模块;船位船速监测模块,用于检测拟过闸船舶的位置、速度以及靠泊到位情况,当超过预设位置和速度时进行安全提示;船闸禁停监控模块,用于在拟过闸船舶进闸完成,关闭/开启闸门前,检测所述闸室的禁停线断面状态,对越过禁停线的拟过闸船舶进行安全提示;系船钩监控模块,用于在拟过闸船舶进闸靠泊到位时,检测系船钩系泊完成状态,对系泊完成状态不正常的拟过闸船舶进行安全提示,以及当拟过闸船舶的系泊完成状态不正常时,将禁止输水的信号发送至相邻闸首。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保障船舶过闸安全。

    综合管廊的逃生设备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150994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111216856.9

    申请日:2021-10-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综合管廊领域,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的逃生设备。该逃生设备包括多个逃生口,处于隧道本体边部的逃生口上连接有直梯,直梯的自由端支撑在隧道本体的底部,处于中部的逃生口上设有伸缩爬梯,常态下,伸缩爬梯缩回至与其对的逃生口内,逃生状态下,伸缩爬梯伸出,且伸缩爬梯的伸出端支撑在隧道本体的底部。本发明的逃生设备包括直梯和伸缩爬梯,其中,车辆不会在隧道本体的边部行走,因此,直梯的设置方式能够满足车辆的作业需求,且直梯使用方便,增加逃生速度,中部的伸缩爬梯在常态下缩回,可保障运维车辆、检修车辆以及其他设备和材料等通行的正常行走,而在逃生过程中,可将伸缩爬梯放下,进而增加逃生线路,确保工作人员安全。

    用于隧道的通风控制系统及隧道通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17091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111180942.9

    申请日:2021-1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风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的通风控制系统及隧道通风方法。所述隧道(1)的位于该第一隧道口和第二隧道口之间的中间部分设置有旁通外部空间的风道,至少部分所述风道内设有风机,所述通风控制系统包括空气参数采集装置(8)和控制装置(9),所述空气参数采集装置位于所述隧道内并能够检测所述隧道内空气的特征参数;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根据所述特征参数控制所述风机的启停和/或转动方向以选择性控制为自然通风模式或复合通风模式。本发明能够由空气参数采集装置检测隧道内空气的特征参数,并将所检测到的参数传输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隧道内空气特征参数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通风模式,从而减小通风系统的能耗。

    综合管廊附属建筑结构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411812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11611307.1

    申请日:2021-1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综合管廊领域,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附属建筑结构。该附属建筑结构包括下舱体、上舱体和第一附属舱体,下舱体设有第一水舱室、第二水舱室、第一信舱室、第一电舱室以及第二电舱室;上舱体设有第二信舱室、第三电舱室和第四电舱室,上舱体连接有第一电舱风道和第二电舱风道,第一电舱风道与第二信舱室和第四电舱室连通,第二电舱风道与第三电舱室连通;第一水舱室和第二水舱室与水舱分别设有第一隔门和第二隔门,第一附属舱体设有第三隔门。本发明提供的附属建筑结构可供工作人员或车辆沿着水平方向进入到综合管廊内部,增加大型车辆和重型物资、人员逃生出入的便利性,且管线分布合理,便于布置和维修。

    综合管廊附属建筑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411812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611307.1

    申请日:2021-1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综合管廊领域,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附属建筑结构。该附属建筑结构包括下舱体、上舱体和第一附属舱体,下舱体设有第一水舱室、第二水舱室、第一信舱室、第一电舱室以及第二电舱室;上舱体设有第二信舱室、第三电舱室和第四电舱室,上舱体连接有第一电舱风道和第二电舱风道,第一电舱风道与第二信舱室和第四电舱室连通,第二电舱风道与第三电舱室连通;第一水舱室和第二水舱室与水舱分别设有第一隔门和第二隔门,第一附属舱体设有第三隔门。本发明提供的附属建筑结构可供工作人员或车辆沿着水平方向进入到综合管廊内部,增加大型车辆和重型物资、人员逃生出入的便利性,且管线分布合理,便于布置和维修。

    空调系统
    10.
    发明公开
    空调系统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09539413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433856.2

    申请日:2018-11-28

    Inventor: 褚伟鹏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第一冷凝器,所述室内机包括具有室内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壳体和在所述壳体内沿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方向依次设置的能够冷却空气的蒸发器和能够加热冷却后的所述空气的第二冷凝器,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其中: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蒸发器由载有制冷剂的管路依次连接形成第一制冷剂循环回路;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蒸发器由载有所述制冷剂的管路依次连接形成第二制冷剂循环回路。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能够提高机组效率,降低机组能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