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86901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080060948.X
申请日:2020-11-17
IPC: F16D67/04 , F16D25/0638 , F16D55/40 , F16D65/18 , F16D121/04
Abstract: 沿着变速器壳体的内周面,沿旋转轴X方向排列配置有第一多板式制动装置和第二多板式制动装置。在第二多板式制动装置中,卡环形成于该卡环的第一多板式制动装置侧,被从变速器壳体的内周面向旋转轴X的径向内侧突出的支承部支承。第一多板式制动装置的活塞保持架具有抵接部,该抵接部向第二多板式制动装置侧突出,且从第二多板式制动装置的卡环的相反侧与支承部抵接。抵接部在以自动变速器向车辆的搭载状态为基准的铅垂线方向的下侧具有与铅垂线方向的上侧相比增加了径向厚度的壁厚部。
-
公开(公告)号:CN11887169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80028773.8
申请日:2023-03-22
Inventor: 远山寿志
IPC: F16H57/02 , F16H57/021 , F16H57/03
Abstract: 提供减少产生铸孔、且成品率提高的箱体。该箱体内置有驱动力传递装置,箱体具有设置了传递驱动力的轴所贯通的贯通孔的壁部,从轴的轴向观察,在壁部设有:包围贯通孔的圆环部、从该圆环部向径向外侧放射状地延伸的多个第一肋体、以及从一方侧向另一方侧横穿通过轴的轴中心的铅垂线的第二肋体,从轴向观察,在壁部设有于该壁部的下端面开口的凹部,凹部在沿着铅垂线的方向上凹进,从轴向观察,凹部的底面具有远离铅垂线的一方位于下端面侧的形状,壁部的设有凹部的区域与第二肋体的一端部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7940695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80061021.7
申请日:2022-06-22
Inventor: 远山寿志
IPC: F16H57/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铸件气孔的产生,提高成品率的壳体。壳体是内置有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壳体,并具有:圆环部,其形成供传递驱动力的轴插通的开口部;多个联结用凸台部,其设置在圆环部的周围,固定有联结部件;第一肋,其从轴的轴向观察形成在多个联结用凸台部中的一部分的联结用凸台部与圆环部之间;非联结用凸台部,其从轴的轴向观察设置在多个联结用凸台部中的未连接第一肋的其他的多个联结用凸台部之间,且未固定有联结部件;第二肋,其形成在该非联结用凸台部与圆环部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2434653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252651.6
申请日:2011-08-30
Applicant: 加特可株式会社
IPC: F16H57/04
Abstract: 一种自动变速器,可以同时实现自动变速器的单元要求的性能即轴支承强度性能、通气性能以及防止倾斜吸入空气性能。该自动变速器具备:变速箱(1)、带有第一轴心(C1)的变速器输入输出轴(4、5)、带有第二轴心(C2)的空转轴(6)、带有第三轴心(C3)的传动轴(7、7)、油盘(30)、内壁肋(32)、返回流路(33)。内壁肋(32)形成在变速箱(1)中的、沿差速器终端齿轮(24)的差速器齿轮内壁(46)上,在第1第一轴心(C1)与第三轴心(C3)之间的壁面区域,提高传动轴(7、7)的轴周围箱体强度。返回流路(33)在内壁肋(32)的上方位置开设有油流入口(51),使工作油(ATF)从油流入口(51)返回到油盘(30)。
-
公开(公告)号:CN114286901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080060948.X
申请日:2020-11-17
IPC: F16D67/04 , F16D25/0638 , F16D55/40 , F16D65/18 , F16D121/04
Abstract: 沿着变速器壳体的内周面,沿旋转轴X方向排列配置有第一多板式制动装置和第二多板式制动装置。在第二多板式制动装置中,卡环形成于该卡环的第一多板式制动装置侧,被从变速器壳体的内周面向旋转轴X的径向内侧突出的支承部支承。第一多板式制动装置的活塞保持架具有抵接部,该抵接部向第二多板式制动装置侧突出,且从第二多板式制动装置的卡环的相反侧与支承部抵接。抵接部在以自动变速器向车辆的搭载状态为基准的铅垂线方向的下侧具有与铅垂线方向的上侧相比增加了径向厚度的壁厚部。
-
公开(公告)号:CN102434653B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110252651.6
申请日:2011-08-30
IPC: F16H57/04
Abstract: 一种自动变速器,可以同时实现自动变速器的单元要求的性能即轴支承强度性能、通气性能以及防止倾斜吸入空气性能。该自动变速器具备:变速箱(1)、带有第一轴心(C1)的变速器输入输出轴(4、5)、带有第二轴心(C2)的空转轴(6)、带有第三轴心(C3)的传动轴(7、7)、油盘(30)、内壁肋(32)、返回流路(33)。内壁肋(32)形成在变速箱(1)中的、沿差速器终端齿轮(24)的差速器齿轮内壁(46)上,在第1第一轴心(C1)与第三轴心(C3)之间的壁面区域,提高传动轴(7、7)的轴周围箱体强度。返回流路(33)在内壁肋(32)的上方位置开设有油流入口(51),使工作油(ATF)从油流入口(51)返回到油盘(3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