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0194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094212.6
申请日:2023-08-2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2D6/00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车辆的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车辆的控制装置是构成为能够执行基于预定的第1增益输出操舵转矩的第1控制、和基于与第1增益不同的预定的第2增益输出操舵转矩的第2控制的控制装置,在第1控制的执行中,运算作为到第2控制的开始条件成立为止的预测时间的开始预测时间,并且在开始预测时间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在开始第2控制之前,执行使第1控制的输出操舵转矩接近0的缩退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583241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0790273.5
申请日:2022-07-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操舵引导转矩控制装置,其中,控制向方向盘施加操舵引导转矩的反力致动器的控制单元,基于由照相机传感器检测的车辆的前方的行驶路的弯道的曲率来运算用于使车辆沿弯道行驶的目标操舵角,基于在预读时间前运算出的目标操舵角与实际的操舵角的偏差来运算目标操舵引导转矩,以使得驾驶员进行偏离车道的操舵操作的可能性越高则目标操舵引导转矩越小的方式修正目标操舵引导转矩,以使得操舵引导转矩成为目标操舵引导转矩的方式控制反力致动器。
-
公开(公告)号:CN101969849B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080001157.6
申请日:2010-03-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滨口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5/0484 , A61B5/4812 , A61M21/02 , A61M2021/0027 , A61M2021/0083 , A61M2230/06 , A61M2230/10 , A61M2230/65
Abstract: 睡眠深度判定装置2是利用处于睡眠状态的对象者M能够感知到的最小的刺激强度、即感觉阈值对对象者M的睡眠深度进行判定的装置,该睡眠深度判定装置2具备:刺激赋予部5,其将具有第一刺激P1、和比第一刺激P1强的第二刺激P2赋予对象者M;感知检测部6,其检测对象者是否感知到第一刺激P1和第二刺激P2;和睡眠深度判定装置7,其在通过感知检测部6检测出对象者M没有感知到第一刺激P1且感知到了第二刺激P2的情况下,判定为对象者M的睡眠深度为与第一刺激强度T2a和第二刺激强度T2b之间的感觉阈值相对应的睡眠深度、即睡眠深度S2。由此,能够高精度地判定对象者M的睡眠深度为睡眠深度S2。
-
公开(公告)号:CN110562272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468186.6
申请日:2019-05-3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驾驶辅助装置,预测驾驶员对应于外部环境而进行的操作量亦即恰当操作量,并且设定包括恰当操作量的恰当操作量范围,在判定为与恰当操作量的预测时刻对应的驾驶员的操作量不包含在恰当操作量范围内的情况下,变更操作部的反作用力特性,以使相对于恰当操作量范围中的操作量的增加的反作用力增加量大于相对于从该判定时的操作量亦即判定时操作量达到恰当操作量范围为止的操作量的增加的反作用力增加量,或者变更操作部的反作用力特性,以使相对于恰当操作量范围中的操作量的减少的反作用力减少量大于相对于从判定时操作量达到恰当操作量范围为止的操作量的减少的反作用力减少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596303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080048295.X
申请日:2010-03-1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A61M2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21/00 , A61B5/00 , A61B5/0476 , A61B5/04845 , A61B5/18 , A61B5/4806 , A61B5/4809 , A61B5/4812 , A61B5/6814 , A61M2021/0027 , A61M2021/0083 , A61M2230/005 , A61M2230/10 , Y02T10/84
Abstract: 一种刺激效果预测装置、睡眠深度预测装置、刺激效果预测方法以及车辆控制装置,所述刺激效果预测装置具备:刺激产生装置(3),其对后座乘员给予刺激;脑波计测装置(2),其对后座乘员的脑波进行计测;存储器(4);ECU(5),其从在清醒时由刺激产生装置(3)给予了刺激时脑波计测装置(2)所计测出的脑波、和在睡眠时由刺激产生装置(3)给予了刺激时脑波计测装置(2)所计测出的脑波中,对相对于刺激而在清醒时以及睡眠时共通地呈现出的刺激效果的脑波指标进行特定,并且,ECU(5)利用如下的变换模型,而根据清醒时的刺激效果来预测睡眠时的刺激效果,并根据刺激效果和睡眠深度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来选择给予后座乘员的刺激,所述变换模型为,根据在清醒时和睡眠时给予了相同的刺激时呈现出的脑波指标而制作的、对清醒时的刺激效果和睡眠时的刺激效果进行变换的变换模型。
-
-
公开(公告)号:CN115610422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0825315.4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操舵引导转矩控制装置。控制向方向盘施加操舵引导转矩的反力致动器的控制单元,运算用于使车辆沿弯道行驶的目标操舵角,基于目标操舵角与实际的操舵角的偏差来运算目标操舵引导转矩,以使得表示实际的操舵角的大小与目标操舵角的大小之差超过基准值的次数和累计时间中的至少一方的指标值越大则目标操舵引导转矩的大小越小的方式,修正目标操舵引导转矩,以使得操舵引导转矩成为目标操舵引导转矩的方式控制反力致动器。
-
公开(公告)号:CN11885017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489414.9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2D6/00 , B62D15/02 , B62D113/00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驾驶辅助装置、车辆、车辆驾驶辅助方法及车辆驾驶辅助程序产品,车辆驾驶辅助装置具备处理器,该处理器控制对由车辆的驾驶员进行的操舵操作赋予的操舵反作用力。在驾驶员有使车辆在交叉路口左转或右转的意图的情况下,处理器取得该交叉路口的大小。处理器基于交叉路口的大小,将用于使车辆在该交叉路口左转或右转所需的车辆的舵角设定为导向舵角。处理器基于所设定的导向舵角与实际舵角之差来控制操舵反作用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596303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080048295.X
申请日:2010-03-1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A61M2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21/00 , A61B5/00 , A61B5/0476 , A61B5/04845 , A61B5/18 , A61B5/4806 , A61B5/4809 , A61B5/4812 , A61B5/6814 , A61M2021/0027 , A61M2021/0083 , A61M2230/005 , A61M2230/10 , Y02T10/84
Abstract: 一种刺激效果预测装置、睡眠深度预测装置、刺激效果预测方法以及车辆控制装置,所述刺激效果预测装置具备:刺激产生装置(3),其对后座乘员给予刺激;脑波计测装置(2),其对后座乘员的脑波进行计测;存储器(4);ECU(5),其从在清醒时由刺激产生装置(3)给予了刺激时脑波计测装置(2)所计测出的脑波、和在睡眠时由刺激产生装置(3)给予了刺激时脑波计测装置(2)所计测出的脑波中,对相对于刺激而在清醒时以及睡眠时共通地呈现出的刺激效果的脑波指标进行特定,并且,ECU(5)利用如下的变换模型,而根据清醒时的刺激效果来预测睡眠时的刺激效果,并根据刺激效果和睡眠深度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来选择给予后座乘员的刺激,所述变换模型为,根据在清醒时和睡眠时给予了相同的刺激时呈现出的脑波指标而制作的、对清醒时的刺激效果和睡眠时的刺激效果进行变换的变换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01969849A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1080001157.6
申请日:2010-03-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滨口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5/0484 , A61B5/4812 , A61M21/02 , A61M2021/0027 , A61M2021/0083 , A61M2230/06 , A61M2230/10 , A61M2230/65
Abstract: 睡眠深度判定装置2是利用处于睡眠状态的对象者M能够感知到的最小的刺激强度、即感觉阈值对对象者M的睡眠深度进行判定的装置,该睡眠深度判定装置2具备:刺激赋予部5,其将具有第一刺激P1、和比第一刺激P1强的第二刺激P2赋予对象者M;感知检测部6,其检测对象者是否感知到第一刺激P1和第二刺激P2;和睡眠深度判定装置7,其在通过感知检测部6检测出对象者M没有感知到第一刺激P1且感知到了第二刺激P2的情况下,判定为对象者M的睡眠深度为与第一刺激强度T2a和第二刺激强度T2b之间的感觉阈值相对应的睡眠深度、即睡眠深度S2。由此,能够高精度地判定对象者M的睡眠深度为睡眠深度S2。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