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9224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699896.0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过街预警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行人过街预警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识别信号机的车道级信号灯通行信息,采集过街目标的雷达定位数据和图像定位数据;采用RTK高精度定位分别与雷达定位数据和图像定位数据进行联合标定,将雷达定位数据和图像定位数据映射定位至大地坐标系中;进行参数化配置修正,将雷达定位数据和图像定位数据进行精准定位匹配、类型匹配融合,基于融合目标状态信息连续跟踪过街目标;对过街目标和车辆按照预警策略进行分级预警,系统包括工控机、雷达、高分辨相机、RTK、信号机、RSU、OBU和行人过街预警数字演化设备。本发明能够对实际的过街情况进行精准、及时地预警提示,提高过街和行车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12688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01249.9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路侧设备的自动化车路协同部署方法及其系统,获取路口数据,生成道路的结构化数据;录入车路协同路侧设备的性能参数;设定影响传感器感知精度的阈值及权重;配置特殊服务能力:根据路口规划的特殊服务能力,设置的限定条件;构建感知能力评分模型:根据天气情况、结构化道路场景、目标姿态、RTK定位精度、预安装位置维度构建感知能力评分模型,对满足S3和S4要求的车路协同路侧设备和路口的部署方案作为可选部署分案,将可选部署方案代入到感知能力评分模型中进行评分;将评分最高的可选部署方案最为最佳部署方案输出。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自动部署资源浪费且检测效果不达预期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3390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110349255.9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7 , G06N3/0499 , G06N3/0442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智能驾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改进深度学习的自动驾驶换道轨迹规划方法,包括:S1、构建数学模型:根据针对的问题和已有的数据训练若干个LSTM神经网络,将这些神经网络以替换的方式对经典的BP神经网络中的激活函数进行替换,包括前向传播过程和反向传播过程;S2、规划最优轨迹:利用多项式曲线来模拟车辆换道过程中的行驶轨迹,得到最优轨迹曲线;S3、执行避障算法:在经典Gipps模型的基础上加入车身长度进行改进,作为最优轨迹曲线的约束条件,求解得到最小安全距离和最大安全速度。本发明能够确保换道车辆能够对突发情况做出反应,保障了车辆换道过程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安全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80224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43895.0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动驾驶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自动驾驶车辆换道决策系统及方法,包括处理器模块,以及分别与处理器模块连接的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和换道策略模块,利用对采集到的目标车辆的数据信息,以及采集目标车辆附近的干扰车辆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当前目标车辆的安全自动换道策略,实现快速安全地完成车道变更。本发明具有提高自动驾驶车辆自动换道策略的准确性,保证车辆在换道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道路拥挤情况和碰撞事故的发生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083109B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910416690.1
申请日:2019-05-20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人车远程控制系统及其方法,该控制系统包括在模拟车辆本体内设置有用于驾驶者实时查看行驶道路状况的车辆显示屏,车辆控制端包括行驶车辆本体,在行驶车辆本体内设置有摄像头支撑架,在支撑架上安置有用于实时拍摄行驶道路状况的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构成双目摄像头,模拟车辆控制器采集驾驶者驾驶模拟车辆本体的驾驶参数,行驶车辆本体根据接收到的驾驶参数行驶。本发明能够实现远程操控车辆,降低等待,增强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0083109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416690.1
申请日:2019-05-20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人车远程控制系统及其方法,该控制系统包括在模拟车辆本体内设置有用于驾驶者实时查看行驶道路状况的车辆显示屏,车辆控制端包括行驶车辆本体,在行驶车辆本体内设置有摄像头支撑架,在支撑架上安置有用于实时拍摄行驶道路状况的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构成双目摄像头,模拟车辆控制器采集驾驶者驾驶模拟车辆本体的驾驶参数,行驶车辆本体根据接收到的驾驶参数行驶。本发明能够实现远程操控车辆,降低等待,增强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8505816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0632935.5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驾驶与车路协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视觉标定及参数修正方法与系统,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摄像头的初始标定图像A和实时检测图像B;并保留初始标定图像A与UTM坐标系对应的单应性矩阵HAC;步骤2,采用SuperPoint网络提取图像A和图像B的特征点及描述符;步骤3,根据图像A和图像B的特征点,求解得到单应性矩阵HAB;步骤4,结合HAC和HAB,求解得到图像B与UTM坐标系对应的单应性矩阵HBC;步骤5,使用HBC替换HAC,完成对摄像头的图像标定修正。本发明能够实现摄像头的自动化标定与修正,且修正精准度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62920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699925.3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8G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驾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车辆协作汇入通行优化模型及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判断当前汇入场景的二阶段通信能力,并确定汇入场景中具有协同行驶能力的车辆;步骤2,当最大等待时间未超过时间阈值时,则引导汇入车辆等待或通行;当最大等待时间超过时间阈值时,则引导主干路车辆进行同向车道变道;步骤3,当车流量未超过拥堵阈值时,则进行主干路车辆中处于最内侧车道的车辆与汇入车辆的协作汇入引导;当车流量超过拥堵阈值时,则进行主干路车辆中同向车道的变道引导。本发明能够充分利用V2X二阶段通信功能,引导完成匝道车辆的高效、安全汇入,有助于缓解匝道拥堵问题、提高汇入效率、降低汇入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8609356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81934.X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 重庆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车辆的交通控制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时监控预测特定突发聚集事件诱发交通拥堵的方法,包括:获取历史交通数据、特定事件发生时的数据以及实时监控数据;以公开道路为基础,使用无人机航拍影像对高分辨率地图数据进行采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对采集到的地图数据进行处理,包括道路网络、地形、建筑物等信息的提取和建模,利用虚拟环境构建抽象化和参数化的真实场景;将实时监控数据输入训练好的深度学习模型,实时更新预测结果,并提供实时的交通拥堵预测信息;将实时的交通拥堵预测发送至管理端进行显示。本发明通过数据实时捕获,确保系统对事件的感知具有及时性和全面性;交通拥堵的预测的结果更准确并符合实际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843366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39580.5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 重庆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路协同v2x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v2x信息质量在线监测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1,获取v2x信息类型;步骤2,根据信息类型获取对应的真值内容;步骤3,按照设定的信息参数对v2x信息进行实时监测,获得监测结果;所述信息参数包括消息格式、消息内容和消息频率;所述监测结果还包括比对结果,所述比对结果为信息类型与真值内容的比对结果;步骤4,根据监测结果获取当期v2x信息质量结果并输出;根据质量结果输出决策意见。本发明通过实时监测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提高v2x信息质量,减少因数据错误或延迟而导致的故障和问题,从而提高v2x数据使用体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