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5204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535155.0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反应堆堆芯参数的设计方法、设备、介质及核能动力系统。该反应堆堆芯参数的设计方法包括:获取沸腾临界时目标条件下的热工水力参数;根据热工水力参数,通过目标关系式确定目标热流密度;基于目标条件下的目标热流密度,确定沸腾临界的目标影响因子;获取流动失稳时静止条件下的第一出口含汽率和瞬变外力场条件下的第二出口含汽率;根据第一出口含汽率和所述第二出口含汽率,确定流动失稳修正系数;根据沸腾临界的目标影响因子和流动失稳修正系数,确定反应堆的堆芯设计准则;基于反应堆的堆芯设计准则,设计反应堆堆芯的参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设计反应堆堆芯的参数,能够提高核反应堆在瞬变外力场环境中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777532B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611052744.3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应堆热工水力系统模拟试验的工程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试验失真度分析:通过试验失真度分析获得试验装置的失真和试验条件的偏差;2)模拟失真度分析:基于试验失真度分析结果,计算模拟准则数,获得模拟失真度;3)工程应用分析:基于试验失真度和模拟失真度分析结果,修正试验装置与原型的理想对应关系,获得考虑失真度的试验结果的工程应用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套修正了失真度影响的反应堆系统模拟试验的工程应用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系统试验模拟准则,全面评估试验模拟失真度,对试验装置与原型参数的理想对应关系进行修正,使试验结果能够更加准确地应用于工程原型。
-
公开(公告)号:CN106782697B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11051659.5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管程侧和壳程侧,所述管程侧包括进口管、进口腔室、传热管束、出口腔室和出口管,所述热流体从进口管进入进口腔室,依次通过传热管束、出口腔室和出口管;所述壳程侧包括进口通道、内壳、外壳和出口腔室,所述冷流体依次通过进口通道、内壳和外壳限定的空间和出口腔室,进口腔室、传热管束、出口腔室设置在内壳和外壳限定的空间内,所述内壳和外壳是弧状布置,所述的传热管束呈弧形布置,所述传热管束的弧形和内壳、外壳的弧形具有相同的圆心。本发明换热器的换热管束为弧形结构,而且与内壳和外壳具有相同的弧形结构,可以在内壳和外壳的空间内自由地热胀冷缩,因此换热管束适用的温度范围和流体范围更广泛,大大拓展了换热器的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7134301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326539.X
申请日:2017-05-1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7/0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反转倒流流量的测量方法及其系统,解决了因蒸汽发生器结构复杂及安装空间不足造成仅仅只能判断管内是否发生倒流,而无法获得其流量信息的问题。本发明包括(1)测量蒸汽发生器一次侧入口的压力P、流量Win和流体温度Tin,测量蒸汽发生器一次侧进口腔室内的温度Tav,i,测量蒸汽发生器一次侧出口腔室内的温度Tav,o;(2)通过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表,分别查出Tin、Tav,i、Tav,o在压力P条件下对应的焓值hin、hF、hR;(3)根据公式计算出倒流流量WR。本发明具有获得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倒流流量,降低了测量的技术难度和成本,提高了流量测量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531247B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611204896.0
申请日:2016-12-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喷淋式冷凝装置及构成的反应堆模拟试验装置二回路系统,解决了由于汽轮机的造价高昂,导致在反应堆模拟试验中如果采用汽轮机作为耗汽装置则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发明的喷淋式冷凝装置包括具有进口接管和出口接管的压力容器,设置在压力容器顶部的喷淋接管,设置在压力容器内部且与喷淋接管连通的喷头;所述出口接管位于压力容器的底部,所述进口接管位于压力容器的上部。本发明具有有效对反应堆二回路汽轮机抽汽作用模拟,降低模拟成本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124076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524410.5
申请日:2016-07-0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K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K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倒流监测装置,包括至少2个安装在同一个传热管上的倒流监测装置,倒流监测装置包括安装在壳体外壁上的管座,管座的外壁套设有螺母,且管座远离壳体的一端延伸到螺母内,管座远离壳体的一端与螺母之间设置有密封件,还包括测温套管,测温套管依次穿过螺母、密封件、管座后延伸到壳体内,测温套管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测温套管和温度传感器都延伸到传热管内部,温度传感器与传热管内壁之间存在间隙。
-
公开(公告)号:CN105788680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92299.4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7/001
Abstract: 反应堆堆芯发热模拟元件,包括元件包壳,位于元件包壳内的电阻芯和测温装置,所述电阻芯为等截面电阻线圈或变截面电阻棒,所述等截面电阻线圈的线圈螺距H符合①式,所述变截面电阻棒的截面积A符合②式;?????①?????②。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反应堆堆芯发热模拟元件,能够有效地模拟堆芯热功率及其空间分布,同时监测电热元件的温度,利用本发明开展验证试验,能够更加全面和准确地获取堆芯热工水力特性,进一步提高了专设安全系统运行特性验证试验的准确度,为新型核反应堆研发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8447569B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0195945.1
申请日:2018-03-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02 , G21C13/0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缓解U型管倒流的蒸汽发生器一次侧结构,包括若干并联设置的U型管,所述U型管包括进口直管段、弯曲段和出口直管段,所述弯曲段的进口端、出口端分别与进口直管段的出口端、出口直管段的进口端连接,所述进口直管段的出口端与弯曲段的进口端通过进口中间联箱连接,所述出口直管段的进口端与弯曲段的出口端通过出口中间联箱连接。本发明通过利用进口中间联箱、出口中间联箱的联通作用,可有效消除U型管直管段的局部倒流现象并缓解U型管弯曲段倒流,解决倒流引起的流动阻力增大及自然循环驱动力较小的问题,显著提高蒸汽发生器在自然循环工况下的使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565034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257957.2
申请日:2018-03-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非能动运行条件下U型管倒流热工环境模拟系统及模拟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系统试验装置中采用的饱和式蒸汽发生器结构复杂,不利于布置测量设备,无法开展针对蒸汽发生器倒流的规律性试验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具有进口腔室和出口腔室的一次侧,具有并联U型传热管组的二次侧,与一次侧形成闭合循环回路的一次侧管路,设置在一次侧管路上设置有一次侧流量调节阀和一次侧加热装置;还包括用于测量的一次侧进口温度测量组件,二次侧水温测量组件,U型管进口压力测量组件,U型管出口压力测量组件,超声波流量计。本发明具有可实现非能动运行条件下的并联U型管倒流环境模拟、一二次侧热工参数的实时调节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447569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195945.1
申请日:2018-03-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02 , G21C13/0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 G21C13/032 , G21C1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缓解U型管倒流的蒸汽发生器一次侧结构,包括若干并联设置有U型管,所述U型管包括进口直管段、弯曲段和出口直管段,所述弯曲段的进口端、出口端分别与进口直管段的出口端、出口直管段的进口端连接,所述进口直管段的出口端与弯曲段的进口端通过进口中间联箱连接,所述出口直管段的进口端与弯曲段的出口端通过出口中间联箱连接。本发明通过利用进口中间联箱、出口中间联箱的联通作用,可有效消除U型管直管段的局部倒流现象并缓解U型管弯曲段倒流,解决倒流引起的流动阻力增大及自然循环驱动力较小的问题,显著提高蒸汽发生器在自然循环工况下的使用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