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

    公开(公告)号:CN113266106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814794.5

    申请日:2021-07-19

    Abstract: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包括相互套接的上混凝土柱和下混凝土柱,还包括上柱套筒、下柱套筒以及第三套筒。该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通过上混凝土柱和上柱套筒,以及下混凝土柱与下柱套筒之间在外模内高速离心成型,并从上下两端套接进第三套筒中,同时形成管状封闭空间,第三套筒在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现场施工时从压浆通道注入UHPC灌浆料,以形成的管状灌浆层,从而将上混凝土柱和下混凝土柱连接成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支承柱。实现现场施工无焊、无栓,避免了焊接残余应力和螺栓施拧不到位而存在松动的风险,施工质量得到有力保证并达到强节点弱构件的目的。

    一种无砟轨道板Z形扣压稳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267434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217019.6

    申请日:2018-10-1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砟轨道板Z形扣压稳定装置,无砟轨道板设置在无砟轨道的底座板上,扣压稳定装置包括扣压在无砟轨道板上边缘的扣压板、安装在底座板上的安装板以及连接板,扣压板和安装板设置在连接板的两端、且位于连接板的两侧,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本发明的无砟轨道板Z形扣压稳定装置的主要部件Z形钢架可由工厂预制批量生产,通过加劲肋提升了Z形钢架整体的刚度,该装置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安装时仅在底座板上钻设两个固定孔,对轨道板无损伤破坏,便于在高速铁路“天窗期”完成无砟轨道结构的快速化稳定加固,便于推广应用。

    铁路斜拉桥试验模型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374597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753927.2

    申请日:2014-12-1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铁路斜拉桥试验模型,包括铁路斜拉桥体、桥体刚性连接件、铺设于铁路斜拉桥体上用于试验车运行的钢轨。铁路斜拉桥体采用分段制作,通过桥体刚性连接件拼装组合而成;铁路斜拉桥体上装有用于模拟斜拉桥静力和动力荷载的试验加载装置以及用于采集试验数据的数据采集装置。本发明铁路斜拉桥的试验模型,通过试验加载装置在斜拉桥上模拟静力加载和动力加载,并通过数据采集装置对静力和动力试验荷载作用下的桥梁试验数据进行及时采集;本发明能够模拟不同荷载工况下斜拉桥的结构响应,为桥梁结构设计提供试验参考数据,从而确保斜拉桥长期、有效的运营。

    一种基于多级节流孔板耗能的桥墩防撞设施

    公开(公告)号:CN113430996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110850707.1

    申请日:2021-07-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桥墩防撞设施,包括多个形状相同或者不同的防撞单元段,每个防撞单元段包括防撞自浮箱体段和耗能箱体段;其中,防撞自浮箱体段的壳体由刚性材料构成,耗能箱体段包括至少一个节流单元,每个节流单元内形成有由上下排布的至少两层水流腔所形成的S形耗能通道,每层水流腔通过设置于水流方向末端的第一节流孔与下一层水流腔连通,每层水流腔还通过多个垂直节流孔板分割成多个腔室,耗能箱体段外壳的顶壁上开设有与最上层的水流腔连通的出水口,外壳的底壁上设有与最下层的水流腔连通的进水口。本发明在船型尺度、碰撞严重等级变化大时,能够实现多级耗能,从而实现在遇到中小船撞事故不损伤,在重大事故可维修的优点。

    一种桥梁墩柱及其墩柱接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030723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10756339.X

    申请日:2020-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墩柱及其墩柱接头结构,墩柱接头结构包括下预制墩柱和上预制墩柱,所述上预制墩柱的筒壁内还设有自对应的上对接面起沿纵向延伸的环形凹槽,所述上墩柱钢筋包括延伸在所述环形凹槽内的上对接钢筋,所述下墩柱钢筋包括延伸在所述环形凹槽内的下对接钢筋;所述圆形墩柱接头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凹槽的顶部,且与所述环形凹槽连通的出浆管道,以及设置在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部、且与所述环形凹槽连通的压浆管道;超高性能混凝土填充在所述环形凹槽内形成座浆层。解决了桥梁圆形墩不易对接,抗震性能不佳和抗剪性能不强的技术问题。

    地震作用下桥梁-轨道系统碰撞效应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55376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510020553.8

    申请日:2015-01-1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震作用下桥梁-轨道系统碰撞效应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非线性杆单元或弹簧单元模拟桥梁与轨道间的非线性约束;(2)采用质量单元模拟桥梁二期恒载;(3)采用弹簧和阻尼器并联后再串联空隙来模拟桥梁间的碰撞行为;(4)桥梁范围外各建立一定长度的钢轨;(5)采用非线性弹簧模拟滑动支座;(6)采用非线性纤维梁单元模拟桥墩;(7)通过在等效刚度弹簧模拟桩-土共同作用;(8)通过在墩底建立大质量单元并施加加速度时程来进行一致或非一致激励。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考虑了轨道结构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不仅可进行桥梁-轨道系统地震响应分析,还可研究梁体间的碰撞效应,其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