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薄膜的制造装置和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39076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511076.5

    申请日:2022-0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膜制造装置,其能够通过抑制成形单元内的整体的气流的产生来抑制树脂薄膜产生厚度不均。树脂薄膜的制造装置(1)具备使树脂成形为薄膜状的成形单元(20),成形单元(20)包括:模具(30),其具有将熔融树脂(101)呈薄膜状挤出的排出口(31);铸轧辊(42),其配置于模具(30)的下方,用于将从排出口(31)排出的熔融树脂(101)冷却并固化;冷却辊(43、44)和剥离辊(45),其配置于比铸轧辊(42)靠下游侧的位置,与由铸轧辊(42)冷却后的树脂薄膜(102)接触;罩(50)和防风板(60),其配置于比铸轧辊(42)靠上游侧的位置;以及防风板(70),其配置于剥离辊(45)的下方。

    拉伸薄膜的制造方法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331805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010234916.9

    申请日:2015-0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伸薄膜的制造方法,该拉伸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复合薄膜形成工序,在该复合薄膜形成工序中,通过在自成形用模(220)熔融共挤出第1热塑性树脂和与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不同的第2热塑性树脂之后对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和所述第2热塑性树脂进行冷却使其固化,从而形成包括由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构成的中央部、沿宽度方向形成于所述中央部的两端且由所述第2热塑性树脂构成的两端部的复合薄膜(100);以及拉伸工序,在该拉伸工序中,将所述复合薄膜(100)至少沿长度方向加热拉伸从而形成拉伸薄膜,该拉伸薄膜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及所述第2热塑性树脂,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差在10℃以下的热塑性树脂。

    拉伸薄膜的制造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331805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234916.9

    申请日:2015-0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伸薄膜的制造方法,该拉伸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复合薄膜形成工序,在该复合薄膜形成工序中,通过在自成形用模(220)熔融共挤出第1热塑性树脂和与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不同的第2热塑性树脂之后对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和所述第2热塑性树脂进行冷却使其固化,从而形成包括由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构成的中央部、沿宽度方向形成于所述中央部的两端且由所述第2热塑性树脂构成的两端部的复合薄膜(100);以及拉伸工序,在该拉伸工序中,将所述复合薄膜(100)至少沿长度方向加热拉伸从而形成拉伸薄膜,该拉伸薄膜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及所述第2热塑性树脂,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差在10℃以下的热塑性树脂。

    拉伸薄膜的制造方法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916656B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580004846.5

    申请日:2015-0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伸薄膜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拉伸前薄膜形成工序,在该拉伸前薄膜形成工序中,在将热塑性树脂从成形用模(220)熔融挤出后,对该热塑性树脂进行冷却使其固化,从而形成拉伸前薄膜(100);平滑化工序,在该平滑化工序中,使规定所述拉伸前薄膜(100)的厚度的两侧面平滑化;以及拉伸工序,在该拉伸工序中,将所述两侧面被平滑化的所述拉伸前薄膜(100)至少沿长度方向加热拉伸从而形成拉伸薄膜。

    树脂薄膜的制造装置和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39076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210511076.5

    申请日:2022-0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膜制造装置,其能够通过抑制成形单元内的整体的气流的产生来抑制树脂薄膜产生厚度不均。树脂薄膜的制造装置(1)具备使树脂成形为薄膜状的成形单元(20),成形单元(20)包括:模具(30),其具有将熔融树脂(101)呈薄膜状挤出的排出口(31);铸轧辊(42),其配置于模具(30)的下方,用于将从排出口(31)排出的熔融树脂(101)冷却并固化;冷却辊(43、44)和剥离辊(45),其配置于比铸轧辊(42)靠下游侧的位置,与由铸轧辊(42)冷却后的树脂薄膜(102)接触;罩(50)和防风板(60),其配置于比铸轧辊(42)靠上游侧的位置;以及防风板(70),其配置于剥离辊(45)的下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