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9959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10795.2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3/00 , G06N3/04 , G06N3/08 , G06F111/04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动结合部虚拟材料层参数识别方法,包括:步骤1:构建机床滑动结合部的三维几何模型;步骤2:基于步骤1建立的三维几何模型构建滑动结合部的有限元模型;步骤3:通过有限元模型与参数化分析工具获得模态分析数据,并构建数据集;步骤4:构建中间参数预测模型,并采用步骤3获取的数据集对中间参数预测模型进行训练;步骤5:获取机床模态数据;步骤6:构建虚拟材料层参数识别模型,将步骤5获取的机床模态数据输入虚拟材料层参数识别模型,获取虚拟材料层参数识别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高效、精准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240443B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申请号:CN201510741659.7
申请日:2015-11-04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挤压工作模式的半主动车削颤振磁流变减振装置,由固定磁极组件和振动磁极组件组成,固定磁极组件中的端盖与箱体之间固定连接,两个固定磁极板分别与端盖和箱体内侧的圆柱孔过盈配合连接,振动磁极组件中的芯轴与自制车刀经莫氏圆锥配合连接,端盖和箱体间的空间内注入磁流变液,两圆盘状铁芯置于端盖和箱体间的空间内,并与芯轴过盈配合连接,圆盘状铁芯外圆的骨架上缠绕有励磁线圈。利用磁流变液在外加磁场下响应快、液固转化时能够提供不同阻尼力的特性,实现对车床刀架系统动力参数(阻尼、刚度等)的在线连续实时调控,该减振装置安装在车床溜板箱上,调整方便,能够有效的抑制外圆车削中的颤振。
-
公开(公告)号:CN102275611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110112169.2
申请日:2011-04-29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B62D6/00 , B60R16/023 , B62D101/00 , B62D113/00 , B62D119/00
Abstract: 一种分布式汽车线控转向系统,设置于方向盘与连接于车轮上的方向机之间,其包括FlexRay总线、若干FlexRay节点、转角转矩传感器、路感电机、位移传感器和转向电机,所述转角转矩传感器和路感电机同时与所述方向盘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和转向电机同时与所述方向机连接,所述转角转矩传感器、路感电机、位移传感器和转向电机分别与若干FlexRay节点中不同的一FlexRay节点连接,所述若干FlexRay节点中的所有FlexRay节点与所述FlexRay总线连接。本发明采用分布式的冗余结构并使用FlexRay通信协议,有利于汽车线束减少,具有良好的可扩容性、开放性、实时性和高可靠性,并且调试方便,有利于保障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599587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489784.2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山西潞安太行润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理工大学
Inventor: 张春风 , 张晓军 , 王李杨 , 王杰 , 张伟 , 常晓峰 , 田晔 , 贾晋虹 , 闫强 , 吴天杰 , 杨泽青 , 李凤 , 曹凤 , 赵润红 , 成凌翔 , 李联 , 李培玉 , 王伟林 , 张玮 , 曾祥琼
IPC: C10M169/04 , C10N30/12 , C10N30/10 , C10N30/08 , C10N3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煤制基础油的汽轮机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精细化工技术领域,组合物由以下成分按重量百分比配比构成:70‑98%的煤制基础油、1‑18%的酯类油、0.2‑8%的抗氧剂、0.005‑0.5%的抗氧化抗腐蚀多功能添加剂、0.005‑2%的防锈剂、0.001‑0.5%的金属钝化剂、0.001‑0.5%的破乳剂,本发明通过试验结果可以表明,相比于矿物油,煤制基础油调合的汽轮机油具有更加优异的抗氧化、抗腐蚀、空气释放、油水分离以及高低温性能,相比于市售复合剂,本发明的汽轮机油组合物调合的基于煤制基础油的汽油机油具有更优异的抗氧化性能、抗腐蚀性能以及油水分离性能,本发明通过引入烷基磷酸酯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形成物理阻隔、化学吸附和化学反应的复合保护膜,提高了油品的防护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353429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110240959.9
申请日:2011-08-22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G01F2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精度谐振式水位传感器性能检测仪及测试方法,采用气室压力变化来模拟实际水位变化,采集气室中谐振式水位传感器值送入控制器中处理达得到传感器性能曲线,气室中气量的改变等同于水箱中水位的变化。彻底消除了传统测试系统的低稳定性、低精度、高误差的缺点。首先,利用一种新型的高精度频率测量法,使系统频率测量误差不超过±5HZ,这与传统的测试系统动辄几十赫兹甚至几百赫兹的误差相比,系统精度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其次,系统对被采样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处理,极大优化了系统输出曲线,使得传感器性能测试曲线更接近与真实的曲线;最后,采用了高集成度处理器芯片,系统可靠性也明显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091300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111339195.9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30/17 , G06T17/20 , G06F111/04 , G06F111/10 , G06F119/14 , G06N3/048 , G06N3/08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滚珠丝杠进给系统滚动结合部动态特性参数识别方法,包括:以滚珠丝杠进给系统为分析对象,建立其孪生机械模型;选用一系列弹性关节等效滚动结合部,建立可以同时考虑多个滚动结合部及其各个方向刚度、阻尼的滚珠丝杠进给系统孪生有限元模型;以待识别的动态特性参数作为输入、以系统前六阶固有频率作为输出,设计深度神经网络(DNN)模型,并加以训练,优选最佳网络层数,确定孪生数据模型并最终完成滚珠丝杠进给系统动力学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结合模态测试数据构建优化识别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从而识别各刚度、阻尼参数。根据本发明,提高了滚珠丝杠进给系统动力学建模精度、高效准确地识别各滚动结合部动态特性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08572072B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810313314.5
申请日:2018-04-09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G01M13/027 ,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频响函数法的滚珠丝杠进给系统动态参数辨识方法,该方法通过子结构划分,先将进给系统划分为轴向子结构、扭转子结构和工作台子结构,先求取各子结频响函数,再耦合各子结构的频响函数组成进给系统的数学模型。将模型中的刚度、阻尼作为优化变量,将模型计算的理论值与实验测试的实验值的误差最小作为目标函数,通过差分进化算法分两步优化目标函数分别辨识出刚度与阻尼。通过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辨识结合部动态参数,该模型可以很好的反映进给系统的动态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275611B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110112169.2
申请日:2011-04-29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B62D6/00 , B60R16/023 , B62D101/00 , B62D113/00 , B62D119/00
Abstract: 一种分布式汽车线控转向系统,设置于方向盘与连接于车轮上的方向机之间,其包括FlexRay总线、若干FlexRay节点、转角转矩传感器、路感电机、位移传感器和转向电机,所述转角转矩传感器和路感电机同时与所述方向盘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和转向电机同时与所述方向机连接,所述转角转矩传感器、路感电机、位移传感器和转向电机分别与若干FlexRay节点中不同的一FlexRay节点连接,所述若干FlexRay节点中的所有FlexRay节点与所述FlexRay总线连接。本发明采用分布式的冗余结构并使用FlexRay通信协议,有利于汽车线束减少,具有良好的可扩容性、开放性、实时性和高可靠性,并且调试方便,有利于保障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2111091A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1110042846.8
申请日:2011-02-23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树及控制方法,采用双轴跟踪来实现太阳的全方位跟踪,调整电机转动带动连杆上下移动,数块平行等距的电池片固定在两侧的固定槽和连杆上,连杆上下移动可带动电池片上下转动,检测器安装在太阳能电池片上,检测器信号送入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处理信号后输出驱动转动电机和调整电机。可极大地扩大太阳能电池板的接收太阳能,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促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4511528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087345.X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G06T7/00 , G06K9/62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云边端协同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在线检测方法及系统,其中工件表面粗糙度在线检测方法包括:智能粗糙度检测装置采集工件表面图像,并分别上传至云平台和智能终端;云平台构建粗糙度等级识别模型,并根据智能粗糙度检测装置采集的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获得最优的粗糙度等级识别模型;智能终端利用云平台获取的最优粗糙度等级识别模型进行粗糙度等级识别,并将识别结果发送至智能粗糙度检测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检测速度快、精度高、可信度高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