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511483B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510875617.2
申请日:2015-12-02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鸟巢式星座及其设计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星座设计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颗卫星在空间中的分布式设计方法,在不影响星座性能的前提下,解决传统walker、δ星座设计采用相似轨道、生存能力弱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将卫星设计分布在轨道参数近似的几个虚拟轨道面内,近似同轨道面的几颗卫星以松散形式近似均匀分布,通过卫星间的多重协同覆盖完成特定任务。本发明使用复杂星座构型完成协同覆盖任务,在不影响星座性能的同时可提高星座运行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38871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311545527.8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联合IPP和分辨率分析的天基ISAR最优成像时间段预测方法,包括建立卫星轨道仿真模型,计算目标星相对于雷达探测星的相对速度和位置;建立仿真卫星三维散射点模型;划分成像区间并获得所有区间的方位向分辨率变化曲线和投影面积曲线;根据方位向分辨率变化曲线和投影面积曲线得到最优成像区间,获得天基ISAR最优成像时间段预测结果;利用归一化分辨率衡量最优成像区间的成像质量,输出最优成像区间及对应的归一化成像分辨率。本发明可以在雷达开机之前预测出成像平面较好及分辨率较高的时间段,避免长时间开机导致平台能源消耗,同时保证了雷达在开机时间段内得到易于后续目标识别和部件分割的ISAR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05512374B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510859259.6
申请日:2015-11-30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轨道面内自然伴飞条件下的卫星观测轨道设计方法,其包括:设计观测星的初始轨道,使其与目标星满足自然伴飞条件;初始时刻,设定目标星相对于观测星的视线方向为观测方向,观测星的姿态在绕飞过程中保持空间惯性定向;选择观测相机的视场角;确定观测方向与目标星连线夹角的长周期发散模型;根据长周期发散模型,调整所述观测星的姿态。本发明的卫星观测轨道设计方法可降低对观测星在空间绕飞轨道姿轨耦合的机动要求,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简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827952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249798.7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仿射等效的空间飞行器主体3D特征顶点标注方法,包括:步骤1,构建标注坐标系O‑XYZ;步骤2,初始化3D标注体;并确定在标注坐标系O‑XYZ下3D标注体的各特征顶点pi的初始相对坐标pi;步骤3,基于仿射变换,调整3D标注体的位置与形状;步骤4,计算得到完成调整后的3D标注体的各特征顶点在图像坐标系中的坐标#imgabs0#步骤5,根据计算得到的#imgabs1#计算得到3D标注体的各特征顶点的灰度值Gi;步骤6,重复步骤3~5,直到3D标注体拟合目标飞行器主体,得到最终的标注结果#imgabs2#本发明基于仿射约束能够高精度地标注不可见点位置,并且能够从2D图像上反演特征顶点的相对深度信息,为远距离目标精确识别、姿态估计等需求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34305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06811.3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6V20/13 , G06V10/22 , G06V10/40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胶囊网络的空间目标识别算法,涉及空间目标识别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基于迪利克雷过程混合模型的胶囊网络,本发明以神经网络的胶囊网络为基础,加入迪利克雷过程混合模型,对胶囊网络进行改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对空间目标的识别,可提高模型对目标观察视角的泛化能力、抗攻击特性,有效提升了空间目标识别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557090B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610980662.9
申请日:2016-11-08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5D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力线圈结合动量轮的航天器姿态联合控制方法,其包括:获取航天器的姿态信息,同时获取航天器所处轨道环境的磁场信息;求解期望的姿态控制力矩;求解磁力线圈的期望输出;求解磁力线圈的实际输出;求解动量轮的期望输出;求解动量轮的实际输出;根据磁力线圈的实际输出和动量轮的实际输出进行姿态控制。本发明的磁力线圈结合动量轮的航天器姿态联合控制方法,控制方式简单,对航天器的导航系统、控制系统等无额外需求,可综合利用星上资源,节约工质,具有算法先进、控制精度高、姿态收敛速度快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590381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311583136.5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目标雷达/可见光联合感知信息处理的方法,当目标处于距离为100km~20km的远距阶段时,对目标进行雷达、可见光联合定位;当目标处于距离为20km以内的近距阶段时,分别对目标进行雷达成像和可见光相机成像;在雷达成像和可见光相机成像的基础上,同步执行4种识别和测量模式,其中模式1为雷达识别和测量,模式2为雷达融合识别和雷达测量,模式3为雷达单源识别和雷达、可见光融合测量,模式4为雷达、可见光融合识别和测量;将4种模式的测量结果进行决策级融合,最终输出当前时刻目标的姿态测量结果。本发明通过联合雷达和可见光传感器,实现了全天时全天候的目标感知,大大提高了应用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008624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542676.2
申请日:2023-05-15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在轨区域巡游的轨道设计方法,在轨区域巡游轨道分四段,即低轨巡逻段、初次变轨段、高轨巡逻段和二次变轨段;所述在轨区域巡游的轨道设计方法包括:通过优化算法分配各段运行时间;设计时间分配方案下的高轨巡逻段和低轨巡逻段;以燃料消耗量为优化目标,用总速度增量表示燃料消耗量,优化算法根据不同时间分配方案下的总速度增量进行不断优化,最终给出局部最优或全局最优的时间分配方案。本发采用lambert双脉冲控制算法对变轨轨道进行设计,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轨道,求解最优化在轨区域巡游轨道,具有消耗燃料更少,服务范围更广,鲁棒性更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53904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338205.X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空间碎片灵巧信标的智能贴片卫星,贴片卫星上安装有附着载荷,可对空间碎片进行测量、导航和识别,抵近附着于空间碎片上,实现对碎片的灵巧信标。该贴片卫星具有高集成度、具备一定的自主导航能力和自主“无感”贴片附着的特点。贴片卫星可通过批量化布局于密级分布于共面轨道的空间碎片上,实现对其的信标作用,精确监测空间碎片异动,防止由于态势感知系统延迟带来的碎片与卫星相撞的意外事故。发明所述的空间碎片灵巧信标智能贴片卫星关键技术,属于卫星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049940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695145.2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内外双反馈的空间目标部件智能识别方法,包括1)基于空间目标智能识别与损失函数构建的内反馈网络;2)基于主成分分析、BP神经网络的空间目标图像质量评价和图像质量提升构建的外反馈网络。其中,内反馈智能识别基于VGG16神经网络搭建21层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网络中进一步扩大神经网络感受野以提升目标识别的准确率。外反馈链路中,图像质量评价采用空间图像常用4大类18项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指标,通过BP神经网络构建空间目标图像质量与部件识别准确率的关系模型,针对影响部件识别准确率的敏感项开展图像质量提升,实现消除空间环境固有“低质”影响因素下目标部件识别准确率的提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