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50418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86012.8
申请日:2014-05-0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60R19/03
Abstract: 一种碰撞冲力阻尼领域的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保险杠结构,本体与汽车的前纵梁相连,拖钩块与填充泡沫包覆于本体的内部,本体包括:两个对称位于后侧面的两侧且分别与汽车的前纵梁相连承载和传递牵引力的背板区域、位于前侧面用于抵抗低速碰撞压缩破坏的第一抗击区域、位于上侧面、下侧面和后侧面且三个面连续设置用于抵抗低速碰撞拉伸破坏的第二抗击区域、两个分别位于后侧面且分别连接一个背板区域和第二抗击区域用于实现拖钩块预埋的平台结构,以及位于两端部且各个侧面边界分别与背板区域、第一抗击区域和第二抗击区域相连用于吸收碰撞能量的吸收区域。本发明能够提高汽车的耐撞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942441B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410171597.6
申请日:2014-04-2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的基于应力比影响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疲劳寿命评估方法,使用有限元技术进行结构响应计算。该有限元模型基于经典层合板理论,建立考虑了拉压不对称性的umat子程序。通过进行不同应力比下的恒幅疲劳实验,建立了平均应力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寿命预测的影响机制方程,并推广到块载荷和谱载荷。本发明建立的寿命评估模型,基于经典层合板理论,考虑了平均应力和变幅载荷的影响,其预测结果分散性小,准确度高,为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的可靠性设计提供理论指导,能够解决现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疲劳寿命仅采用试验方法造成的成本高、耗时长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950418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410186012.8
申请日:2014-05-0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60R19/03
Abstract: 一种碰撞冲力阻尼领域的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保险杠结构,本体与汽车的前纵梁相连,拖钩块与填充泡沫包覆于本体的内部,本体包括:两个对称位于后侧面的两侧且分别与汽车的前纵梁相连承载和传递牵引力的背板区域、位于前侧面用于抵抗低速碰撞压缩破坏的第一抗击区域、位于上侧面、下侧面和后侧面且三个面连续设置用于抵抗低速碰撞拉伸破坏的第二抗击区域、两个分别位于后侧面且分别连接一个背板区域和第二抗击区域用于实现拖钩块预埋的平台结构,以及位于两端部且各个侧面边界分别与背板区域、第一抗击区域和第二抗击区域相连用于吸收碰撞能量的吸收区域。本发明能够提高汽车的耐撞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942441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71597.6
申请日:2014-04-2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的基于应力比影响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疲劳寿命评估方法,使用有限元技术进行结构响应计算。该有限元模型基于经典层合板理论,建立考虑了拉压不对称性的umat子程序。通过进行不同应力比下的恒幅疲劳实验,建立了平均应力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寿命预测的影响机制方程,并推广到块载荷和谱载荷。本发明建立的寿命评估模型,基于经典层合板理论,考虑了平均应力和变幅载荷的影响,其预测结果分散性小,准确度高,为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的可靠性设计提供理论指导,能够解决现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疲劳寿命仅采用试验方法造成的成本高、耗时长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034992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10543095.3
申请日:2010-11-1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M8/02
Abstract: 一种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的汽车车用铝合金氢瓶框架,包括:承重框、冲击载荷支撑梁以及整体式安装定位孔,承重框为上下双层框架结构,冲击载荷支撑梁设置于承重框后方,整体式安装定位孔设置于框架梯形结构上用于连接车身。所述的承重框为上下双层框架结构的空间桁架;所述的冲击载荷支撑梁采用铝合金双层空间梁的框架结构。本发明此框架不仅能够保证框架对瓶体的承载能力,同时能够提高框架对氢瓶的保护作用,降低瓶体受到的变形挤压,大大提高氢瓶的碰撞安全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