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7395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510062932.7
申请日:2025-01-15
Applicant: 浙江天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隔振弹性单元的受力及形变检测方法、装置及轨道系统,该方法包括从弹性单元检测装置获取距离数据的步骤、对数据进行时域对齐的步骤、基于同一个隔振器的第一距离数据分析判断弹性单元安装状态的步骤、基于同一个隔振器的第二距离数据计算弹性单元的受力大小的步骤,其中,由于弹性单元检测装置设置在隔振器内部,因此不影响列车通行,可在轨道实际通车运营时采集弹性单元相关的距离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到实际运营过程中各弹性单元的受力和/或形变情况,进而可判断各个弹性单元安装状态是否正常、是否正常承力、具体受力大小,从而可在轨道实际运营中及时发现部分弹性单元不受力、受力异常等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9573859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335025.7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交大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1H9/00 , B61L23/04 , G06F18/24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弱光纤光栅振动光缆的轨道扣件松动识别方法,涉及轨道工程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超弱光纤光栅振动光缆搭建钢轨振动信号采集系统,以获取钢轨振动在各个工况下的信号;获取钢轨振动信号在各个工况下的最佳模态分量;确定钢轨振动的影响指标,计算钢轨振动信号在各个工况下的时域特征值;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构建轨道扣件松动识别模型,以获取轨道扣件松动识别结果。本发明突破了无法将多个振动光缆同时用于轨道长线距离检测的限制,提高了识别方法的灵活性,并且装置布设简单,能采集大量振动信号进行轨道扣件松动识别,从而提升轨道扣件松动识别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6824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805937.6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上海电气泰雷兹交通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列车的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多制式轨旁控制系统和车载控制系统;所述多制式轨旁控制系统包括既有轨旁控制系统和新轨旁控制系统,所述新轨旁控制系统由既有轨旁控制系统改造升级而来;所述车载控制系统通过相同的通信协议,分别与所述既有轨旁控制系统和新轨旁控制系统进行通信;所述车载控制系统兼容处理所述既有轨旁控制系统的应用层消息和所述新轨旁控制系统的应用层消息。通过该通信装置,可以使得车载控制系统和多制式轨旁控制系统在过渡阶段实现无障碍通信,从而大大降低城市轨道交通既有信号系统的升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56822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66410.7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天津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松机构、一种转辙机气缸以及一种转辙机,该防松机构包括外防松板、内防松板、紧固螺栓、开口销以及弹簧垫圈;外防松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内防松板;每个内防松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垂向分布的紧固螺栓的顶部;紧固螺栓的顶部和内防松板上,水平贯穿设置有一个开口销;紧固螺栓的螺杆外侧,套有弹簧垫圈;紧固螺栓,用于将位于外部的被固定件和被固定件所要安装的外部安装平台固定连接;弹簧垫圈,位于紧固螺栓与被固定件的安装面之间的位置。本发明能够方便、可靠地对转辙机等各种设备上的紧固螺栓发挥防松功能,实现良好的防松效果,满足用户的需求,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56822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542301.7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牵引结构,包括牵引体,在牵引体的底部设置有横向减振器座,牵引体通过螺栓和异形螺母与车体枕梁相连,所述异形螺母设置有切面,切面与车体枕梁面之间存在预设的间隙,所述异形螺母的切面位置与车体枕梁确认后,通过螺栓将牵引体与车体枕梁固定。本发明通过设计异形螺母,采用普通螺栓和异性螺母的紧固方式,解决安装困难和对车体枕梁需求预留安装空间大的问题;本发明设计牵引体和横向减振器座焊接的结构,不仅减轻了横向减振器座的重量,同时解决了整体铸造质量较差的问题。通过设计可焊接的横向减振器座,实现与减振器连接由盲孔螺栓连接变成通孔螺栓螺母的连接方式,解决了由于连接螺纹造成整个牵引体报废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56822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62517.4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武汉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IPC: B61F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吸能率的轨道列车吸能装置,包括外筒、内筒、一级吸能机构及二级吸能机构,所述内筒滑动插设于所述外筒内;所述一级吸能机构包括塑性方管、扩张锥头及接触件;所述二级吸能机构的体积可压缩,其设置于所述外筒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级吸能机构采用扩张薄壁管过程中产生的管体塑性变形能力以及摩擦力吸收能量,不受速度影响,在各类碰撞场景中均可稳定吸能。同时,通过一级吸能机构对内部薄壁管的扩张产生能量的同时,将扩张后的薄壁紧密贴合至内筒内壁,有效支撑垂向力,让吸能结构有更高的抗垂向载荷的能力,减少因前端过长而在碰撞中受到垂向力导致的结构失效风险,确保吸能过程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68219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66129.3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武汉中车智能运输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驱动轮对空轨转向架及其连接结构,它包括构架总成;固定于构架总成下部、用于承载悬挂车体的悬挂总成;安装于构架总成上、用于驱动构架总成和悬挂总成沿轨道运动的驱动轮对;以及,连接于构架总成的下部、用于连接悬挂车体的车体减振连接结构;驱动轮对包括通过齿轮箱连接、可同步转动的轮对和固定于构架总成上、连接齿轮箱并驱动轮对转动的轮对驱动装置。本发明中驱动轮对的设计使得每个车轮能够更好地适应轨道的曲线变化,在空轨通过弯道时,能有效减少轮对的横向滑移和磨损,提高车辆行驶的平稳性与安全性,降低脱轨风险,尤其适用于空轨复杂多变的线路布局,保障了空轨系统在不同曲率弯道运行时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6821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66135.9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武汉中车智能运输系统有限公司
Inventor: 邓羽 , 崔灿 , 程弓 , 陈伟 , 刘爱文 , 王全虎 , 赵家明 , 柏元强 , 宋建红 , 向正新 , 夏宇 , 陈仙喜 , 梅琨 , 孙博 , 许程 , 李宜泽 , 李伟华 , 姚雄 , 柯晓乐 , 刘华龙 , 彭瑞瑄 , 冯琰 , 杨欢 , 张华 , 陈章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恶劣环境的转向架结构及空轨系统,转向架结构包括转向架,转向架的下端用于与车体铰接,转向架上设置侧滚止挡,侧滚止挡用于对车体的侧滚角度进行限制并缓冲,转向架的上方设置电机架,电机架与转向架竖向活动连接,转向架和电机架之间设置弹性的垂向止挡,车体对侧滚止挡的作用力通过垂向止挡传递至电机架,电机架的两端设置定位轮,定位轮用于抵接在轨道梁上,定位轮用于将电机架上的作用力传递至轨道梁上。本发明释放了车体的侧滚运动,通过车辆重力矩平衡侧风力矩,降低转向架轮重减载率,同时设置侧滚止挡、垂向止挡和定位轮,限制侧滚角度并可防止转向架倾覆,保证了结构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6821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17084.3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西北铁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流体力学原理的无动力视窗气动防蚊虫结构,涉及机车技术领域,包括视窗防护罩结构和导流结构,所述视窗防护罩结构内用于放置铁路机车的视觉机器,所述视窗防护罩结构与所述导流结构连通,所述导流结构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视窗防护罩结构设置有出风口,空气由所述进风口依次进入所述导流结构和所述视窗防护罩结构中,在所述视觉机器的表面形成气流屏障,并由所述出风口流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流体力学原理的无动力视窗气动防蚊虫结构无需外部动力,能够有效防护视觉机器的视窗不受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956821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92123.6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浙江大丰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观光车旋转式车厢,包括位于底部的车厢底架以及可转动安装在车厢底架上的车厢主体,车厢主体的旋转轴线与车厢底架的前进方向相垂直;车厢主体的底部设置有车厢底板,车厢底架与车厢主体之间安装有水平调节装置;水平调节装置被配置为当车厢底架上下坡使得车厢底板发生倾斜时,通过水平调节装置驱动车厢主体转动,将车厢底板调整至水平状态;水平调节装置包括安装于车厢底架上的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电机驱动连接的驱动齿轮,车厢主体的外圆周壁上固定有弧形齿条,驱动齿轮与弧形齿条相啮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观光车旋转式车厢,克服了现有观光车车厢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较差的缺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