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0443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707444.9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华中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炔催化剂超低温催化臭氧化甲醇选择性合成甲酸甲酯的方法,属于精细化学工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石墨炔作为催化剂,在包含甲醇和臭氧的混合气氛中进行催化反应,选择性合成甲酸甲酯;所述催化反应的温度为‑25‑25℃;所述混合气氛中甲醇的浓度为3000‑10000ppm;所述混合气氛中臭氧的浓度为750ppm。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石墨炔催化剂在超低温(25℃)下具有92%的甲酸甲酯选择性和16轮循环测试稳定性。在本发明的方法中,石墨炔催化剂不需要经过活化过程,催化活性高,催化剂中无金属,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943112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28801.5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7C45/00 , C07C47/02 , C07C51/15 , C07C53/122 , C07C67/00 , C07C69/06 , C07C69/24 , C07C29/16 , C07C31/10 , C07C31/12 , B01J23/78 , B01J27/051 , B01J23/89 , B01J23/58 , B01J27/04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多相催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选择性加氢制备高碳含氧产物的方法。将负载型催化剂填装于固定床连续式或间歇式反应器中,利用低碳不饱和烃以及低碳烃的含氧衍生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与H2组合作为共同氢源,实现高碳含氧产物的制备。综上,使用本发明所提供二氧化碳高效制备高碳含氧产物这一工艺及催化剂,在较温和条件下可获得单一产物分布的高碳含氧产物,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898765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472138.1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山东海昆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甲酸甲酯精馏的控制系统和方法,涉及精馏分离技术领域。包括获取运行数据,运行数据作用于的生产设备,并用于提供甲酸甲酯的精馏指标;获取甲酸甲酯反应精馏时的生产数据,生产数据包括:温度数据、压力数据以及催化剂活性数据,基于生产数据构建关联模型;关联模型基于生产数据的种类,衍生出若干个基于生产数据种类的影响指标。本发明通过构建关联模型和反馈模型,使得在系统在运行时,能够自动识别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及时生成调整建议,减少人为干预,降低生产成本,往复规则模块的引入使得系统能够根据调整建议输出后的生产情况,优化生产过程,实现持续改进。
-
公开(公告)号:CN11885193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87996.6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聊城市鲁西化工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7C231/02 , B01J19/26 , B01J19/00 , B01D3/00 , B01D3/14 , B01D53/18 , C07C231/24 , C07C233/03 , C07C67/36 , C07C67/54 , C07C6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连续化生产甲酰胺的工艺,包括:甲酸甲酯合成工序、甲酸甲酯精馏工序、胺化反应工序、反应液分离工序和产品精制工序,甲酸甲酯与氨在胺化反应器常温常压下反应生成甲酰胺并副产甲醇,属于前段中压、后段低压反应,通过低真空精馏将含酯甲醇液和甲醇从甲酰胺中分离;甲酰胺粗产品经脱醇、闪蒸、脱色三步制成合格的精制产品。实现了甲酰胺的连续化、中压生产,提高生产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315554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111587585.8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C07C51/00 , C07C51/44 , C07C51/493 , C07C53/02 , C07C59/185 , C07C67/08 , C07C67/54 , C07C69/06 , C07C67/03 , C07C69/7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合物熔盐中甲酸和乙酰丙酸的分离方法。在水合物熔盐中乙酰丙酸、甲酸和醇共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甲酸和乙酰丙酸分别与醇反应生成甲酸酯和乙酰丙酸酯,甲酸酯和乙酰丙酸进行酯交换生成乙酰丙酸酯和甲酸,反应结束后反应液中含有乙酰丙酸酯和甲酸酯以及乙酰丙酸、甲酸和醇,分离反应液得到有机相,有机相经蒸馏分别得到乙酰丙酸酯和甲酸酯,再经水解,分别获得乙酰丙酸和甲酸。本发明工艺过程简单,能耗低,易分离,产物可自发与水合物熔盐产生相分离,从而降低后续纯化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959748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61710.6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新疆国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B01D3/14 , C07D323/06 , C07C67/48 , C07C67/54 , C07C69/06 , C07C7/00 , C07C7/04 , C07C7/08 , C07C15/04 , C07C29/74 , C07C29/80 , C07C29/84 , C07C31/04
Abstract: 一种萃取精馏回收聚甲醛废液装置及方法,包括预分离精馏塔、脱甲酸甲酯塔、萃取精馏塔、溶剂回收塔、若干输送泵和转料泵、若干储罐、若干换热器、混合器、若干冷凝器和再沸器。预分离精馏塔使废液中的甲酸甲酯、苯、甲醇与水、三聚甲醛初步分离;脱甲酸甲酯塔塔顶得到甲酸甲酯,纯度≥99.5%,塔釜得到苯和甲醇的混合物;萃取精馏塔脱除苯,纯度≥99.5%;溶剂回收塔塔顶得到纯度≥99.5%的甲醇,塔釜物料通过混合器返回到萃取精馏塔,作为有机萃取溶剂进一步苯,循环往复。所有物料都是在常压状态下分别精馏,操作方便,节省成本;由于各塔都在不同的状态下单独分离每一种物质,相比单塔连续精馏的高操作精度,连续四塔精馏也降低了操作难度,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7943019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211275404.2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J23/825 , B01J37/10 , B01J37/08 , B01J37/03 , B01J37/18 , C07C67/40 , C07C69/06 , C07C69/14 , C07C69/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滑石基催化剂及其在一元醇转化中的应用,属于生物能源化工技术领域。所述水滑石基催化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然后经过焙烧、还原,得到所述水滑石基催化剂,催化剂主要由过渡金属镍、镁、铝、铟、锰、钴、铜、锌中的两种以上组成。催化剂主要用于一元醇催化转化反应中,得到酯类、酮类和醇类化合物。本发明催化剂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经济实用、对环境友好以及稳定性高、产物选择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672518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1911283228.5
申请日:2019-12-13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多孔氧化钛壳组装单原子双金属的磁性催化剂、制备及应用,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在磁性Fe3O4核表面合成一层具有悬挂‑NH2的NH2‑MIL‑125(Ti)壳层,进而将M金属离子与壳层NH2‑MIL‑125(Ti)中的悬挂‑NH2络合,制备出M→NH2‑MIL‑125(Ti)@Fe3O4纳米球;再经过干燥、焙烧,使M→NH2‑MIL‑125(Ti)分解为多孔氧化钛壳层,同时,络合的金属M形成单原子被限域在多孔氧化钛壳层中。具有很好的甲醇转化率和甲酸甲酯的选择性,并且反应后的催化剂可以用外磁场进行分离和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1203227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010120618.7
申请日:2020-02-26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u/SrO/石墨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有机催化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先利用石墨烯、Cu(NO3)2·3H2O和Sr(NO3)2反应制备催化剂母体CuO/SrO/石墨烯,然后将催化剂母体活化处理,得到的Cu/SrO/石墨烯催化剂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催化性能稳定的特点,且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具有催化活性,能够用于催化甲醇脱氢制备甲酸甲酯。在常压下,240℃时甲醇的转化率为91%,甲酸甲酯的选择性为93%、收率为85%,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并且该方法原料单一、工艺流程短、设备投资低,副产物CO与H2是合成甲醇原料,在工业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256254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1910566574.8
申请日:2019-06-27
Applicant: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袁帅 , 黄少峰 , 董龙跃 , 刘振峰 , 吕艳红 , 任亚鹏 , 赵聪 , 刘喆 , 许振成 , 王泽圣 , 刘超 , 丛鑫 , 董科 , 王鹏 , 余炎冰 , 何金同 , 崔乾 , 王加琦 , 黎源
IPC: C07C69/80 , C07C69/24 , C07C69/50 , C07C69/06 , C07C67/08 , C07C305/06 , C07C303/24 , C07C47/21 , C07C45/74 , C07C49/203 , C07C31/125 , C07C29/17 , C07C43/11 , C07C41/03 , C08G65/28 , C08G65/326 , C09D7/63 , C09D7/65 , C09K23/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结构式为式I:其中,R4为H,R1、R2、R3为碳数为整数的烷基或H;R1、R2、R3、R4的总碳数为0‑3,R5与R6结构相同且均为1‑3个碳的饱和烷基;A为聚氧烯基醚基团或硫酸盐化的聚氧烯基醚基团或与相邻氧原子形成酯基的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基团,或含其他酯基的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基团。本化合中的类似格尔伯特醇的碳链结构和仲位的醇羟基衍生物结构会同时赋予其在表面活性剂、酯类润滑油或增塑剂方面优异的低温性能和良好的降解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