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流程悬浮煅烧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834338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111296169.2

    申请日:2021-1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流程悬浮煅烧冷却装置,包括原料处理设备、均化库、新风机、悬浮煅烧炉、多级冷却设备、换热设备、除尘净化设备,引风机,其中原料经过破碎烘干磨细,均化,进入悬浮煅烧炉快速反应,反应后的气体和固体物料分离和冷却,分离后的高温烟气经过换热器冷却后部分循环或净化排放,固体物料经过多级冷却设备冷却进入成品库,本发明的悬浮煅烧炉和多级冷却装置工作压力范围扩大至0.65~9.8atm,煅烧和冷却的氧化和还原过程可以独立运行,不仅能有效提高反应速度,缩短工艺流程,还可以实现更精准的温度、压力控制以及更高效率的能量回收,本发明适用于诸多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煅烧反应,可满足大规模材料的制备及生产要求。

    水泥熟料的烧成方法和烧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7786A

    公开(公告)日:1996-12-11

    申请号:CN95191081.7

    申请日:1995-09-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7/45 F27B15/00 F27B15/003 F27B15/09 F27D15/0286

    Abstract: 水泥熟料的烧成方法,将预热的水泥原料粉在流化床造粒—烧成炉中造粒—烧成,然后将经过造粒—烧成的熟料送入冷却器中,在该方法中使用流化床造粒—烧成炉一个炉子,以低的热损失高效率地烧成高品质的水泥熟料,将熟料从流化床造粒—烧成炉(14)中通过设在该炉的气体分散板(22)或气体分散板(22)的半径方向延长线上的熟料落下口(26)排出,同时,用闸门(34)调节落下口(26)的开口面积,使流化床(18)的压差保持一定,向与落下口(26)相连的排出溜槽(28)中吹入使熟料分级—冷却的空气,调节吹入空气量,使由落下口(26)吹出的空气流速与通过气体分散板(22)的喷口流入的空气流速不同,使熟料经位于分级—冷却空气吹入位置下方的气密性排出机构(30)导入冷却器(16)中。

    煤矸石低温水泥生产方法及流化床煅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7821A

    公开(公告)日:1992-01-15

    申请号:CN90103361.8

    申请日:1990-0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矸石低温水泥的生产方法及其流化床煅烧装置。它是以煤矸石、生石灰为主要原料,通过对其合理配方并经蒸养等过程而制成生料后,投入设有预热区2和床高控制器6、熟料冷却器11等的流化床煅烧装置中在750℃~850℃下煅烧出水泥熟料。本发明煤矸石利用率在70%左右,且锻烧温度低,余热利用率高。

    短流程悬浮煅烧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834338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296169.2

    申请日:2021-1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流程悬浮煅烧冷却装置,包括原料处理设备、均化库、新风机、悬浮煅烧炉、多级冷却设备、换热设备、除尘净化设备,引风机,其中原料经过破碎烘干磨细,均化,进入悬浮煅烧炉快速反应,反应后的气体和固体物料分离和冷却,分离后的高温烟气经过换热器冷却后部分循环或净化排放,固体物料经过多级冷却设备冷却进入成品库,本发明的悬浮煅烧炉和多级冷却装置工作压力范围扩大至0.65~9.8atm,煅烧和冷却的氧化和还原过程可以独立运行,不仅能有效提高反应速度,缩短工艺流程,还可以实现更精准的温度、压力控制以及更高效率的能量回收,本发明适用于诸多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煅烧反应,可满足大规模材料的制备及生产要求。

    流动煅烧炉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029600B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480076430.X

    申请日:2014-09-18

    Abstract: 提供一种流动煅烧炉,其能够使流动煅烧炉出口处的未燃率降低,防止预热器处的堵塞,并且进行充分的煅烧。本发明是在上端部由顶板(2b)堵住的筒状炉体(2)的下部侧壁,连接有多个粉煤吹入管线(3)、和水泥原料的原料滑槽(4)、以及第一~第四空气导管(5a~5d),在炉体(2)的底部设置有吹入流动化空气的流动化空气吹入口(2a),并且在第一以及/或者第二空气导管(5a、5b)上方的炉体的上部侧壁,在与顶板(2b)之间隔开间隔地连接有排气管道(6)而构成的,粉煤吹入管线的吹入口(3a)分别设置在空气导管(5a~5d)的吸引口的下方且流动化空气吹入口(2a)的上方,并且其中的一个吹入口(3a)配置在第三或者第四空气导管(5c、5d)的下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