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647997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10108603.2
申请日:2012-11-09
Applicant: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7/02 , C07H15/207 , C12N9/16 , C12N9/90 , C12N15/70 , C12P19/46 , C12Y301/03025 , C12Y505/01004 ,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肌肉肌醇和肌肉肌醇衍生物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适于应用基因重组技术与合成生物学方法的大肠杆菌等不具有内源性肌肉肌醇生物合成通路的宿主微生物,赋予显著得到改善的肌肉肌醇生产能力。在本发明中,使下述转化体中的肌醇单磷酸酶活性增强,该转化体是在不具有内源性肌肉肌醇生物合成通路的宿主微生物内导入肌肉肌醇生物合成通路而得到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148425B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510184621.4
申请日:2015-04-17
Applicant: 成都远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C12P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7/02 , C12N9/2437 , C12Y204/01001 , C12Y204/0102 , C12Y204/01049 , C12Y301/03025 , C12Y504/02002 , C12Y505/01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肌醇的制备方法,属于肌醇的酶催化制备领域。本发明所公开的肌醇的制备方法以淀粉、纤维素或它们的衍生物为底物,在一个多酶反应体系中,通过体外多酶高效催化将底物转化为肌醇;本发明通过过程优化,添加能够促进淀粉或纤维素水解的酶以及利用副产物葡萄糖的酶,从而建立多酶反应体系,显著提升了原料的转化效率和肌醇的产率。本发明方法原料转化率高,肌醇产率高,步骤简捷,生产成本低,对环境影响小,可实现肌醇的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4245950B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380006347.0
申请日:2013-01-22
Applicant: 旭化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H15/207 , C12N9/0006 , C12N9/16 , C12N9/90 , C12P7/02 , C12P7/18 , C12P19/46 , C12Y101/01018 , C12Y301/03025 , C12Y505/01004 ,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采用一步法由葡萄糖等低成本且普遍存在的原料生产鲨肌醇的工业制造方法。进一步提供由该制造方法得到的新颖的鲨肌醇衍生物。鲨肌醇利用保有肌醇‑1‑磷酸合成酶基因、肌醇单磷酸酶基因、肌肉肌醇脱氢酶基因和鲨肌醇脱氢酶基因的转化微生物通过一个步骤由葡萄糖进行发酵生产。通过该发酵还提供与葡萄糖等糖类结合的鲨肌醇衍生物。
-
公开(公告)号:CN104080918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380006973.X
申请日:2013-02-19
Applicant: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7/58 , C12N9/16 , C12Y301/03025 ,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具有显著改善的葡萄糖二酸生产能力的转化体的制作方法和利用该转化体有效生产葡萄糖二酸的方法。在本发明的葡萄糖二酸的制造方法中,向保有肌醇-1-磷酸合成酶基因、肌醇单磷酸酶基因、肌肉肌醇加氧酶基因和糖醛酸脱氢酶基因的转化体中导入对功能性肌醇单磷酸酶的过剩生产或肌醇单磷酸酶的活化进行诱导的基因重组或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5647997B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610108603.2
申请日:2012-11-09
Applicant: 旭化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7/02 , C07H15/207 , C12N9/16 , C12N9/90 , C12N15/70 , C12P19/46 , C12Y301/03025 , C12Y505/01004 ,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肌肉肌醇和肌肉肌醇衍生物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适于应用基因重组技术与合成生物学方法的大肠杆菌等不具有内源性肌肉肌醇生物合成通路的宿主微生物,赋予显著得到改善的肌肉肌醇生产能力。在本发明中,使下述转化体中的肌醇单磷酸酶活性增强,该转化体是在不具有内源性肌肉肌醇生物合成通路的宿主微生物内导入肌肉肌醇生物合成通路而得到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080918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380006973.X
申请日:2013-02-19
Applicant: 旭化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7/58 , C12N9/16 , C12Y301/03025 ,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具有显著改善的葡萄糖二酸生产能力的转化体的制作方法和利用该转化体有效生产葡萄糖二酸的方法。在本发明的葡萄糖二酸的制造方法中,向保有肌醇-1-磷酸合成酶基因、肌醇单磷酸酶基因、肌肉肌醇加氧酶基因和糖醛酸脱氢酶基因的转化体中导入对功能性肌醇单磷酸酶的过剩生产或肌醇单磷酸酶的活化进行诱导的基因重组或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4805049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146582.9
申请日:2012-11-09
Applicant: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7/02 , C07H15/207 , C12N9/16 , C12N9/90 , C12N15/70 , C12P19/46 , C12Y301/03025 , C12Y505/01004 ,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肌肉肌醇和肌肉肌醇衍生物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适于应用基因重组技术与合成生物学方法的大肠杆菌等不具有内源性肌肉肌醇生物合成通路的宿主微生物,赋予显著得到改善的肌肉肌醇生产能力。在本发明中,使下述转化体中的肌醇单磷酸酶活性增强,该转化体是在不具有内源性肌肉肌醇生物合成通路的宿主微生物内导入肌肉肌醇生物合成通路而得到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148425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510184621.4
申请日:2015-04-17
IPC: C12P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7/02 , C12N9/2437 , C12Y204/01001 , C12Y204/0102 , C12Y204/01049 , C12Y301/03025 , C12Y504/02002 , C12Y505/01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肌醇的制备方法,属于肌醇的酶催化制备领域。本发明所公开的肌醇的制备方法以淀粉、纤维素或它们的衍生物为底物,在一个多酶反应体系中,通过体外多酶高效催化将底物转化为肌醇;本发明通过过程优化,添加能够促进淀粉或纤维素水解的酶以及利用副产物葡萄糖的酶,从而建立多酶反应体系,显著提升了原料的转化效率和肌醇的产率。本发明方法原料转化率高,肌醇产率高,步骤简捷,生产成本低,对环境影响小,可实现肌醇的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5506036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784435.4
申请日:2012-11-09
Applicant: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IPC: C12P19/46 , C07D309/10 , A61K31/047 , A61P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7/02 , C07H15/207 , C12N9/16 , C12N9/90 , C12N15/70 , C12P19/46 , C12Y301/03025 , C12Y505/01004 ,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肌肉肌醇和肌肉肌醇衍生物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适于应用基因重组技术与合成生物学方法的大肠杆菌等不具有内源性肌肉肌醇生物合成通路的宿主微生物,赋予显著得到改善的肌肉肌醇生产能力。在本发明中,使下述转化体中的肌醇单磷酸酶活性增强,该转化体是在不具有内源性肌肉肌醇生物合成通路的宿主微生物内导入肌肉肌醇生物合成通路而得到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271756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280050798.X
申请日:2012-11-09
Applicant: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IPC: C12P19/46 , C07D309/10 , C12N1/15 , C12N1/19 , C12N1/21 , C12P7/02 , A61K31/047 , A61P3/06 , C12N9/12 , C12N15/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7/02 , C07H15/207 , C12N9/16 , C12N9/90 , C12N15/70 , C12P19/46 , C12Y301/03025 , C12Y505/01004 ,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适于应用基因重组技术与合成生物学方法的大肠杆菌等不具有内源性肌肉肌醇生物合成通路的宿主微生物,赋予显著得到改善的肌肉肌醇生产能力。在本发明中,使下述转化体中的肌醇单磷酸酶活性增强,该转化体是在不具有内源性肌肉肌醇生物合成通路的宿主微生物内导入肌肉肌醇生物合成通路而得到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