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部件
    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758715U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220328393.5

    申请日:2012-0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27/027

    Abstract: 一种线圈部件(10),具有:绕线管(40),具有形成有初级线圈(20)被卷绕在外周的第1中空筒部(44)的绕线管基板(42);以及壳体(50),形成有能够安装在初级线圈(20)的外周且次级线圈(30)被卷绕在外周的第2中空部(54),并且形成有以安装在绕线管基板(42)的上面的方式形成在第2中空部(44)的下端的下锷部(58)。在绕线管基板(42),形成有用于与初级线圈(20)连接的初级端子(70)和用于与次级线圈(30)连接的次级端子(72),壳体(50)的下锷部(58)的前端部(55a)延伸至形成有次级端子(72)的绕线管基板(42)的端部,在前端部(55a)形成有将次级线圈(30)的引线(33)引导至与次级端子(72)的连接部(72a)的多个引接用第1沟槽部(57a)。

    线圈装置
    2.
    发明公开
    线圈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24686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11515794.6

    申请日:2022-1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小型且薄型构成的线圈装置。线圈装置(10)具有:线圈(41和42);线轴(20),其具有用于配置线圈(41和42)的卷芯部(21)、形成于卷芯部(21)的轴向的端部的凸缘部(22a)、和从凸缘部(22a)突出的第1上侧突出部(31);以及磁芯(50v),其安装于线轴(20)。卷芯部(21)的轴芯与安装面大致平行地配置。磁芯(50v)具有在与安装面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凹陷,并且能够容纳第1上侧突出部(31)的凹部(54)。

    线圈部件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15246B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410001416.5

    申请日:2014-0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确保绝缘距离并能够连接引线部和端子的线圈部件。线圈部件具备:骨架(40),具有在外周卷绕有初级线圈(20)的第1中空筒部(44)、设置有连接所述初级线圈的初级端子和连接次级线圈的次级端子(72)并被连接于所述第1中空筒部的下端的骨架基板(42);壳体(50),具有能够安装于所述初级线圈的外周并且在外周卷绕有所述次级线圈的第2中空筒部(54)、以被安装于所述骨架基板的上面的方式被连接于所述第2中空筒部的下端的下凸缘部(58)、被连接于所述第2中空筒部的上端的上凸缘部(52);所述次级线圈中的至少一个引线部(32a)在从所述第2中空筒部向所述上凸缘部被拉起之后被连接到所述次级端子。

    线圈装置
    4.
    发明公开
    线圈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380246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066436.4

    申请日:2024-01-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耦合度的调节的小型的线圈装置。线圈装置(1)具有:第一线圈(10)和第二线圈(20);设置有第一线圈(10)和第二线圈(20)且彼此组合的多个绕线架(30)和(40);和安装在多个绕线架(30)和(40)的芯(50a)。芯(50a)具有:一对外脚部(52);位于一对外脚部(52)之间的中脚部(53);和位于外脚部(52)中的一个外脚部与中脚部(53)之间的突起(54)。第二线圈(20)以包围中脚部(53)和突起(54)的方式配置在与第一线圈(10)不同的范围。

    线圈装置
    5.
    发明公开
    线圈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31343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589455.2

    申请日:2022-12-12

    Abstract: 一种能以简单工序组装且对小型低背化有利的线圈装置,包括:芯,其具有一对芯基部和芯脚部,该一对芯基部沿第1方向延伸且在第2方向空出规定的间隔配置,该芯脚部具有沿第1方向从芯基部的第1方向的一个端部向另一端部依次相互空出间隔排列的第1芯脚部、第2芯脚部、第3芯脚部、第4芯脚部和第5芯脚部;第1绕组,其具有以从第1间隙和第3间隙穿过并包围第2芯脚部和第3芯脚部的方式卷绕的第1卷绕部;第2绕组,其具有以从第2间隙和第3间隙穿过并包围第3芯脚部的方式卷绕的第2卷绕部;第3绕组,其具有以从第4间隙和第3间隙穿过并包围第4芯脚部的方式卷绕的第3卷绕部;及绕线架,其被第1卷绕部、第2卷绕部和第3卷绕部卷绕。

    线圈装置
    6.
    发明公开
    线圈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4765090A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111561014.7

    申请日:2021-12-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容易将多种不同功能的元件一体化,并且容易避免磁饱和的线圈装置。线圈装置(1)具有第一芯(10)和第二芯(20)。在第二芯(20)的配置有外脚部(22)的基部(23)的背面(23a),与第一芯(10)的外脚部(12)对应地形成有与第一芯(10)的外脚部(12)连接的凸部(24)。

    线圈装置
    7.
    发明公开
    线圈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259470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1497007.X

    申请日:2022-1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装置,该线圈装置能够确保漏磁并且实现小型化,线圈装置(1)具有:绕线架(10);具有卷绕于绕线架(10)的第1线圈部(74)的第1导线(70);具有卷绕于绕线架(10)的第2线圈部(84)的第2导线(80);和安装于绕线架(10)的芯(60a、60b)。芯(60a、60b)的主中脚部(64a、64b)配置在第1线圈部(74)和第2线圈部(84)的内侧。芯(60a、60b)的第1副中脚部(66a1、66b1)配置在第1线圈部(74)的内侧且第2线圈部(84)的外侧。芯(60a、60b)的第2副中脚部(66a2、66b2)配置在第2线圈部(84)的内侧且第1线圈部(74)的外侧。

    线圈装置
    8.
    发明公开
    线圈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831557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0748453.7

    申请日:2022-06-29

    Abstract: 线圈装置(1)具有:主线轴(40)、沿着主线轴的轴芯配置于一方的第一端的辅助线轴(60)、配置于主线轴的第一端与辅助线轴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一芯(10)。在主线轴(40)和辅助线轴(60)卷绕有连续的一根绕线(90)。包含绕线的中途部(93)所通过的部分的连结部(43、63)配置于主线轴的第一端的周向的一部分。在主线轴(40)和辅助线轴(60)连续地卷绕有绕线的状态下,以绕线的中途部(93)或连结部(43、63)的一部分为转动支点,辅助线轴(60)构成为相对于主线轴(40)转动,打开主线轴(40)的插入孔,第一芯的脚部(11)能够插入于插入孔。

    线圈装置
    9.
    发明公开
    线圈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67584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311956.7

    申请日:2024-03-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线的引绕简单且电气特性优异的线圈装置。线圈装置(1)是将连续的一根第一电线(3)和连续的一根第二电线(4)卷绕于多个绕线架上的线圈装置。多个绕线架包括第一绕线架(2a)、第二绕线架(2b)、以及第三绕线架(2c)。在第一绕线架(2a)上卷绕第一电线(3)而形成第一线圈(31)。在第二绕线架(2b)上卷绕第二电线(4)而形成第二线圈(42)。在第三绕线架(2c)上卷绕第一电线(3)而形成第三初级侧线圈(33),并且卷绕第二电线(4)而形成第三次级侧线圈(43)。

    线圈部件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15246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10001416.5

    申请日:2014-0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确保绝缘距离并能够连接引线部和端子的线圈部件。线圈部件具备:骨架(40),具有在外周卷绕有初级线圈(20)的第1中空筒部(44)、设置有连接所述初级线圈的初级端子和连接次级线圈的次级端子(72)并被连接于所述第1中空筒部的下端的骨架基板(42);壳体(50),具有能够安装于所述初级线圈的外周并且在外周卷绕有所述次级线圈的第2中空筒部(54)、以被安装于所述骨架基板的上面的方式被连接于所述第2中空筒部的下端的下凸缘部(58)、被连接于所述第2中空筒部的上端的上凸缘部(52);所述次级线圈中的至少一个引线部(32a)在从所述第2中空筒部向所述上凸缘部被拉起之后被连接到所述次级端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