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47380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010877575.7
申请日:2020-08-27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防止发生短路故障的线圈装置(1),包括:芯(10),其包括卷芯部(12)和形成于卷芯部(12)的X轴方向上的端部的凸缘部(14);将线(31、32)缠绕于卷芯部(12)而形成的线圈部(30);和设置在凸缘部(14)上、供线(31、32)的引出部(310、320)分别连接的端子电极(41、42)。供端子电极(41、42)的至少一部分配置的凸缘部(14)的上表面(14a)上,形成有具有隆起形状的主隆起部(144),第二线(32)的第二引出部(320)在相比主隆起部(144)靠X轴方向的外侧连接于第二端子电极(42)。
-
公开(公告)号:CN111540577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080408.X
申请日:2020-02-05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防止短路不良的产生的线圈装置。线圈装置(1)具有:包含卷芯部(12)及设置于卷芯部(12)的X轴方向的端部的凸缘部(14m)的磁心(10);向卷芯部(12)卷绕第一线(31)及第二线(32)而成的线圈部(30);形成于凸缘部(14m)的Y轴方向的一端侧且连接第一线(31)的第一引出部(310)的第一端子电极(41);形成于凸缘部(14m)的Y轴方向的另一端侧且连接第二线(32)的第二引出部(320)的第二端子电极(42)。凸缘部(14m)的沿着X轴方向的宽度在凸缘部(14m)的Y轴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12447380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10877575.7
申请日:2020-08-27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防止发生短路故障的线圈装置(1),包括:芯(10),其包括卷芯部(12)和形成于卷芯部(12)的X轴方向上的端部的凸缘部(14);将线(31、32)缠绕于卷芯部(12)而形成的线圈部(30);和设置在凸缘部(14)上、供线(31、32)的引出部(310、320)分别连接的端子电极(41、42)。供端子电极(41、42)的至少一部分配置的凸缘部(14)的上表面(14a)上,形成有具有隆起形状的主隆起部(144),第二线(32)的第二引出部(320)在相比主隆起部(144)靠X轴方向的外侧连接于第二端子电极(42)。
-
公开(公告)号:CN113178300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110102769.4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绕线的卷绕作业容易的线圈部件。本发明的线圈部件(1)具备双线卷绕的绕线(W1、W2)、和双线卷绕的绕线(W3、W4)。绕线(W1)连接于端子电极(E1、E6),绕线(W2)连接于端子电极(E2、E5),绕线(W3)连接于端子电极(E3、E8),绕线(W4)连接于端子电极(E4、E7)。绕线(W1、W2)在交叉区域(A1)交叉,绕线(W3、W4)在交叉区域(A2)交叉。由此,即使在绕线(W1、W2)的匝数和绕线(W3、W4)的匝数不同的情况下,绕线的卷绕作业也变得容易。另外,如果在电路基板上使两个端子电极短路,则能够构成中心抽头。
-
公开(公告)号:CN113178300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102769.4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绕线的卷绕作业容易的线圈部件。本发明的线圈部件(1)具备双线卷绕的绕线(W1、W2)、和双线卷绕的绕线(W3、W4)。绕线(W1)连接于端子电极(E1、E6),绕线(W2)连接于端子电极(E2、E5),绕线(W3)连接于端子电极(E3、E8),绕线(W4)连接于端子电极(E4、E7)。绕线(W1、W2)在交叉区域(A1)交叉,绕线(W3、W4)在交叉区域(A2)交叉。由此,即使在绕线(W1、W2)的匝数和绕线(W3、W4)的匝数不同的情况下,绕线的卷绕作业也变得容易。另外,如果在电路基板上使两个端子电极短路,则能够构成中心抽头。
-
公开(公告)号:CN109712771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811249002.9
申请日:2018-10-25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IPC: H01F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部件,其通过螺旋状的缝隙将平面导体在径向上分割为三部分以上,能够降低位于内周侧的导体部分与位于外周侧的导体部分的电气长度之差。第一线圈部的最内周匝包括通过螺旋状的缝隙在径向上被分隔的三个以上的导体部分,第二线圈部的最内周匝包括通过螺旋状的缝隙在径向上被分隔的三个以上的导体部分。第一线圈部中的、从位于最内周侧的导体部分至位于最外周侧的导体部分的各自的内周端,与第二线圈部中的、从位于最外周侧的导体部分至位于最内周侧的导体部分的各自的内周端连接。根据本发明,因为将各导体部分的径向上的位置进行了调换,所以能够降低位于内周侧的导体部分与位于外周侧的导体部分的电气长度之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