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模滤波器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93922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210419846.X

    申请日:2012-10-29

    Abstract: 有效布置2个螺旋形导体的串联连接图案并确保宽的线圈形成区域。共模滤波器(100)具备设置在基板(11)上的薄膜线圈层(12)、设置在薄膜线圈层(12)的表面的凸点电极(13a~13d)和磁性树脂层(14)。薄膜线圈层(12)包含:彼此串联连接的螺旋形导体(22、23);彼此串联连接的螺旋形导体(24、25);以及引出导体(26a~26d),螺旋形导体(22、24)彼此磁耦合,螺旋形导体(23、25)彼此磁耦合。螺旋形导体(22~25)的内周端经由引出导体(26a~26d)而分别与凸点电极(13a~13d)电气连接,螺旋形导体(22、23)的外周端彼此相互连接,螺旋形导体(24、25)的外周端彼此相互连接。

    共模滤波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93922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210419846.X

    申请日:2012-10-29

    Abstract: 有效布置2个螺旋形导体的串联连接图案并确保宽的线圈形成区域。共模滤波器(100)具备设置在基板(11)上的薄膜线圈层(12)、设置在薄膜线圈层(12)的表面的凸点电极(13a~13d)和磁性树脂层(14)。薄膜线圈层(12)包含:彼此串联连接的螺旋形导体(22、23);彼此串联连接的螺旋形导体(24、25);以及引出导体(26a~26d),螺旋形导体(22、24)彼此磁耦合,螺旋形导体(23、25)彼此磁耦合。螺旋形导体(22~25)的内周端经由引出导体(26a~26d)而分别与凸点电极(13a~13d)电气连接,螺旋形导体(22、23)的外周端彼此相互连接,螺旋形导体(24、25)的外周端彼此相互连接。

    共模滤波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15479A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申请号:CN200910138463.3

    申请日:2009-05-18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3层结构中可以提高高频特性的共模滤波器。共模滤波器(1)具备拥有第1线圈层(14)、第2线圈层(18)和引线层(16)的3层结构。在第1以及第2线圈层(14,18)上,分别形成有大致圆形的螺旋状的第1平面线圈(21)和第2平面线圈(41)。形成于引线层(16)的第1引线(31)和第2引线(32)具有第1直线部分(31c)和第2直线部分(32c)。第1直线部分(31c)位于与分别通过与螺旋部分(22,42)的多个交点的螺旋部分(22,42)的多条第1接线垂直的直线(L1)上。第2直线部分(32c)位于与分别通过与螺旋部分(22,42)的多个交点的螺旋部分(22,42)的多条第2接线垂直的直线(L2)上。

    安装光学部件的方法及光学读取头

    公开(公告)号:CN101165787A

    公开(公告)日:2008-04-23

    申请号:CN200710182369.9

    申请日:2007-10-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7/025 G11B7/131 G11B7/22 Y10T29/49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安装光学部件的方法及光学读取头。该安装光学部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光学部件按压到壳体的安装面上;在使所述光学部件与所述安装面保持平行的同时,使该光学部件与该安装面隔开预定距离;调节所述光学部件的位置和角度;以及将所述光学部件固定到所述安装面上。所述预定距离优选为1μm以上300μm以下。固定所述光学部件的步骤包括施加UV固化型粘合剂以将所述光学部件粘附到所述安装面上的步骤,以及通过照射UV光以固化所述UV固化型树脂来固定所述光学部件的步骤。

    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68034B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110355862.2

    申请日:2011-1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27/292 H01F17/0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线圈组件(100)设置有:基板(11);薄膜线圈层(12),其设置在基板(11)上;第一凸块电极(13a)和第二凸块电极(13b),它们设置在薄膜线圈层(12)的表面上;第一引线导体(20),其与第一凸块电极(13a)和第二凸块电极(13b)一起设置在薄膜线圈层(12)的表面上并与第一凸块电极(13a)一体地形成;以及绝缘体层(14),其设置在第一凸块电极(13a)和第二凸块电极(13b)之间。薄膜线圈层(12)包含作为平面线圈图案的第一螺旋导体(16)。第一凸块电极(13a)经过第一引线导体(20)连接到第一螺旋导体(16)的内周端。第二凸块电极(13b)连接到第一螺旋导体(16)的外周端。

    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68034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110355862.2

    申请日:2011-1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27/292 H01F17/0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线圈组件(100)设置有:基板(11);薄膜线圈层(12),其设置在基板(11)上;第一凸块电极(13a)和第二凸块电极(13b),它们设置在薄膜线圈层(12)的表面上;第一引线导体(20),其与第一凸块电极(13a)和第二凸块电极(13b)一起设置在薄膜线圈层(12)的表面上并与第一凸块电极(13a)一体地形成;以及绝缘体层(14),其设置在第一凸块电极(13a)和第二凸块电极(13b)之间。薄膜线圈层(12)包含作为平面线圈图案的第一螺旋导体(16)。第一凸块电极(13a)经过第一引线导体(20)连接到第一螺旋导体(16)的内周端。第二凸块电极(13b)连接到第一螺旋导体(16)的外周端。

    共模滤波器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15479B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0910138463.3

    申请日:2009-05-18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3层结构中可以提高高频特性的共模滤波器。共模滤波器(1)具备拥有第1线圈层(14)、第2线圈层(18)和引线层(16)的3层结构。在第1以及第2线圈层(14,18)上,分别形成有大致圆形的螺旋状的第1平面线圈(21)和第2平面线圈(41)。形成于引线层(16)的第1引线(31)和第2引线(32)具有第1直线部分(31c)和第2直线部分(32c)。第1直线部分(31c)位于与分别通过与螺旋部分(22,42)的多个交点的螺旋部分(22,42)的多条第1接线垂直的直线(L1)上。第2直线部分(32c)位于与分别通过与螺旋部分(22,42)的多个交点的螺旋部分(22,42)的多条第2接线垂直的直线(L2)上。

    物镜、致动器、光学头及光学记录再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721902A

    公开(公告)日:2006-01-18

    申请号:CN200510076430.2

    申请日:2005-06-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1374 G11B7/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将从光源射出的光会聚并将聚焦光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的物镜和配备有该物镜的致动器、以及将信息记录在光学记录介质上或对所记录的信息进行再生的光学头和使用该光学头的光学记录再生装置。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因碰撞而导致的透镜保护部剥离的物镜。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设置有可防止透镜保护部剥离的物镜的致动器、光学头及光学记录再生装置。物镜(9)具有透镜部(21)和一体地形成于透镜部(21)周围的透镜周缘部(23)。在透镜部(23)的、固定透镜保护部(27)的区域内,形成有防止在与光学记录介质碰撞时透镜保护部(27)从透镜周缘部(23)上剥离下来的防剥离部(11)。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