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粉料的制备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383248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611103833.6

    申请日:2016-12-05

    Inventor: 王耀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C08F110/06 C08F4/6546 C08F4/651 C08F4/64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合成树脂及塑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丙烯粉料的制备方法。聚丙烯粉料的制备方法,先用镁粉和乙醇合成烷氧基镁化合物,然后在惰性稀释剂存在下烷氧基镁化合物与给电子体化合物和Ti化合物反应;将所得固体用惰性溶剂洗涤得到催化剂固体组分;将带有搅拌器的高压釜用氮气置换后,在室温条件下氮气气流中引入含三乙基铝的己烷溶液、含外给电子体的己烷溶液、无水己烷L和催化剂;关闭高压釜,在氢气分压的状态下加入液体丙烯;搅并使升温,聚合后,停止搅拌,除去未聚合的丙烯单体,得到聚丙烯粉料。本发明制备的聚丙烯粉料颗粒形态优良,流动性好。催化剂活性高20%且氢调敏感性好。

    聚乙二醇甲醚磷腈共混改性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34537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611120675.5

    申请日:2016-12-08

    Inventor: 王耀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2/08 C08G79/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合成树脂及塑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乙二醇甲醚磷腈共混改性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聚乙二醇甲醚磷腈共混改性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聚乙二醇甲醚磷腈的合成;(2)聚乙二醇甲醚磷腈的提纯工艺;(3)共混阻燃粘胶纤维的制备。本发明制成的聚乙二醇甲醚磷腈共混改性粘胶纤维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其阻燃改性粘胶纤维极限氧指数达33%。

    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5825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17004.3

    申请日:2016-12-07

    Inventor: 王耀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6M15/55 D06M10/00 D06M13/332 D06M2101/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合成树脂及塑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对PAN基碳纤维表面进行连续阳极氧化处理,阳极氧化处理后除去PAN基碳纤维表面残留的电解质溶液,然后对PAN基碳纤维进行干燥处理;将环氧树脂与三乙烯四胺混合后,将混合溶液均匀涂覆在PAN基碳纤维的表面,在涂覆处理过程中尽量保证纤维两面溶液均匀,随后将其置于金属模具内高温固化,最后将加工成型的复合材料取出,并进行打磨处理除去多余固化物。本发明阳极氧化处理后,PAN基碳纤维的润湿性提高,碳纤维表面活性提高,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较未处理时的最大增幅达到86%。

    一种豇豆籽肽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55232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80762.2

    申请日:2016-11-30

    Inventor: 王耀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21/06 C07K1/14 C07K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豇豆籽肽的制备方法。一种豇豆籽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取豇豆籽、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DPPH、氢氧化钠、盐酸、甲醛、无水乙醇、缓冲溶液、邻苯三酚备用,以上原料均为市售;利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豇豆籽肽活性能力较高,食用安全性高。

    可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酯用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50229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20834.1

    申请日:2016-12-08

    Inventor: 王耀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63/87 C08G63/16 C08G63/85 C08G223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合成树脂及塑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酯用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可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酯用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取约二氧化硅放入干燥的烧杯中,加入乙醇,超声分散约;将分散好的二氧化硅‑乙醇乳状液倒入三颈烧瓶中,向三颈瓶中加入H2O和冰乙酸,在另一个烧瓶中加入的钛酸四丁酯和乙醇,搅拌使钛酸四丁酯充分溶解在乙醇中,加入三颈瓶中,回流,然后再搅拌h,即Ti‑Si复合催化剂;将200 g的丁二酸与1,4‑丁二醇反应的酯化物放入500 mL四口烧瓶中,加入上述Ti‑Si复合催化剂,抽真空进行缩聚合,待聚合结束,即得聚丁二酸丁二酯。所制Ti‑Si复合催化剂优于生产聚丁二酸丁二酯的常用催化剂。

    石墨‑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50165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25433.5

    申请日:2016-12-09

    Inventor: 王耀斌

    Abstract: 本发明石墨‑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聚氨酯工业领域,具体涉及石墨‑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石墨的预处理,取石墨300g于1000mL的烧杯中,加入400mL的无水乙醇搅拌均匀,使石墨完全分散于无水乙醇中,静置30 min后进行超声处理30 min,用布氏漏斗抽滤,与上述相同工艺重复3次,然后均匀铺在铁盘上,放入度烘箱,24 h后取出,待冷却后装入样品袋备用;预聚体的制备,称取石墨加入三口烧瓶中,然后再加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多元醇,静置12 h后,在100‑110度条件下真空脱水2‑3h,降温到50‑60度,加入2,4一甲苯二异氰酸酯低温反应50 min,然后升温到80‑85度搅拌并保温反应3 h;本发明操作简单,加工方便,且能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性能。

    新型水性聚氨酯脲‑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50152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25420.8

    申请日:2016-12-09

    Inventor: 王耀斌

    Abstract: 本发明新型水性聚氨酯脲⁃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涉及聚氨酯工业领域,具体涉及新型水性聚氨酯脲⁃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原料预处理,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于120度真空脱水2h;乙烯脲在烘箱90度下干燥24h;本发明创新之处是首先采用一种新型的扩链剂乙烯脲,对聚氨酯主链结构进行设计,引入脲键或是缩二脲结构,以传统的合成工艺制备水性聚氨酯脲乳液;其次,利用互穿聚合物网络改性的方法,将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在水性聚氨酯脲乳液中共聚,后期采用乙二胺对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进行交联,制备出性能优良的水性聚氨酯脲⁃丙烯酸酯复合乳液。

    硬质聚氨酯泡沫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50097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25435.4

    申请日:2016-12-09

    Inventor: 王耀斌

    Abstract: 本发明硬质聚氨酯泡沫制备方法涉及聚氨酯工业领域,具体涉及硬质聚氨酯泡沫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的制备,将l‑甲基咪唑,正溴丁烷和四氟硼酸钾混合加入100mL烧瓶中,搅拌,恒温80度下反应3‑3.5h,冷却至室温,用乙腈稀释,溴化钾沉淀过滤,滤液移至旋转蒸发仪,加压除去乙腈,并在80‑85度下真空干燥8h;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把正溴丁烷滴加到1‑甲基咪唑中,搅拌,本发明利用离子液体的高热稳定性,制备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作为阻燃剂应用到聚氨酯硬质泡沫中。不仅克服了瞵系阻燃剂挥发性大、耐热性相对不高的缺陷,也克服了卤系阻燃剂发烟量大的缺点。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胶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49941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56762.6

    申请日:2016-12-15

    Inventor: 王耀斌

    Abstract: 本发明聚氨酯‑聚丙烯酸酯胶膜的制备方法涉及聚氨酯工业领域,具体涉及聚氨酯‑聚丙烯酸酯胶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将聚醚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和溶剂N‑甲基‑2‑吡咯烷酮加入四口烧瓶中,升温到60度,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催化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恒温搅拌4 h,然后升温到80‑85度,反应2 h,降温到60度,反应5h,降温至40度,滴加三乙胺进行中和,接着加水进行分散,同时用乙二胺进行扩链,制备得到水性聚氨酯乳液;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操作,且能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性能,节约生产成本,降低能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