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孔碳块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电催化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874218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629842.4

    申请日:2022-12-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孔碳块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电催化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配制的镍、钼等金属盐和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腈等聚合物溶液注入碳纤维后烘干,将烘干的块体放入通有氩气气氛的管式炉中,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制备了具有微米和纳米孔碳包覆金属/金属碳化物块体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利于批量大规模生产推广应用;以及制备过程中多孔材料的孔径可控;且通过调整金属盐的种类和比例能形成多孔金属和碳纤维复合块体材料;制备的多级碳包覆金属/金属碳化物块体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析氢性能;因此该方法同时具有普遍使用的优点。

    一种碳陶耐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30805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110065574.7

    申请日:2021-0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陶耐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Ti‑Cu二元合金作为浸渗剂,碳纤维作为增强相,通过反应熔渗法低温制备组织和性能良好的C/C‑TiC‑Cu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为TixCuy(x、y代表合金的原子比)、TiC、C和少量Cu相。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C/C多孔体的制备与预处理;(2)C/C多孔体的碳纤维表面制备界面保护涂层;(3)增密带有界面保护涂层的C/C多孔体得到多孔C/C预制体;(4)Ti‑Cu二元合金的制备;(5)将Ti‑Cu二元合金与多孔C/C预制体进行高温熔渗处理,得到C/C‑TiC‑Cu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效率高,TiC陶瓷相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整体的摩擦磨损性能,TixCuy合金相的引入可有效调控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一种制动器摩擦试验测试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014735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08639.2

    申请日:2022-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动器摩擦试验测试装置,包括传动部分、加载部分、密封部分、可变惯量部分、制动模块、测量组件以及机体,所述密封部分可以模拟三种不同的工作环境(通水,通沙尘,通冷空气),以此来研究汽车制动器在不同的恶劣环境下的制动能力以及摩擦系数,并且试验平台能够仿真路面驾驶过程的动能,检测车辆制动性能,通过测量组件可以实现对转速、温度、压力、摩擦力矩等的测量,进而可以计算出摩擦系数等数据,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较高的特点,能有效对制动器的摩擦性能进行摩擦试验,且保证试验效果。

    一种超高温耐烧蚀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99589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059618.5

    申请日:2021-0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温耐烧蚀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陶瓷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复合材料以碳化铪为基体,碳纤维作为增强相,含少量Cu发汗剂。通过反应熔渗Hf‑Cu合金,低温制备组织及性能良好的C/C‑HfC‑Cu复合材料。本发明的复合材料不仅基体采用抗氧化、耐烧蚀性能优异的碳化铪,且碳纤维提升了材料整体的力学强度,微量的Cu有发汗冷却作用,因此本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抗氧化耐烧蚀性能。所述复合材料中碳纤维增强相的体积分数为10%‑40%,碳基体的体积分数为10%‑20%,碳化铪基体的体积分数为30%‑50%,Cu发汗剂的体积分数为5%‑10%。本发明采用低温熔渗,制备工艺简单易行,生产效率高,能够为制备高性能陶瓷基复合材料提供一种新的生产工艺。

    一种制备碳陶复合材料的压力反应熔渗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851382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911169357.1

    申请日:2019-1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碳陶复合材料的压力反应熔渗装置,由石墨加热系统、测温系统、分离式模具、样品腔室、液压系统、真空控制系统和循环水冷炉体组成。循环水冷炉体构成密闭的烧结炉内空间,分离式模具、样品腔室、液压系统的压头位于炉内,石墨加热系统与分离式模具连接,压头处于模具闭合后熔融室正上方;分离式模具可在底座的限制下分离,便于取出样品和熔渗金属;试样腔室卡在模具上,以便构成封闭熔渗腔室;循环水冷炉体上设有测温孔,便于测温系统检测温度;真空控制系统与循环水冷炉体连接,以控制烧结炉内的真空度。本发明结构简单,压力来源于液压油缸推动的机械压力,安全性高,且材料利用率高,可实现复合材料的高压熔渗以及近净成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