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效果的污水收集处理服务指标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7951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295704.6

    申请日:2024-0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环境效果的污水收集处理服务指标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城市排水系统的环境治理成效数据,并根据环境治理成效数据中的污水收集成效数据、污染物削减成效数据和绿色经济参数,分别确定环境治理指标和额外激励指标;确定该城市排水系统的基础运营指标,并基于环境治理指标、额外激励指标和基础运营指标,确定出目标运营指标,基于目标运营指标对城市排水系统中各个模块的运营进行优化。本申请的方法提高了城市排水系统的整体运营效率,基于多项成效数据,更有针对性地激励水环境核心治理效果提升,以及不同方面的资源化利用和节能表现,提高了污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水环境治理总体效果。

    一种臭氧-双级活性炭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8146129U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21200950.5

    申请日:2022-05-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臭氧‑双级活性炭污水深度处理装置,臭氧接触塔上方设有排气口,排气口通过臭氧管道连接臭氧吸附塔,活性炭滤池设有两级分别为一级活性炭滤池和二级活性炭滤池,一级活性炭滤池出水口和臭氧接触塔进水口连通,臭氧接触塔出水口和二级活性炭滤池进水口连通,二级活性炭滤池上设有二级活性炭回流口,一级活性炭滤池上设有一级活性炭回流口,二级活性炭回流口和一级活性炭回流口通过回流管道连通,回流管道上设有回流泵;一级活性炭滤池和二级活性炭滤池顶部均设有检修口。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将二级活性炭滤池的活性炭回流至一级活性炭滤池,充分利用生物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降低废水处理成本。

    适用于易淤积环境并防外水倒灌的压力式液位计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99419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249784.0

    申请日:2023-03-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适用于易淤积环境并防外水倒灌的压力式液位计及使用方法,控制器与防水导管相连,防水导管的另一端与压力传感器相连;控制器的内部设置有信号放大器和模数转换器,且信号放大器和模数转换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信号放大器与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并用于放大压力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模数转换器将放大之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控制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与之对应的数值,并通过显示器进行显示。本发明在压力式液位计下部增加了防淤积辅助管和防淤积辅助仓以解决淤积造成的数值不准或延迟的问题,将压力式液位计上部与负压腔连通的气孔进行改造使得负压腔气孔即使进水也能自动排空,避免因负压腔气孔进水导致的液位数值不准的问题。

    一种应用于城市雨污分离的排水管网

    公开(公告)号:CN115492219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240154.9

    申请日:2022-10-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城市雨污分离的排水管网,包括井体,在所述井体底部设置有隔板一,所述隔板一为阶梯状,在所述隔板一上底部和顶部的位置分别开设有排污口和排雨口,且在所述井体侧边靠近排污口的位置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排污口直径尺寸小于进水口,且所述排雨口直径尺寸大于进水口尺寸,此应用于城市雨污分离的排水管网,区别于现有技术,在对城市雨污水进行分流治理的过程中,可根据水流量的大小来区分雨水与污水,同时利用水体自身浮力配合浮动式封堵机构的设计使用,能够利用水体浮力来自动切换排雨口与排污口的排放路基,即自动切换雨水与污水的排出模式,有效的避免了传统的通过能耗来实现水体环保的问题,更加节能环保。

    一种排水管道用干冰微爆清淤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00325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415576.9

    申请日:2022-04-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水管道用干冰微爆清淤装置及方法,它包括位于地面上的工程车,工程车上搭载有干冰存储箱和控制台;所述干冰存储箱通过橡胶软管与干冰清洗机相连;所述干冰清洗机上同时通过另一根橡胶软管与空气压缩机相连;所述干冰清洗机搭载在管道爬行机器人的顶部;所述管道爬行机器人设置在待清淤管道内部。该装置能够进入管道内部,通过管道爬行机器人带动干冰清洗机到达待清淤部位,对排水管道内的淤积物,尤其是堆积在管涵底部的致密的胶结状淤积物进行高效清淤,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二次污染、无需人工下井、清淤效率高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