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接从感病小麦叶片上高效提取小麦白粉菌DNA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60191A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710831204.3

    申请日:2017-09-15

    Applicant: 长江大学

    Inventor: 马东方 张兴 卢晨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06 C12Q1/686 C12Q2527/125 C12Q2531/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接从感病小麦叶片上高效提取小麦白粉菌DNA的方法,步骤包括:向DNA提取溶液中加入收集孢子,利用手工电钻配合玻璃研磨棒液氮预冷,均匀研磨30S,加入乙酸钠溶液,充分混匀;离心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25:24:1的氯仿震荡混匀,离心后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混匀后离心去上清液,下面沉淀物为DNA,加入乙醇,涡旋震荡后去除乙醇,室温倒扣待离心管中乙醇完全蒸发,加入去离子水保存于-20℃,即可作为PCR模板。本发明建立了一套高效、快速、可直接从感病小麦白粉菌的植株上提取小麦白粉病菌DNA作为PCR扩增模板的方法。

    一种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018386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462747.3

    申请日:2015-07-31

    Applicant: 长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其保藏号为CCTCC M2015297,命名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XK-4,并进一步提供了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XK-4的筛选方法及在抑制油菜菌核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核桃根腐病菌、西瓜枯萎病菌中的应用,以及一种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XK-4菌剂。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XK-4是一株油菜根际微生物,对人、畜、农作物安全,对环境友好,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对常见的病原菌,如油菜菌核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核桃根腐病菌、西瓜枯萎病菌等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造成菌丝畸形,进一步制备成的菌剂对油菜菌核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生产周期短,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小麦肥料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36971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763239.7

    申请日:2019-08-19

    Applicant: 长江大学

    Inventor: 马东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肥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份:家畜粪便40~50份,草料30~40份,高岭土15~20份,尿素20~25份,过磷酸钙10~15份,磷酸钾10~15份,包膜剂2~5份和复合菌剂4~7份;所述复合菌剂包括胶质芽孢杆菌、丁酸梭菌、放线菌;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小麦肥料能最大程度上改善土壤结构,保水保肥,促进作物生长,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一种小麦麸皮烘干塔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39756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496718.9

    申请日:2018-12-07

    Applicant: 长江大学

    Inventor: 马东方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麸皮烘干塔,包括:塔体、传送装置、阻挡板、加热层及风扇,所述阻挡板设置在所述塔体的内壁上,所述传送装置穿设于所述塔体且位于所述阻挡板的下方,所述加热层及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传送装置位于所述塔体内的部分内,所述风扇位于所述加热层的下方,所述阻挡板内部设有电加热丝,所述阻挡板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本发明所述的小麦麸皮烘干塔,通过阻挡板、加热层及风扇实现对小麦麸皮多角度烘干,整个装置效果突出并且简单实用,成本低廉,后期维护简单。

    纳米硅悬浮剂催芽小麦种子与苗期喷施的促生壮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85785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62585.X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长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纳米硅悬浮剂催芽小麦种子与苗期喷施的促生壮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纳米硅悬浮剂配置;S2:小麦种子浸泡催芽:用纳米硅悬浮剂浸泡小麦种子1小时,置于用纳米硅悬浮剂浸湿的滤纸上催芽1天,形成纳米硅处理组,以水浸泡和催芽为对照组;S3:田间小区播种;S4:出苗率统计;S5:苗期喷硅保护;S6:生物量和指标统计:统计分蘖数、株高、茎长、叶宽生长发育指标,测定光合速率以及叶绿素a和b含量,测定激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数据统计。本发明采用纳米硅悬浮剂对小麦种子进行浸泡和催芽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各项生理指标,分蘖增多、拔节更快、叶片光合作用强、糖含量增多、植物激素比例更协调。

    一种小麦施肥机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527811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401180.X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长江大学

    Inventor: 尹军良 马东方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施肥机,包括车体;翻土部件,包括翻土升降气缸、翻土桶及若干翻土楔形块,所述翻土桶穿设于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翻土升降气缸的活动端与所述翻土桶固定,带动所述翻土桶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翻土楔形块与所述翻土桶靠近地面的一端铰接;施肥部件,包括升降件、施肥升降气缸及肥料储存部件,所述升降件靠近地面的一端与所述翻土楔形块铰接,所述肥料储存部件与所述升降件的另一端连接,向所述升降件供应肥料,所述施肥升降气缸的活动端与所述升降件固定。本发明所述的小麦施肥机设置有翻土部件及施肥部件,翻土部件将土层翻开,施肥部件对翻开土层的区域施肥,使肥料能深入土地,有助于后续小麦的种植及成长,适合推广应用。

    一种小麦种植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95360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763236.3

    申请日:2019-08-19

    Applicant: 长江大学

    Inventor: 马东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种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选择土壤肥沃的田块,设置垄畦,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后施底肥;步骤2、小麦种子处理后,催芽制备小麦苗;步骤3、于9~10月份,所述垄畦的垄面上先种植油菜苗,15~20天后在畦内种植小麦苗;步骤4、于第二年3~4月份收获油菜;步骤5、于第二年5~6月份收获小麦。该方法中,播种时,先种植油菜,半个月后再种植小麦;收获时油菜收获早于小麦,又为小麦收获的繁忙减轻压力,把农忙分散开来,大大地解决紧张的压力;同时小麦与油菜可充分发挥互补优势,提高小麦产量。

    一种润麦机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395799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495227.2

    申请日:2018-12-07

    Applicant: 长江大学

    Inventor: 马东方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麦机,包括润麦罐、分散器、散射喷水装置及水管,润麦罐包括钢制外罐和陶瓷内罐,分散器和散射喷水装置设置在陶瓷内罐内,散射喷水装置位于分散器的下方,散射喷水装置与水管连接,分散器包括上椎体及下椎体,上椎体及下椎体套设在水管上,且相对水管可转动,上椎体与下椎体的锥尖相背设置,上椎体位于下椎体的上方,散射喷水装置包括一高压喷嘴及散射锥,高压喷嘴设置在水管伸入润麦罐的一端上,高压喷嘴设置在散射锥内,散射锥的锥面朝向下椎体,散射锥的锥面上开设有若干散射孔。本发明所述的润麦机,结构简单,能使小麦充分均匀的着水,也不需要消耗大量电能,节能减排,使用寿命长,适合推广应用。

    一种培养小麦赤霉菌菌丝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520574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038445.4

    申请日:2016-11-23

    Applicant: 长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培养小麦赤霉菌菌丝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培养基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紫薯160-240份,蔗糖16-24份,琼脂12-24份,苹果8-14份,番茄8-12份,面粉7-12份,食用玫瑰花瓣1-5份,蒸馏水1000份。其制备方法为将紫薯、苹果、番茄、食用玫瑰花瓣洗净,紫薯、苹果、番茄切碎成块,沸水煮过滤,收集滤液,将面粉,蔗糖,琼脂依次加入到滤液中,经分装,封口,灭菌后冷却即可。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所述培养基培养小麦赤霉菌菌丝的培养方法。所述培养基组分简单,有利于小麦赤霉菌菌丝快速生长,使小麦赤霉菌菌丝长满培养皿只需要30-38h,培养时间缩短,可减少污染和培养基的能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