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场地高标准垂直防渗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61648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310171916.2

    申请日:2023-0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殊场地高标准垂直防渗处理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在防渗轴线位置处布设混凝土防渗墙,所述混凝土防渗墙穿过覆盖层并嵌入强风化基岩层底端;沿混凝土防渗墙宽度方向,从渗流上游至渗流下游预埋三排间隔布置的灌浆管,所述灌浆管由混凝土防渗墙顶端延伸至混凝土防渗墙底端;对混凝土防渗墙墙体进行混凝土浇筑,通过灌浆管对混凝土防渗墙墙下部分进行帷幕灌浆,分别设置与每排灌浆管对应布置的第一排灌浆孔、第二排灌浆孔、第三排灌浆孔。本发明采用防渗墙加复合灌浆形式,解决覆盖层和基岩不能同时满足环保防渗要求的情形,通过合理的灌浆工艺,形成完整的防渗体系,实现整体渗透系数达到≤10‑7cm/s的要求。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穿堤涵闸智能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41666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09252.6

    申请日:2020-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穿堤涵闸智能化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创建穿堤涵闸工程模板的输入元素;步骤2:创建穿堤涵闸工程模板的建筑物参数集;步骤3:创建穿堤涵闸工程模板的三维模型骨架;步骤4:根据三维模型骨架创建相应建筑物,建模时,将各建筑物的结构尺寸与建筑物参数集中对应的参数赋值关联起来,将各建筑物参数集的参数赋值相应建筑物的结构尺寸;步骤5:编写是否改变参数涵洞典型段数的判断规则;步骤6:调试各参数,制作工程模板,设定输入元素,导出用于实例调用及后期三维出图或三维计算的建筑物参数集。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其通过建立穿堤涵闸完整独立的参数化工程模板,可整体调用,大幅减小实例化工作量。

    一种水库内衬管道回填灌浆施工方法和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241825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603584.4

    申请日:2019-07-05

    Abstract: 一种水库内衬管道回填灌浆施工方法和结构,包括:一、内衬管敷设:内衬管敷设前将原涵管内杂物、淤泥泥沙等清理干净,从下游往上游端牵引,边焊边敷;二、内衬管焊接:内衬管所有接口采用现场热熔焊接;三、压水试验:内衬管安装好后进行压水试验,压水试验压力不低于0.6MPa,持续时间24h,每隔3h记录压力情况,检验内衬管接头的密封性;四、回填灌浆:内衬管牵引到位后,在内衬管进出口1m范围内与原涵管之间的空腔设置进口混凝土堵头和出口混凝土堵头,封堵时需预留排气管与灌浆管,封堵完成后隔48h进行回填灌浆作业。本发明能使原涵管与内加内衬管紧密结合,封堵密实,有效保证内衬管修复技术的施工质量,保证内衬管使用安全并延长内衬管使用年限。

    一种梯级水库防洪特征水位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17060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0798048.6

    申请日:2022-07-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梯级水库防洪特征水位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待计算的梯级水库中各水库的层级关系;拟定多个且不同的最高级水库的防洪库容;针对每个拟定的最高级水库的防洪库容,分别由上至下依次基于本级水库的防洪库容计算下一级水库的防洪库容,得到每个拟定的最高级水库的防洪库容对应的最低级水库的防洪库容;选取最低级水库的防洪库容的最大值对应的各层级水库的防洪库容组合,作为待计算的梯级水库的库容分配方案;分别基于待计算的梯级水库的各层级水库的防洪库容,计算得到各层级水库的最优汛限水位、防洪高水位。本发明为新建梯级水库规划、设计阶段提供一种防洪特征水位确定方法。

    一种水库坝身涵管改造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41788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603928.1

    申请日:2019-07-05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属于水工结构领域,具体是一种水库坝身涵管改造结构及施工方法。一种水库坝身涵管改造结构,包括:进口段,设置有进水口;管身段,包括位于山体岩洞内的管件,位于管件与山体岩洞之间的回填灌浆;出口段,设置有闸阀井。本发明在山体内设置管身段,与大坝分开布置,不影响坝体安全,安全性高;本发明管身段管材采用PE管,抗拉强度好、综合费用低;本发明在出口段设置检修阀、工作阀,进口段无需设置检修闸门及启闭机房,工程占地少、运行管理方便、节省工程投资。

    一种水库输水隧洞水下临时封堵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81100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599545.2

    申请日:2024-05-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下临时封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库输水隧洞水下临时封堵结构及方法,水下临时封堵结构包括封堵门和门框;所述门框通过第一固定件与输水隧洞连接,所述门框的外缘设置止水胶条,所述止水胶条用于密封门框与所述输水隧洞之间的间隙;所述封堵门包括门板以及设置在门板上的加强筋,所述门板与门框可拆卸密封连接。本发明的封堵结构利用钢板和型钢作为主要结构,采用锚栓方式进行连接,能根据不同的输水隧洞截面尺寸设计封堵结构,增加了隧洞临时封堵方法的适用范围。并且与新建围堰相比,节省了大量的投资,同时也避免了水库放空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一种水库内衬管道回填灌浆施工方法和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24182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1910603584.4

    申请日:2019-07-05

    Abstract: 一种水库内衬管道回填灌浆施工方法和结构,包括:一、内衬管敷设:内衬管敷设前将原涵管内杂物、淤泥泥沙等清理干净,从下游往上游端牵引,边焊边敷;二、内衬管焊接:内衬管所有接口采用现场热熔焊接;三、压水试验:内衬管安装好后进行压水试验,压水试验压力不低于0.6MPa,持续时间24h,每隔3h记录压力情况,检验内衬管接头的密封性;四、回填灌浆:内衬管牵引到位后,在内衬管进出口1m范围内与原涵管之间的空腔设置进口混凝土堵头和出口混凝土堵头,封堵时需预留排气管与灌浆管,封堵完成后隔48h进行回填灌浆作业。本发明能使原涵管与内加内衬管紧密结合,封堵密实,有效保证内衬管修复技术的施工质量,保证内衬管使用安全并延长内衬管使用年限。

    水库塔式分层取水口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396817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1810324165.2

    申请日:2018-04-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库塔式分层取水口,包括由塔体内上至下分布的多个进水管道,多个进水管道的顶部设置有操作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室内设置有与多个进水管道一一对应的多个操作装置,多个进水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多个操作装置的驱动轴上均连接有穿过操作室地面的预埋支架,预埋支架通过的阀杆与对应的阀门连接;多个操作装置通过带动阀杆转动带动对应阀门上下运动,实现对应的进水管道的开启或关闭。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需要耗费大量人工才能开启多级取水口的缺陷,提供一种水库塔式分层取水口,使操作人员在操作室内即可实现多层取水口的控制。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穿堤涵闸智能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41666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010009252.6

    申请日:2020-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穿堤涵闸智能化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创建穿堤涵闸工程模板的输入元素;步骤2:创建穿堤涵闸工程模板的建筑物参数集;步骤3:创建穿堤涵闸工程模板的三维模型骨架;步骤4:根据三维模型骨架创建相应建筑物,建模时,将各建筑物的结构尺寸与建筑物参数集中对应的参数赋值关联起来,将各建筑物参数集的参数赋值相应建筑物的结构尺寸;步骤5:编写是否改变参数涵洞典型段数的判断规则;步骤6:调试各参数,制作工程模板,设定输入元素,导出用于实例调用及后期三维出图或三维计算的建筑物参数集。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其通过建立穿堤涵闸完整独立的参数化工程模板,可整体调用,大幅减小实例化工作量。

    水库塔式分层取水口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396817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10324165.2

    申请日:2018-04-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库塔式分层取水口,包括由塔体内上至下分布的多个进水管道,多个进水管道的顶部设置有操作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室内设置有与多个进水管道一一对应的多个操作装置,多个进水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多个操作装置的驱动轴上均连接有穿过操作室地面的预埋支架,预埋支架通过的阀杆与对应的阀门连接;多个操作装置通过带动阀杆转动带动对应阀门上下运动,实现对应的进水管道的开启或关闭。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需要耗费大量人工才能开启多级取水口的缺陷,提供一种水库塔式分层取水口,使操作人员在操作室内即可实现多层取水口的控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