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回收式壳管式冷凝器

    公开(公告)号:CN102980332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512285.8

    申请日:2012-1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回收式壳管式冷凝器,其包括壳管、左管箱、右管箱、热回收管束及冷凝管束,壳管开设有制冷剂入口及出口,左管箱内设置有二隔板;第一隔板将左腔室分隔成上下的二腔室;弯折的第二隔板将一腔室分隔成第三、第四腔室;右管箱内设置有三隔板并将右腔室由上至下分隔成第五、第六、第七、第八腔室;第一组热回收管束的一端接入第四腔室,另一端接入第五腔室;第三组热回收管束的一端接入第三腔室,另一端接入第六腔室;第四组热回收管束的一端接入第四腔室,另一端接入第六腔室;第一组冷凝管束的一端接入第二腔室,另一端接入第七腔室;第二组冷凝管束的一端接入第二腔室,另一端接入第八腔室。制冷剂换热时间增加,换热效率提高。

    冷水机组用降膜式蒸发器的制冷剂分配器

    公开(公告)号:CN102661638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210114748.5

    申请日:2012-04-18

    Abstract: 一种冷水机组用降膜式蒸发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包括制冷剂入口、上多孔顶板、过滤网、下多孔顶板和多孔底板以及侧板,过滤网夹设在上多孔顶板与下多孔顶板之间,多孔底板位于下多孔顶板的下方,上多孔顶板、过滤网、下多孔顶板、多孔底板以及侧板共同围成腔室,该腔室内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分配孔板,制冷剂入口的一端依次穿过上多孔顶板、过滤网和下多孔顶板后开口于分配孔板的上方。分配孔板包括第一级分配孔板,该第一级分配孔板与侧板相接并将腔室从上到下依次分隔为两部分,第一级分配孔板的至少一侧边缘与侧板之间形成第一开口。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和制冷剂气液分离效果好且分流均匀的特点。

    冷水机组用降膜式蒸发器的制冷剂分配器

    公开(公告)号:CN102661638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114748.5

    申请日:2012-04-18

    Abstract: 一种冷水机组用降膜式蒸发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包括制冷剂入口、上多孔顶板、过滤网、下多孔顶板和多孔底板以及侧板,过滤网夹设在上多孔顶板与下多孔顶板之间,多孔底板位于下多孔顶板的下方,上多孔顶板、过滤网、下多孔顶板、多孔底板以及侧板共同围成腔室,该腔室内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分配孔板,制冷剂入口的一端依次穿过上多孔顶板、过滤网和下多孔顶板后开口于分配孔板的上方。分配孔板包括第一级分配孔板,该第一级分配孔板与侧板相接并将腔室从上到下依次分隔为两部分,第一级分配孔板的至少一侧边缘与侧板之间形成第一开口。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和制冷剂气液分离效果好且分流均匀的特点。

    热回收式壳管式冷凝器

    公开(公告)号:CN102980332B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210512285.8

    申请日:2012-1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回收式壳管式冷凝器,其包括壳管、左管箱、右管箱、热回收管束及冷凝管束,壳管开设有制冷剂入口及出口,左管箱内设置有二隔板;第一隔板将左腔室分隔成上下的二腔室;弯折的第二隔板将一腔室分隔成第三、第四腔室;右管箱内设置有三隔板并将右腔室由上至下分隔成第五、第六、第七、第八腔室;第一组热回收管束的一端接入第四腔室,另一端接入第五腔室;第三组热回收管束的一端接入第三腔室,另一端接入第六腔室;第四组热回收管束的一端接入第四腔室,另一端接入第六腔室;第一组冷凝管束的一端接入第二腔室,另一端接入第七腔室;第二组冷凝管束的一端接入第二腔室,另一端接入第八腔室。制冷剂换热时间增加,换热效率提高。

    热回收式壳管式冷凝器

    公开(公告)号:CN203024513U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220663027.5

    申请日:2012-12-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回收式壳管式冷凝器,其包括壳管、左管箱、右管箱、热回收管束及冷凝管束,壳管开设有制冷剂入口及出口,左管箱内设置有二隔板;第一隔板将左腔室分隔成上下的二腔室;弯折的第二隔板将一腔室分隔成第三、第四腔室;右管箱内设置有三隔板并将右腔室由上至下分隔成第五、第六、第七、第八腔室;第一组热回收管束的一端接入第四腔室,另一端接入第五腔室;第三组热回收管束的一端接入第三腔室,另一端接入第六腔室;第四组热回收管束的一端接入第四腔室,另一端接入第六腔室;第一组冷凝管束的一端接入第二腔室,另一端接入第七腔室;第二组冷凝管束的一端接入第二腔室,另一端接入第八腔室。制冷剂换热时间增加,换热效率提高。

    热回收式壳管式冷凝器

    公开(公告)号:CN202973674U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220658909.2

    申请日:2012-12-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回收式壳管式冷凝器,其包括壳管、左、右管箱、热回收管束及冷凝管束,壳管开设有制冷剂入口及出口;左管箱内设置有三隔板,第一、第二隔板将左腔室分隔成上中下的三腔室,第三隔板将中间腔室分隔成二腔室;右管箱内设置有三隔板,二隔板将右腔室分隔成上中下的三腔室,第三隔板连接于其中一隔板上,并将上部腔室分隔成二腔室;热回收管束分成四组热回收管束;所述冷凝管束分隔成二组冷凝管束;通过热回收管束、冷凝管束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左腔室的各腔室及右腔室的各腔室相连通,实现四流程的液体循环的热回收方式。在制冷剂流动的过程中,制冷剂与热回收管束内的生活用水与冷凝管束内的冷却液体的换热时间增加,换热效率提高。

    一种螺杆式冷源热水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01435629B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810219881.0

    申请日:2008-12-1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螺杆式冷源热水机组的结构。包括压缩机、冷凝换热器、干燥过滤器、热力膨胀阀、蒸发换热器、第一高温膨胀阀、第二高温膨胀阀、电磁阀;冷凝换热器上设有与用户侧热水循环相连接的出、入口;所述蒸发换热器上设有与用户侧冷源循环相连接的出、入口。第一高温膨胀阀、第二高温膨胀阀并接于干燥过滤器与热力膨胀阀之间的液管路上;第一高温膨胀阀的另一端接于压缩机的压缩室接口;第二高温膨胀阀的另一端经电磁阀接于压缩机的电机端接口。本发明把螺杆式冷水机组和螺杆式水源热泵机组两种机型的功能在一种机型中实现。同时,由于第一、二高温膨胀阀的组合使用,使得该螺杆式冷源热水机组能够提供20~60℃的热水和温度在-15~25℃之间的载冷剂。

    用于制冷系统的干式蒸发器的均液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1694361A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910193239.4

    申请日:2009-10-23

    Abstract: 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干式蒸发器的均液机构,干式蒸发器包括左右管箱、壳体、管板以及多根换热管,干式蒸发器内设置有均液机构,均液机构安装在管箱侧的进液口与换热管之间,均液机构包括均液板以及安装在均液板上的毛细管,毛细管的一端连通进液口,毛细管的另一端连通换热管。毛细管的数目与换热管的数目相等。本发明在干式蒸发器的管箱侧的进液口与换热管之间安装均液机构,可以保证制冷剂液体在各个换热管之间均匀分配,避免因分液不均匀而造成局部制冷剂液体过多而未能完全蒸发、最后以液体的形态回到压缩机,既造成冷量的浪费,又对压缩机造成液击。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蒸发效果好的特点。

    一种螺杆式冷源热水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01435629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810219881.0

    申请日:2008-12-1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螺杆式冷源热水机组的结构。包括压缩机、冷凝换热器、干燥过滤器、热力膨胀阀、蒸发换热器、第一高温膨胀阀、第二高温膨胀阀、电磁阀;冷凝换热器上设有与用户侧热水循环相连接的出、入口;所述蒸发换热器上设有与用户侧冷源循环相连接的出、入口。第一高温膨胀阀、第二高温膨胀阀并接于干燥过滤器与热力膨胀阀之间的液管路上;第一高温膨胀阀的另一端接于压缩机的压缩室接口;第二高温膨胀阀的另一端经电磁阀接于压缩机的电机端接口。本发明把螺杆式冷水机组和螺杆式水源热泵机组两种机型的功能在一种机型中实现。同时,由于第一、二高温膨胀阀的组合使用,使得该螺杆式冷源热水机组能够提供20~60℃的热水和温度在-15~25℃之间的载冷剂。

    降模式蒸发器的制冷剂分配器

    公开(公告)号:CN202885362U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220474037.4

    申请日:2012-09-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制冷设备领域,提供了降模式蒸发器的制冷剂分配器,包括具有腔室的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可与所述腔室连通的制冷剂入口,所述腔室由可过滤制冷剂蒸气的顶板、两侧板和第二级分配板围合而成,所述制冷剂入口穿设于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二级分配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进行气液分离和流量分配的第二通孔;于所述腔室内,还设有用于将进入该腔室内的制冷剂进行第一次气液分离和流量分配的第一级分配腔。本实用新型将腔室巧妙分隔,采用两级分配模式,实现了制冷剂的二次分离和分配,充分提高了制冷器的分配效果,其结构设置简单,加工精度要求低,且仅是在原有的制冷剂分配器上进行的改进,成本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