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降膜式蒸发器及冷水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02914097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10436086.3

    申请日:2012-11-05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制冷空调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降膜式蒸发器及冷水机组,该全降膜式蒸发器包括由蒸发器筒体与管板构成的蒸发器壳体,所述蒸发器壳体内设置有多个降膜式蒸发管,所述多个降膜式蒸发管形成的管束通过至少一个管支撑板支撑,所述管束间设置有至少两个分配板,所述分配板将所述管束分隔成多个管束层,最上层的所述管束层与所述筒体之间设置有气液两相分配器,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气液两相制冷剂进口管和气态制冷剂回气管,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冷冻油回油管。本发明提供的全降膜式蒸发器及冷水机组能真正实现全降膜式蒸发,提高传热系数,减少制冷剂充注量,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冷水机组及其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5020944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410171603.8

    申请日:2014-04-25

    Inventor: 李璐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水机组及其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和多组换热管,壳体内具有换热腔,壳体上形成有进口和出口;多组换热管均设在换热腔内,多组换热管中的第一组与进口连通,多组换热管中的最后一组与出口连通,相邻两组换热管通过位于换热腔侧面的中间连通腔连通,换热管至少包括换热直管和“U”形换热管。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通过将“U”形换热管布置在制冷剂流动方向的上游,换热直管布置在制冷剂流动方向的下游,不会出现制冷剂流程末端的过热段管内流动压降过大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冷水机组在部分负荷运行时的换热效率,降低了成本,通过设置多组换热管,制冷剂可以在多组换热管内依次流动,从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更加充分。

    冷水机组及其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5020944B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410171603.8

    申请日:2014-04-25

    Inventor: 李璐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水机组及其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和多组换热管,壳体内具有换热腔,壳体上形成有进口和出口;多组换热管均设在换热腔内,多组换热管中的第一组与进口连通,多组换热管中的最后一组与出口连通,相邻两组换热管通过位于换热腔侧面的中间连通腔连通,换热管至少包括换热直管和“U”形换热管。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通过将“U”形换热管布置在制冷剂流动方向的上游,换热直管布置在制冷剂流动方向的下游,不会出现制冷剂流程末端的过热段管内流动压降过大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冷水机组在部分负荷运行时的换热效率,降低了成本,通过设置多组换热管,制冷剂可以在多组换热管内依次流动,从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更加充分。

    壳管式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冷水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05004106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410171415.5

    申请日:2014-04-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0 F25B41/00 F25B2500/05 F25B250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冷水机组,所述壳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腔室,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腔室导通的制冷剂气体接管和制冷剂液体接管;进水室和回水室,所述进水室和回水室分别设在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进水室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室和回水室导通;和闪蒸罐,所述闪蒸罐设在所述腔室内,所述闪蒸罐上设有与所述壳体外部导通的进液管和补气管。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闪蒸罐与壳管式换热器结构更加紧凑,而且闪蒸罐与壳管式换热器的管路连接也更加简单,降低了管路压损,提高了壳管式换热器的能效。

    闪发式经济器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914101B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210411334.9

    申请日:2012-10-24

    Inventor: 李璐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闪发式经济器,其包括壳体及分别封盖于壳体的相对两端的前端板及后端板,壳体的下部设置有输入管及出液管,壳体的上部设置有补气管,闪发式经济器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且平行于壳体的轴线方向的隔板及位于输入管与出液管之间且连接于隔板的底面与壳体之间的相互间隔的至少二折流板,所述折流板左右错开地开设缺口而使折流板形成左右迂回的折流通道。液相制冷剂在经过折流板的左右迂回折流后,这些剧烈波动被折流板削减,将不断涌入涌浪区的液相制冷剂对稳定区的液面波动的影响降至最低,保证了出液管的液封,有效降低了制冷剂的充注量。

    离心式油分离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54636A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210460247.2

    申请日:2012-11-15

    Inventor: 夏伦熹 李璐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心式油分离器,其包括外壳及连接于外壳侧部的进气管,外壳顶部开设有排气口,离心式油分离器还包括设置于外壳内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第一套管的上端连接于外壳的内顶壁,第一套管的上端与排气口相对应;第二套管套于第一套管外,第二套管的上端连接于外壳的内顶壁;第一套管的下端和第二套管的下端位于进气管的下方;第一套管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第二套管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若干第一通孔与若干第二通孔相互错开设置;进气管的轴线与第一套管的轴线异面设置。本发明利用旋流离心力分离出大部分的油滴,细小的油的飞沫和油雾在分离器的二套管处经过两次碰撞被分离出来,减少了制冷气体的压力损失,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闪发式经济器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14101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10411334.9

    申请日:2012-10-24

    Inventor: 李璐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闪发式经济器,其包括壳体及分别封盖于壳体的相对两端的前端板及后端板,壳体的下部设置有输入管及出液管,壳体的上部设置有补气管,闪发式经济器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且平行于壳体的轴线方向的隔板及位于输入管与出液管之间且连接于隔板的底面与壳体之间的相互间隔的至少二折流板,所述折流板左右错开地开设缺口而使折流板形成左右迂回的折流通道。液相制冷剂在经过折流板的左右迂回折流后,这些剧烈波动被折流板削减,将不断涌入涌浪区的液相制冷剂对稳定区的液面波动的影响降至最低,保证了出液管的液封,有效降低了制冷剂的充注量。

    离心式油分离器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954636B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210460247.2

    申请日:2012-11-15

    Inventor: 夏伦熹 李璐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心式油分离器,其包括外壳及连接于外壳侧部的进气管,外壳顶部开设有排气口,离心式油分离器还包括设置于外壳内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第一套管的上端连接于外壳的内顶壁,第一套管的上端与排气口相对应;第二套管套于第一套管外,第二套管的上端连接于外壳的内顶壁;第一套管的下端和第二套管的下端位于进气管的下方;第一套管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第二套管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若干第一通孔与若干第二通孔相互错开设置;进气管的轴线与第一套管的轴线异面设置。本发明利用旋流离心力分离出大部分的油滴,细小的油的飞沫和油雾在分离器的二套管处经过两次碰撞被分离出来,减少了制冷气体的压力损失,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壳管式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冷水机组

    公开(公告)号:CN203964469U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20207829.4

    申请日:2014-04-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冷水机组,所述壳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腔室,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腔室导通的制冷剂气体接管和制冷剂液体接管;进水室和回水室,所述进水室和回水室分别设在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进水室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室和回水室导通;和闪蒸罐,所述闪蒸罐设在所述腔室内,所述闪蒸罐上设有与所述壳体外部导通的进液管和补气管。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闪蒸罐与壳管式换热器结构更加紧凑,而且闪蒸罐与壳管式换热器的管路连接也更加简单,降低了管路压损,提高了壳管式换热器的能效。

    管壳式换热器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837532U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420231267.7

    申请日:2014-05-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进液腔、出液腔和换热腔;多个换热管,所述多个换热管设在所述换热腔内,每个所述换热管的进口端连通所述进液腔且出口端连通所述出液腔;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设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进液管的出口端伸入到所述进液腔内,所述进液管的出口端设置有液体均流结构,所述液体均流结构设置成用于对从所述进液管流入到所述进液腔内的液体进行均流;以及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设在所述壳体上且连通所述出液腔。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壳式换热器,其换热管内的流量分布均匀,换热管内的冷、热负荷均匀,换热效率高,流阻降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