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40773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472327.2
申请日:2017-06-19
Applicant: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08 , C02F9/00 , C02F1/001 , C02F1/32 , C02F1/5236 , C02F2301/08 , C02F2303/04 , E03B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雨水回用的短流程处理系统,包括生物滞留设施,雨水经收集后汇入生物滞留设施,生物滞留设施的底部排水管与雨水收集池相连,雨水收集池的出水口与管式混合器的水进口相连,管式混合器上还设置有絮凝剂进口,管式混合器的水出口与压力过滤器的水进口相连,压力过滤器的中部设置有过滤填料,水经过过滤填料后从压力过滤器的出口出来进入雨水回用池,雨水回用池的出口与紫外线消毒器的进口相连,紫外线消毒器的出口与雨水回用管网相连。流程短,在满足回用水水质的情况下,大为简化了雨水回用所需处理流程,有机结合了海绵城市建设需求,降低雨水回用系统投资和其运行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205604427U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20254637.8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IPC: E03F5/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山地海绵城市的弃流跌水井,包括跌水井本体,在所述跌水井本体的侧壁的上部设置进水管,与所述进水管相对的侧壁的中下部设置出水管,所述跌水井本体内设置将出水管和进水管隔开的纵向导流板,所述纵向导流板的高度不高于进水管,所述跌水井本体的侧壁下端还设置弃流管,所述弃流管的管径小于进水管的管径,所述弃流管位于靠近进水管的一侧,所述纵向导流板的中下部设置连通两个腔室的导流通孔;所述弃流管上设置浮球阀,在所述导流通孔的孔口设置挡板,所述挡板通过连杆与浮球阀的浮球相连;实现跌水井的自动弃流,无需外加人力或者电力操作,结构简单,造价经济,适合山地城市的管道坡度。
-
公开(公告)号:CN207047898U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720775534.0
申请日:2017-06-28
Applicant: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IPC: E02D29/12 , E02D29/14 , E02D29/00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的街区污水接入系统,在管廊内分布检查井,检查井下方过流部分与上、下游的污水管道的直线顺接,管廊外靠近检查井的位置设置有跌水井,跌水井旁设置有闸门井,闸门井的深度低于跌水井的深度,闸门井与跌水井之间共用一侧壁,闸门井与街区污水支管连接,闸门井与跌水井共用的侧壁上设置有溢流孔,溢流孔上设置有闸门,跌水井的底面设置有卵石层,卵石层的上方设置有水垫层,跌水井的侧壁的下部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位于水垫层上方,该出水口通过连通管道与检查井的下方过流部分连通,跌水井的顶端与大气连通。实现污水接入管廊内的同时,不会影响管廊内其他管线的敷设,不产生有害气体散逸,便于检修人员疏通、检修。
-
公开(公告)号:CN205604430U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20255244.9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泄流能力能调的道路雨水口截污净化挂篮,包括挂篮本体(1),所述挂篮本体(1)内的上部设置挂篮斗(2),所述挂篮斗(2)的四周通过弹簧(3)吊装在挂篮本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挂篮斗(2)上分布有若干上透水孔,所述挂篮本体(1)的底板上分布有下透水孔,所述挂篮本体(1)的底板上设置吸附填料层(6),所述吸附填料层(6)和挂篮斗(2)之间的挂篮本体(1)上设置溢流口(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挂篮的改进,使得其能充分起到拦截树叶、垃圾、泥沙等杂物的作用。在雨水流量大时,还能及时泄流,避免排水不畅导致的路面积水现象。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能对初期雨水起到净化吸附功能,降低雨水中污染物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207047997U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720721208.1
申请日:2017-06-19
Applicant: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水型生态树池,包括树池本体,该树池本体的底部为底部蓄水区,在树池本体内底部蓄水区的上方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砂滤层、土壤层和覆盖层,覆盖层的上方为存水区,底部蓄水区内装有大块砾石,底部蓄水区内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由底部横向穿孔排水管、竖向管和上部排水管组成,底部横向穿孔排水管、竖向管和上部排水管连接成“Z”形,上部排水管与土壤层的底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50mm,其中底部横向穿孔排水管位于底部蓄水区的底端。可简单易行的实现储存生态树池内下渗的雨水,提高其停留时间,增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时蓄积的雨水可供植物旱季时使用,提高了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205604406U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20254218.4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坡度道路雨水径流控制的生物滞留带,包括设置在大坡度道路上的倾斜的生物滞留带本体,在生物滞留带本体的侧壁设置雨水开口,在所述生物滞留带本体内设置沉沙井,所述沉沙井的井口紧挨着雨水开口,所述沉沙井的井口上设置雨水篦,所述沉沙井井口周围设置卵石区,所述生物滞留带本体上间隔一定距离在较低的一侧设置溢流挡墙。所述生物滞留带本体内从地表到地下依次为种植土壤层、砂滤层和砾石层,在所述砾石层下方埋设有透水盲管,所述种植土壤层上种植有植物。起到净化径流和缓排雨水的作用,解决了大坡度道路采用常规生物滞留带不能蓄存、下渗雨水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207048000U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720767446.6
申请日:2017-06-28
Applicant: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置于综合管廊内的街区污水接入系统,在管廊的底部分布有检查井,检查井的下方过流部分与上、下游的污水管道直线顺接,管廊内靠近检查井的位置设置有跌水井,跌水井旁设置有闸门井,闸门井的深度低于跌水井的深度,跌水井和闸门井的上端井口与地面齐平,闸门井与跌水井之间共用一侧壁,检查井和跌水井之间也共用一侧壁,街区污水支管与闸门井连接,闸门井与跌水井共用的侧壁上设上溢流孔,上溢流孔的孔口上设置有闸门,跌水井的底面设置有卵石层,卵石层的上方设置有水垫层,跌水井和检查井共用的侧壁上设置有下溢流孔,检查井内靠下溢流孔下方的侧壁设置有阶梯消能坎,跌水井的顶端与大气连通。结构紧凑、布置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207047032U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720710910.8
申请日:2017-06-19
Applicant: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雨水回用的处理系统,包括生物滞留设施,雨水经收集后汇入生物滞留设施,生物滞留设施的底部排水管与雨水收集池相连,雨水收集池的出水口与管式混合器的水进口相连,管式混合器上还设置有絮凝剂进口,管式混合器的水出口与压力过滤器的水进口相连,压力过滤器的中部设置有过滤填料,水经过过滤填料后从压力过滤器的出口出来进入雨水回用池,雨水回用池的出口与紫外线消毒器的进口相连,紫外线消毒器的出口与雨水回用管网相连。流程短,在满足回用水水质的情况下,大为简化了雨水回用所需处理流程,有机结合了海绵城市建设需求,降低雨水回用系统投资和其运行费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971366U
公开(公告)日:2018-02-06
申请号:CN201720731261.X
申请日:2017-06-22
Applicant: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IPC: E03F5/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合生物滞留带设置的沉砂井,包括沉砂井本体,沉砂井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穿过沉砂井本体的路缘石,以将沉砂井本体分割成前井体和后井体,路缘石位于沉砂井本体内的部分其底部开设有使前井体与后井体连通的连通口,路缘石位于后井体的一侧设置有能够将后井体包覆在其内的生物滞留带,后井体的井壁设置有能够使位于后井体内的雨水渗透至生物滞留带中土壤层的透水砖体,前井体的井口设置有前雨水平篦,后井体的井口设置有后雨水平篦,路缘石开设有豁口。本实用新型通过沉砂池先对初期小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然后再利用生物滞留带对后期较为干净的雨水进行过滤净化,避免了初期雨水对生物滞留带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205604426U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20254083.1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IPC: E03F5/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跌水井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包括跌水井体,所述跌水井体的其中一侧壁的上部设置进水管,所述跌水井体的侧壁的下部设置弃流管,所述弃流管靠近进水管,与进水管相对的跌水井体的侧壁的下端设置出水管,所述跌水井内设置纵向板,所述纵向板的下端通过铰链铰接在跌水井的底板靠近进水管的位置,且所述纵向板与设置进水管的侧壁之间有距离,所述纵向板将进水管和弃流管与出水管隔开,所述纵向板的顶端不高于进水管,所述纵向板与进水管相背的一侧设置用于支撑纵向板的气弹簧。本实用新型能实现雨水自动弃流。雨水跌落在纵向板上,还可以起到跌水消能的作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改造成本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