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2493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833131.8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 江苏斯维尔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发土体原位微生物的激发液喷洒装置及边坡加固方法,属于生物岩土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边坡治理方式人力消耗大、环境破坏大的问题;其具体包括飞行主体,飞行主体底部设置有降落支架组件;降落支架组件底部连接有激发液容器;激发液容器内部设置有输液管道,输液管道贯穿激发液容器的底部并与喷头连接。本发明中,飞行主体通过降落支架组件带动激发液容器飞升至待加固岩土体区域上方;激发液容器内部的微生物激发液通过喷头喷出,喷洒至待加固岩土体区域表面,以诱导土体内部的原位细菌大量繁殖;再以同样的方式将胶结溶液喷洒至待加固岩土体区域表面,在待加固岩土体区域表面形成沉淀,实现对土体的加固。
-
公开(公告)号:CN11966570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41053.9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 江苏斯维尔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露天石窟多路传热的柔性散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露天石窟散热的技术领域,包括至少两个仿鱿鱼柔性热管、与仿鱿鱼柔性热管数量相同的导热器和一个散热器;每个仿鱿鱼柔性热管的一端均与导热器相连;所有的仿鱿鱼柔性热管的另一端集中设置于散热器中。本发明三个柔性热管为三个回路,类似鱿鱼触手,每个回路可单独弯折,具有出色柔性,能适应露天石窟复杂环境;不同回路能同时对温度不同的热负荷位置进行冷却,可有效应对石窟内不同区域因环境因素造成的温度差异,柔性热管的加热端和冷却端均为毛细铜管,能够进一步降低传热热阻,提高散热效率,为露天石窟的文物保护等提供了高效的多路散热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975426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741073.6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 江苏斯维尔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2D3/12 , E02D3/054 , C09K17/14 , C09K10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振冲联合加固地基的方法及系统,属于地基加固技术领域,解决了采用振冲法加固地基对于土体表层的加固效果较深层的加固效果欠佳的问题;该方法具体为:将微生物菌液装入微生物菌液存储箱;通过微生物‑振冲联合振冲器将微生物菌液注入待加固松散地基;通过微生物菌液喷洒装置将微生物菌液喷洒在待加固松散地基表面。本发明中,使用微生物‑振冲联合振冲器喷射微生物菌液,结合地基加固的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法和振冲法,可以使微生物菌液更好的分散在待加固松散地基的缝隙内,并诱导生成沉淀对地基进行加固;加固后浆微生物菌液喷洒在待加固松散地基的表面,对振冲加固效果欠佳的表层地基进行微生物二次加固。
-
公开(公告)号:CN11965900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695075.6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 江苏斯维尔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B29C64/314 , B29B13/10 , B33Y4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3D打印生物建造的原料粉碎装置,属于原料粉碎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一体式粉碎搅拌机对原料粉碎后进行混合时,又进一步对原料进行粉碎,导致其颗粒过小的技术问题;具体包括搅拌桶,搅拌桶内设有搅拌轴;搅拌轴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搅拌叶片,搅拌轴的另一端伸出搅拌桶与搅拌电机连接;搅拌叶片上设有角度调节组件。本发明中,粉碎后将建材原料与微生物混合时,先通过角度调节组件调节搅拌叶片,使搅拌叶片所在平面垂直于其旋转的切线方向,此时搅拌叶片与物料的接触面积大,搅拌程度高,能实现建材原料和微生物之间的良好混合;同时,混合过程中搅拌叶片的侧面与建材原料接触,避免了对粉碎好的物料粉碎,造成颗粒过小。
-
公开(公告)号:CN11988463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695077.5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 江苏斯维尔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0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F18/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基于滑坡运动机理和机器学习的滑坡位移预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收集研究目标区域的滑坡位移数据、库水位数据和降雨数据;根据滑坡位移数据选择拟合函数提取滑坡运动特征;对库水位数据、降雨数据以及滑坡运动特征进行滑坡位移相关性分析,选取强相关性构建综合数据集;构建CNN‑LSTM机器学习模型;将综合数据集输入至CNN‑LSTM机器学习模型,输出得到滑坡位移预测结果。本发明解决了单一模型针对多类型滑坡位移‑时间曲线预测适用性差、精度低的问题,能够更为精准、全面的预测滑坡位移。
-
公开(公告)号:CN11981100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705276.X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 江苏斯维尔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智能监测预警风险的高架桥墩梯笼系统及预警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梯笼、风速监测仪、激光位移传感器、梯笼智能门、电子信息牌、信号报警灯、梯笼围栏、控制台和总控室报警器;多个激光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梯笼上,实时监测与高架桥墩的距离参数,风速监测仪实时反馈施工现场风速情况,通过距离和风速参数,控制台计算梯笼倾斜度并根据设定条件判断梯笼是否安全,通过安装在梯笼入口的报警器预警风险,通过信号传输将风险判别结果传输至总控室进行决策管理。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梯笼技术在梯笼发生倾斜时缺乏现场监测和预警报警系统的问题,能够在梯笼发生倾斜或恶劣天气存在使用风险时提供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968876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33129.0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 江苏斯维尔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叠加地下能源墙透明土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属于,属于地下能源墙试验模型技术领域,解决了地下能源墙的研究试验中监测数据精确度不足、试验过程无法可视化的问题;具体包括:包括地下能源墙模型系统、冷热循环荷载系统、图像采集系统;冷热循环荷载系统和地下能源墙模型系统连接,对地下能源墙模型系统施加冷热循环荷载;图像采集系统监测地下能源墙模型系统在冷热循环荷载下的热学响应。本发明中,冷热循环荷载系统为地下能源墙模型系统提供冷热循环荷载,以测试其在该冷热循环荷载下的热学响应;图像采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并记录测试过程中的地下能源墙模型系统的变化,为地下能源墙的研究结果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966579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695087.9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 江苏斯维尔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1B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结构监测的柔性仿生应变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柔性仿生应变传感器的技术领域,包括LIG层,LIG层表面设有Ecoflex层,Ecoflex层与LIG层结合;通过光纤激光器在所述Ecoflex层上构建蜘蛛网结构,Ecoflex层两侧通过银胶与导电铜箔连接,Ecoflex层外部设有PDMS封装层。本发明柔性仿生应变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微小的应变变化,如结构的细微变形、裂纹扩展等,这对于早期发现结构问题、预防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传感器的高灵敏度使得监测数据具有高分辨率,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结构的健康状况。
-
公开(公告)号:CN11950749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893298.3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 江苏斯维尔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钉桩单桩竖向承载透明土模型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涉及螺钉桩性能测试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模型试验难以准确、直观地观察土体与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问题,提出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光学平台、模型箱以及桁架;模型箱内设置有透明土地基,其内设有模型桩,模型桩的顶部连接加载装置;模型桩上安装位移传感器和荷载传感器,模型箱的侧方设有相机和激光器,内部设有温控系统和湿度控制系统,位移传感器和荷载传感器均通过数据采集卡与数据处理器通信连接,数据处理器与智能终端通信连接。本发明在可视化观测、高精度测量、多功能性、揭示承载机理、优化桩型设计、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推动科研进步等方面均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46591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46591.X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 江苏斯维尔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2D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原位培育微生物加固钙质砂的方法,属于砂土加固技术领域。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钙质砂装样后加入菌液进行固定;步骤二:将细菌培养液加入步骤一固定后所得试样中,进行原位培育;步骤三:将胶结液加入步骤二原位培育后所得试样中进行固化,然后冲洗、干燥、脱模,得到固化钙质砂试样,完成钙质砂的加固。本发明采用原位培育微生物的方法,微生物的用量更少,对初始细菌的要求更低,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有效增强了细菌的酶促能力,使得菌液在土体中均匀固定,具备更为均匀的加固效果;采用的注浆方式均为直接注浆并使其通过重力和毛细管力渗透的方式,注浆过程操作更加便捷,可实用性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