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02148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310458527.8
申请日:2023-04-2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F18/2415 , G06F18/10 , G06F18/2131 , G06T7/00 , G06V10/26 , G06V10/40 , G06V10/764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红外图像和噪声的绝缘子运行绝缘子污秽等级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样本绝缘子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湿度以及不同污秽等级条件下运行时的噪声信号和红外图像信息;S2.分别对红外图像和噪声信号进行预处理;S3.从预处理后的图像中提取出温度特征参量且从滤波处理后的噪声信号中提取出时域特征参量;S4.对滤波处理后的噪声信号进行小波变换,并提取出设定频段内的小波特征参量;S5.构建结构相同的第一概率神经网络和第二概率神经网络,并将温度特征参量、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组成输入特征输入至第一概率神经网络中对概率神经进行训练;将时域特征参量、小波特征参量、环境温度以及湿度组成特征参量矩阵输入至第二概率神经网络中进行训练;S6.实时采集运行绝缘子的红外图像和噪声信息,经过步骤S2‑S4处理后分别输入至第一概率神经网络和第二概率神经网络中进行处理,并构建概率分配模型M(A),筛选出M(A)值最大值对应的污秽等级作为最终的评估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47095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05194.8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导线在线风速测量装置及方法,属于风速测量技术领域,包括圆柱形壳体、风压组件和环境压力组件;所述圆柱形壳体套设于输电线路导线上,且所述圆柱形壳体和所述输电线路导线同轴设置;所述圆柱形壳体上设有两个开口,两个所述开口沿所述圆柱形壳体的水平径向对称设置;所述风压组件设于所述圆柱形壳体上,所述风压组件至少包括两个风压传感器,两个所述风压传感器和两个所述开口一一对应;所述环境压力组件设于所述输电线路导线上,用于测量所述输电线路导线上的环境大气压力。本发明可有效解决传统风速监测装置在覆冰环境下易失效的问题,确保输电线路导线风速监测的准确性和连续性,为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5291060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210937326.1
申请日:2022-08-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表面憎水性丧失区域占比的硅橡胶绝缘子失效特征确定方法,能够结合绝缘子的电气状态对硅橡胶绝缘子的憎水性丧失区域占比进行准确预测,为硅橡胶绝缘子是否会发生失效的判断提供新的判别标准,从而为绝缘子的运维措施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21219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76451.8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5H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发生装置,应用于等离子体应用领域,包括射流发生装置主体;射流发生装置主体为多个不同直径的空心介质管形成的多层套管结构,且相邻空心介质管间存在间隙;每个空心介质管处均对应设置有导电电极,以使沿空心介质管的径向,相邻的导电电极之间均存在电位差;相邻两个导电电极间均存在绝缘隔离导电电极的空心介质管;射流发生装置主体包括射流出口和气体入口;气体入口与射流出口导通,且气体入口与射流出口的导通路径中,存在因相邻导电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产生的电场,空心介质管对电场具有穿透性。本发明将产生等离子体并射出的结构,分隔设置为多个分离结构,能够提高等离子体射流的整体截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902465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74301.6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疏水性表面加工方法、系统、以及具有超疏水性表面的材料件,该加工方法包括:对待加工材料件的表面涂覆光刻胶层;对光刻胶层进行光刻去除待加工材料件的表面上设定区域的光刻胶层,以形成至少在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均为微米量级的光刻胶区域和非光刻胶区域的光刻图案层;利用等离子体对待加工材料件的表面进行轰击刻蚀,在待加工材料件上的非光刻胶区域加工形成凹槽,以使待加工材料件的表面形成微米量级的疏水凹凸结构。本申请中的加工方法进行加工后的待加工材料件也即具有超疏水性表面,将这一待加工材料件用于制备风电、光伏等能源设备中,也即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各种电网设备表面结冰,降低电网抗冰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265350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210987143.0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重庆地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三电极圆柱阵列电容效应的冰层厚度与密度的检测方法,包括覆冰柱,所述覆冰柱由驱动设备驱动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覆冰柱沿自身轴向均匀布置多个电极单元形成电极阵列,所述电极单元形成用于检测覆冰的检测电容;所述冰层检测方法具体包括:S1.将覆冰柱设置于待测输电设备所处环境,并由驱动设备驱动覆冰柱匀速转动;S2.在覆冰过程中获取检测电容的电容值,并根据检测电容的电容值确定出覆冰柱的冰层厚度、冰层的相对介电常数与冰层密度;能够对输电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的覆冰参数进行检测,为输电设备的覆冰发展、判断以及运维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而且过程简单,使用方便,准确性高,不会对输电设备自身造成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91714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003333.X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3/0499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海拔直流换流站阀厅金具结构参数优化方法,对直流换流站的阀厅建立有限元三维仿真计算模型;确定直流换流站的阀厅仿真材料以及边界电压;在有限元三维仿真计算模型中向金具施加电压,并获取金具表面电场值以及分布状态;以直流换流站阀厅的金具参数、金具表面电场值以及分布状态为样本数据,并将样本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构建BP神经网络,将训练集输入至BP神经网络中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然后将测试集输入至BP神经网络中进行测试,直至输出误差小于设定值;将待建直流换流站阀厅的边界电压、海拔高度以及阀厅内金具布置结构参数输入至BP神经网络中,得到待建直流换流站阀厅的金具参数,包括金具尺寸以及金具布置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8111943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23231.2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1N21/3563 ,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红外光谱吸收峰特征值的硅橡胶复合绝缘子老化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典型运行环境下的老化硅橡胶复合绝缘子;S2.测量老化硅橡胶复合绝缘子和新品硅橡胶绝缘子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并基于傅里叶红外光谱获取典型官能团;S3.计算典型官能团的吸收峰特征值;S4.基于典型官能团的吸收峰特征值计算老化特征比值,并基于老化特征比值计算老化特征综合值,基于老化特征综合值判断典型运行环境下的老化硅橡胶复合绝缘子的老化状态,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对复合绝缘子的老化程度进行准确检测,从而有效提升老化检测精度,为后续复合绝缘子的运维措施的制定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确保电网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04059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65404.X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2G7/16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覆冰扭转抑制和电磁脉冲的架空线路除冰系统,涉及电网安全控制技术领域,除冰系统包括固定连接在架空线路单导体上的覆冰扭转抑制系统和电磁脉冲除冰系统;覆冰扭转抑制系统,能够抑制架空线路单导体发生覆冰扭转,促使导体表面形成如飞机机翼一般形状的更容易去除的翼形冰,该种形状的冰层由于没有完全包裹住导体,冰层自身重力和覆冰环境风激励对其脱落具有促进作用,再使用电磁脉冲除冰系统通过电磁脉冲的方式使翼形冰从架空线路上剥离。相较于加热的方式,该系统提供的方法能耗低,相较于人工等形式,该系统提供的方法效果好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756942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635922.9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2 , G06F111/10 , G06F11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考虑电压波形特性的半波长线路操作空气间隙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照同电压等级下的常规短线路的参数构建半波长线路数值仿真模型;S2.在数值仿真模型中将半波长线路分为n个段,在每个段中改变仿真模型中的断路器的动作时刻、故障位置,重复对数值仿真模型中的半波长线路进行仿真操作,并记录仿真模型中各位置的操作过电压波形;S3.从操作过电压中提取等效波前时间分布,并确定半波长线路的操作过电压的最小等效波前时间;S4.确定最小等效波前时间对应的仿真过程数据并基于该仿真过程数据计算空气间隙闪络失效率;S5.基于闪络失效率确定空气间隙最小50%闪络电压以及最小等效波前时间确定当前段的半波长线路的空气间隙的距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