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8152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210851041.6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PC: G06F30/20 , B60L53/12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EV‑DWPT(电动汽车动态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螺线管型EV‑DWPT系统及其参数优化方法,该系统设有磁耦合机构,磁耦合机构包括发射结构和接收结构,发射结构包括多个沿着道路方向等距离排布的双螺线管型发射导轨,每个双螺线管型发射导轨包括垂直于路面的方形管状磁芯,以及分别螺线式绕制在方形管状磁芯的内壁和外壁上的内能量发射螺线管和外能量发射螺线管,内能量发射螺线管和外能量发射螺线管使用同一根利兹线绕制,但绕向相反。本发明提出一种双螺线管结构的磁耦合机构,并给出了具体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完成了系统电能传输拓扑的分析和电气参数设计,较大程度地减少了系统导轨切换域的功率波动,提高了系统的抗偏移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161952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111524549.7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耦合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通过磁集成抑制功率波动的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提出了一种磁集成结构,包括与发射线圈反向串联的集成反向线圈和连接在接收器补偿电路中的集成电感线圈,集成反向线圈可以减轻充电距离或未对准引起的互感变化,实现道路上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之间稳定的等效互感,实现EVDWC系统中功率波动的抑制,集成电感线圈实现了耦合器的紧凑性并实现零电压开关(ZVS)条件配置;集成电感线圈替代了LCC谐振补偿网络中外部笨重的补偿电感,另外使系统的总输入阻抗呈现出微感性,有利于逆变器工作在ZVS条件下;提出了一种耦合器的参数设计方法,不仅能有效抑制输出功率波动,还实现了更好的ZVS工作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5441593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210850859.6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螺线管型耦合机构及其参数设计方法,该耦合机构包括发射结构和接收结构,发射机构包括双螺线管型发射导轨,双螺线管型发射导轨包括垂直于路面的方形管状磁芯,以及分别螺线式绕制在方形管状磁芯的内壁和外壁上的内能量发射螺线管和外能量发射螺线管,内能量发射螺线管和外能量发射螺线管使用同一根利兹线绕制,但绕向相反。本发明使得在发生大范围偏移时系统的传输功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提高了系统的抗偏移能力。配合对应的参数设计方法,可将磁耦合机构的横向抗偏移能力发挥至较高的水平。进一步将多段双螺线管型发射导轨应用于动态无线充电中,则在导轨切换域,不存在明显的功率跌落。
-
公开(公告)号:CN115441593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0850859.6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螺线管型耦合机构及其参数设计方法,该耦合机构包括发射结构和接收结构,发射机构包括双螺线管型发射导轨,双螺线管型发射导轨包括垂直于路面的方形管状磁芯,以及分别螺线式绕制在方形管状磁芯的内壁和外壁上的内能量发射螺线管和外能量发射螺线管,内能量发射螺线管和外能量发射螺线管使用同一根利兹线绕制,但绕向相反。本发明使得在发生大范围偏移时系统的传输功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提高了系统的抗偏移能力。配合对应的参数设计方法,可将磁耦合机构的横向抗偏移能力发挥至较高的水平。进一步将多段双螺线管型发射导轨应用于动态无线充电中,则在导轨切换域,不存在明显的功率跌落。
-
公开(公告)号:CN113270948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110577174.4
申请日:2021-05-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态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抑制功率波动的动态无线充电耦合机构,及应用该耦合机构的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及该系统的参数设计方法。该耦合机构包括原边结构和副边结构,原边结构设有等距离排布的多段原边线圈,副边结构设有与原边线圈适配的副边线圈,在每段原边线圈的首尾两端上分别设有结构相同、安装方向相同的第一原边集成电感和第二原边集成电感,在副边线圈下设有副边集成电感;原边线圈、副边线圈均采用单极D型结构,第一原边集成电感和副边集成电感均采用双极DD型结构。负载在经过两个原边线圈的交接区域时,原副边集成电感作为新的能量传输通道,可对主通道的功率跌落进行补偿,整体上,输出的功率较为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3270948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577174.4
申请日:2021-05-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态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抑制功率波动的动态无线充电耦合机构,及应用该耦合机构的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及该系统的参数设计方法。该耦合机构包括原边结构和副边结构,原边结构设有等距离排布的多段原边线圈,副边结构设有与原边线圈适配的副边线圈,在每段原边线圈的首尾两端上分别设有结构相同、安装方向相同的第一原边集成电感和第二原边集成电感,在副边线圈下设有副边集成电感;原边线圈、副边线圈均采用单极D型结构,第一原边集成电感和副边集成电感均采用双极DD型结构。负载在经过两个原边线圈的交接区域时,原副边集成电感作为新的能量传输通道,可对主通道的功率跌落进行补偿,整体上,输出的功率较为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2865325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110125011.2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三极平面型发射机构及其传输系统和电流矢量调制方法,所述三极平面型发射机构由两个交叉的双极型线圈和一个圆形线圈组成,并且这三个线圈相互解耦,具备三维全方向电能传输能力,并且该发射机构是一种平面型结构,与平面型接收线圈组成耦合机构,不仅可大大降低耦合机构的维度,还实现了三维全方向无线传能。所述传输系统和电流矢量调制方法,设计了一种根据接收线圈的偏移角度自动计算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的移相角的规则,使得在平面型接收线圈处于任意角度偏移下,电能均向接收线圈所在的方向流动,以保证较高的电能传输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481526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0851041.6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PC: G06F30/20 , B60L53/12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EV‑DWPT(电动汽车动态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螺线管型EV‑DWPT系统及其参数优化方法,该系统设有磁耦合机构,磁耦合机构包括发射结构和接收结构,发射机构包括多个沿着道路方向等距离排布的双螺线管型发射导轨,每个双螺线管型发射导轨包括垂直于路面的方形管状磁芯,以及分别螺线式绕制在方形管状磁芯的内壁和外壁上的内能量发射螺线管和外能量发射螺线管,内能量发射螺线管和外能量发射螺线管使用同一根利兹线绕制,但绕向相反。本发明提出一种双螺线管结构的磁耦合机构,并给出了具体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完成了系统电能传输拓扑的分析和电气参数设计,较大程度地减少了系统导轨切换域的功率波动,提高了系统的抗偏移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161952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524549.7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耦合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通过磁集成抑制功率波动的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提出了一种磁集成结构,包括与发射线圈反向串联的集成反向线圈和连接在接收器补偿电路中的集成电感线圈,集成反向线圈可以减轻充电距离或未对准引起的互感变化,实现道路上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之间稳定的等效互感,实现EVDWC系统中功率波动的抑制,集成电感线圈实现了耦合器的紧凑性并实现零电压开关(ZVS)条件配置;集成电感线圈替代了LCC谐振补偿网络中外部笨重的补偿电感,另外使系统的总输入阻抗呈现出微感性,有利于逆变器工作在ZVS条件下;提出了一种耦合器的参数设计方法,不仅能有效抑制输出功率波动,还实现了更好的ZVS工作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2865325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125011.2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三极平面型发射机构及其传输系统和电流矢量调制方法,所述三极平面型发射机构由两个交叉的双极型线圈和一个圆形线圈组成,并且这三个线圈相互解耦,具备三维全方向电能传输能力,并且该发射机构是一种平面型结构,与平面型接收线圈组成耦合机构,不仅可大大降低耦合机构的维度,还实现了三维全方向无线传能。所述传输系统和电流矢量调制方法,设计了一种根据接收线圈的偏移角度自动计算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的移相角的规则,使得在平面型接收线圈处于任意角度偏移下,电能均向接收线圈所在的方向流动,以保证较高的电能传输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