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水污染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91519B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110441539.7

    申请日:2011-12-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本发明涉及一种景观水污染控制方法,通过水下导流设施构建双水流循环系统,包括平面好氧水流循环系统、立面局部厌氧水流循环系统,以及两循环系统的交汇区域。在立面水流循环系统的厌氧段,聚磷菌厌氧释磷,当水流由立面循环系统进入与平面循环的交汇区域,聚磷菌处于好氧环境,利用PHB氧化代谢产生的能量,以聚磷的形式吸收超出生长所需量很多的磷,形成富磷微生物污泥,然后通过交汇区域的集泥槽,将富磷微生物污泥定期外排处置,使景观水中的磷得以去除。本发明通过组织构建平面好氧水流循环、立面局部厌氧水流循环,形成适宜的厌氧释磷、好氧超量吸磷环境,除磷效率高、成本低。避免了景观水体四周地面修建处理设施、以及投加化学药品等方法所引起景观破坏、成本、耐药性、二次污染等问题。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863122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210373231.8

    申请日:2012-09-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包括沉淀消化、厌氧反应、好氧生物降解、再沉淀过程。厌氧反应分段进行,包括一个水解酸化段和两个产甲烷段,使不同的微生物在各自较适宜的环境充分发挥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尤其是为不同的产甲烷菌提供相应的空间环境,为各自的优势生长创造条件;好氧生物降解过程利用生物膜附着薄水层与空气充分接触,强化对空气中氧的吸收。在污水量较大期间,好氧生物膜交替经历着与空气和与污水接触的过程;在污水量较小期间,生物膜表面薄水层持续与空气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各功能单元空间布置优化,结构紧凑,污水处理效果好,无能耗、无需人员操作、工艺空间利用率高、占地节省。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863122B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210373231.8

    申请日:2012-09-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包括沉淀消化、厌氧反应、好氧生物降解、再沉淀过程。厌氧反应分段进行,包括一个水解酸化段和两个产甲烷段,使不同的微生物在各自较适宜的环境充分发挥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尤其是为不同的产甲烷菌提供相应的空间环境,为各自的优势生长创造条件;好氧生物降解过程利用生物膜附着薄水层与空气充分接触,强化对空气中氧的吸收。在污水量较大期间,好氧生物膜交替经历着与空气和与污水接触的过程;在污水量较小期间,生物膜表面薄水层持续与空气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各功能单元空间布置优化,结构紧凑,污水处理效果好,无能耗、无需人员操作、工艺空间利用率高、占地节省。

    一种景观水污染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91519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441539.7

    申请日:2011-12-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本发明涉及一种景观水污染控制方法,通过水下导流设施构建双水流循环系统,包括平面好氧水流循环系统、立面局部厌氧水流循环系统,以及两循环系统的交汇区域。在立面水流循环系统的厌氧段,聚磷菌厌氧释磷,当水流由立面循环系统进入与平面循环的交汇区域,聚磷菌处于好氧环境,利用PHB氧化代谢产生的能量,以聚磷的形式吸收超出生长所需量很多的磷,形成富磷微生物污泥,然后通过交汇区域的集泥槽,将富磷微生物污泥定期外排处置,使景观水中的磷得以去除。本发明通过组织构建平面好氧水流循环、立面局部厌氧水流循环,形成适宜的厌氧释磷、好氧超量吸磷环境,除磷效率高、成本低。避免了景观水体四周地面修建处理设施、以及投加化学药品等方法所引起景观破坏、成本、耐药性、二次污染等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