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863122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210373231.8

    申请日:2012-09-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包括沉淀消化、厌氧反应、好氧生物降解、再沉淀过程。厌氧反应分段进行,包括一个水解酸化段和两个产甲烷段,使不同的微生物在各自较适宜的环境充分发挥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尤其是为不同的产甲烷菌提供相应的空间环境,为各自的优势生长创造条件;好氧生物降解过程利用生物膜附着薄水层与空气充分接触,强化对空气中氧的吸收。在污水量较大期间,好氧生物膜交替经历着与空气和与污水接触的过程;在污水量较小期间,生物膜表面薄水层持续与空气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各功能单元空间布置优化,结构紧凑,污水处理效果好,无能耗、无需人员操作、工艺空间利用率高、占地节省。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92236A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1010134330.1

    申请日:2010-03-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能解决脱氮除磷与污泥减量之间矛盾的污水处理方法,本发明对常规A2/O工艺运行方式进行了改良,并设计了一种污泥减量装置。将改良A2/O工艺与污泥减量装置联合运行,使系统实行旁路化学除磷与生物除磷相结合的除磷方式,并通过污泥减量装置的特殊运行方式对二沉池高浓度污泥进行减量。整个系统的运行,取得了较好污泥减量效果,同时也使脱氮除磷达到了较好效果,解决了目前污泥减量方法中脱氮除磷与污泥减量之间的矛盾。

    同步脱氮除磷和污泥减量的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86774A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1010134339.2

    申请日:2010-03-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同步脱氮除磷和污泥减量的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由进水管1、厌氧池2、中沉池3、中间水池4、BAF5、缺氧池6、后曝气池7、二沉池8、出水管9顺序串联组成;处理步骤包括:原水和富P回流污泥在厌氧池混合,反硝化聚磷菌(DPBs)在此吸收VFA以PHB(聚β-羟基丁酸)形式储存体内,同时大量释磷;BAF进行剩余COD去除和氮的硝化,BAF硝化液和中沉池污泥一起进入缺氧池,在缺氧池中DPBs利用体内的PHB作为能源和碳源,以NO3-为电子受体,反硝化吸磷;后曝气去除多余的磷和吹脱氮气防止污泥上浮,最后进入二沉池,上清液排放,部分含有大量DPBs的污泥回流,剩余污泥排出。本发明解决了脱氮和除磷之间的矛盾,保证出水水质稳定,同时污泥产率低。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863122B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210373231.8

    申请日:2012-09-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包括沉淀消化、厌氧反应、好氧生物降解、再沉淀过程。厌氧反应分段进行,包括一个水解酸化段和两个产甲烷段,使不同的微生物在各自较适宜的环境充分发挥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尤其是为不同的产甲烷菌提供相应的空间环境,为各自的优势生长创造条件;好氧生物降解过程利用生物膜附着薄水层与空气充分接触,强化对空气中氧的吸收。在污水量较大期间,好氧生物膜交替经历着与空气和与污水接触的过程;在污水量较小期间,生物膜表面薄水层持续与空气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各功能单元空间布置优化,结构紧凑,污水处理效果好,无能耗、无需人员操作、工艺空间利用率高、占地节省。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92236B

    公开(公告)日:2011-11-02

    申请号:CN201010134330.1

    申请日:2010-03-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能解决脱氮除磷与污泥减量之间矛盾的污水处理方法,本发明对常规A2/O工艺运行方式进行了改良,并设计了一种污泥减量装置。将改良A2/O工艺与污泥减量装置联合运行,使系统实行旁路化学除磷与生物除磷相结合的除磷方式,并通过污泥减量装置的特殊运行方式对二沉池高浓度污泥进行减量。整个系统的运行,取得了较好污泥减量效果,同时也使脱氮除磷达到了较好效果,解决了目前污泥减量方法中脱氮除磷与污泥减量之间的矛盾。

Patent Agency Ranking